首页 理论教育 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立法背景

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立法背景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的义务,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根据诉讼进行情况,在合理、适当的期间内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当事人违反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根据不同情形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关于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规定,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加的内容。原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当事人滥用举证权利,实施“证据突袭”,庭前不提供证据,在庭审中突然袭击,甚至故意在法庭辩论终结后再提出新的证据,或者一审时不提供证据,在二审或者再审中提出证据,以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损害了诉讼公平和司法公正;二是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对方当事人就必须再花时间收集对抗证据、进行质证和法庭辩论等,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提高了诉讼成本;三是当事人随时提出证据,致使法院重复开庭、延期开庭的现象经常发生,案件久拖不决,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四是当事人故意在二审或者再审中才提出新的证据,致使本来正确的一审或者二审裁判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浪费了有限的审判资源,也损害了法院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的义务,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双方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能互相了解对方所拥有的证据,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方当事人能够就对方的主张和证据进行充分的准备及辩论。防止在庭审中受到对方的突然袭击,也防止了当事人有证据而故意不及时提交,通过随时提交新证据来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第二,有利于诉讼效益的提高。既降低了国家和当事人投入诉讼的成本,也能尽量通过一次开庭和集中审理来提高诉讼效率。第三,有利于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完善。一是使举证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得到完善;二是有利于保全当事人积极举证;三是使举证期限与审限相配合,促进纠纷的顺利解决。

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这是对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明确规定。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根据诉讼进行情况,在合理、适当的期间内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当事人违反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根据不同情形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