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_在创新中前进

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_在创新中前进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_在创新中前进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邱韵珊 王喜宗伴随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某些职业学校差生身上发生的变态行为、犯罪行为等,常常是由于偏离行为发展而形成的。职业学校差生偏离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往往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是差生产生偏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_在创新中前进

以心理疏导为抓手校正差生偏离行为

邱韵珊 王喜宗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伴随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亦有“品德不良”“成绩糟糕”,甚至“行为不轨”的所谓“差生”。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作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同“差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们的某些偏离行为,乃是由于多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反常行为,不可一概笼统地视之为思想认识偏差,抑或法纪观念淡薄。从心理学看,要转化差生,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的角度,正确地把握教育对象,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校正差生偏离行为。

所谓差生偏离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反常行为,如说谎、偷窃、不守纪律、行为粗野、与人不能友好相处、经常争吵好斗,甚至离家出走、逃学流浪等。某些职业学校差生身上发生的变态行为、犯罪行为等,常常是由于偏离行为发展而形成的。职业学校差生偏离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往往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www.guayunfan.com)

就外因而论,社会上存在着的腐败现象、“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潮、格调低下庸俗的文化垃圾、某些家庭成员的落后意识和不轨言行,还有少数教师对差生的厌恶、偏激情绪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等,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诱导差生产生偏离行为。

从内因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进入所谓“危险”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均发生着剧变。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美丑和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不强,是不成熟的“成人”。再加上某些差生已经沾染上消极因素的影响,或从小养成的某些性格弱点及先天性不良气质的作用,导致他们如同饮酒过量一般,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酒精中毒”症状,头脑昏昏然,心态失控,举止紊乱。这是差生产生偏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以情绪、情感为例,他们不时“心血来潮”,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冲动、亢奋;然而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一旦目标受阻,很快气馁、消沉,表现出对抗、退化、固执、冷漠、妥协等偏离行为,做出一些蠢事、坏事。小小的口角可能演成一场严重事故,轻轻的碰撞竟会报以匕首刺胸。

既然情绪障碍或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可能引起差生心理失常和行为越轨,那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差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了解差生成长的历史、家庭教育情况、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不失时机地把心理卫生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疏通差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差生的偏离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以为,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病状,使之如释重负,振作精神,保持健康的心理,愉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是对差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品质。其个体行为,既能为社会所接受,又能保持个体本身的愉快心境。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职业学校差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大量的是结合学校、班级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时可单独进行。

一般说来,差生的心理已经受到创伤,精神上受到了较多的污染,思想感情上与他人往往处于一种似乎莫名其妙的对立状态。他们时常以为同学、老师、家长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他们的岔子,揪他们的辫子;一旦学校出现了“坏人坏事”,立即认为非他们莫属;出现了“好人好事”,却想不到他们。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在这种心态下(加上确有一些人对差生“白眼”、讥讽与打击),教育工作者如果再对差生动辄训斥、处罚,或干脆不理不睬地“冷处理”,无异于“伤口上撒盐”,不仅无济于医治差生的心灵创伤,而且会加重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使差生更“差劲”。殊不知,如同一棵瘦弱的小草,差生尤其渴求温暖和照料。所以教育者对差生更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力戒挫伤差生自尊心的做法,增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不但不嫌弃、不轻视他们,还要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既施之厚爱,又严格要求。在这种人格平等、心理平衡的氛围中,师生间对抗情绪冰释,差生就能主动地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水到渠成”,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长善救失,不难奏效。此外,利用班级集体的力量,多创造一些情境增加差生的参与活动,也是把差生从封闭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在集体的熏陶中,势必受到具有良好心理品质者的“感化”。即使原先生性沉默的人,也会在班级团结、友好、互助、融洽的气氛中变得活跃起来。纪律散漫或性情“冷酷”的人,也可能在集体的制约下克服缺点。

差生之所以“差”,大凡表现有突出的缺点和错误,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扭曲,容易被人“小瞧”,造成心理上严重的自卑。而这种自卑感也变相地反映了他们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不满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每当他们改变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受到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时,他们的心中往往燃烧起上进的火花,希望丢掉差生的帽子,进入“好生”的行列;只是他们往往缺乏信心和毅力,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后进状况。可见,许多差生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正常”表现,但其心灵深处却隐藏着“正常”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有的虽然在打架斗殴场合表现得十分粗野,但在运动场上和劳动中表现出精力旺盛,勇敢顽强,能较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有的学习成绩很差,甚至学业荒废,但在课外阅读和科技活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智商不低”。这说明,差生并非一切都“差”,毫无是处,往往是被他们突出的缺点掩盖住他们(潜在的)优点。有孤独感的差生不一定不爱集体;性格内向的人不见得“思想复杂”;情绪焦虑急躁者不都等于患得患失;心胸狭隘者不全是自私自利;更不能把少数因心理缺陷或疾患带来的自控力差而违纪的学生当成“故意捣乱”处理。患什么病得吃什么药,具体问题宜具体分析。把心理“毛病”同政治、思想、道德问题混淆起来,相提并论,颇有失当。故此,教育者要密切观察差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或“闪光点”,将它发扬光大,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扶其所正,纠其所失。差生的“闪光点”,正是差生内在本质和潜在优势的显现,不失为转化差生的突破口和起点。自觉主动地发掘差生“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确认差生的自我主体地位和价值,调动差生不“差”的内在活力,是帮助差生树立信心,恢复自尊、自爱、自强、自奋等心理性格的重要手段。

同时,职业学校学生处于性发育、性意识觉醒阶段,对异性变得特别敏感,尚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等等。对此,教育者切忌大惊小怪或做简单化处理,而应正视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进而以心理卫生为基础,以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使之正确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用理智驾驭感情,避免误入歧途。

总之,正确分析差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进而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不断要以爱为基础,而且还要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假以时日,是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职业院校差生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思想困惑及其偏离行为,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对于纠正差生的反常行为,化“莠”为良,提高我国劳动力后备队伍素质,无疑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