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观察物体反思拍照

学习观察物体反思拍照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_《观察物体》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物体》教学片断及反思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实验小学 刘 娟背景与导读《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_《观察物体》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物体》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实验小学 刘 娟

背景与导读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教师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www.guayunfan.com)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拍照片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生:(争先恐后)1、2、3——咔嚓。

师:同学们可真像一个个小摄影师!想看看自己拍的怎么样吗?(教师操作,屏幕显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是他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方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侧面。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看的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反思]

拍照片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观察结果也不同,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片断二]

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好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从正面、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教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顺时针的方向(老师做手势表示)绕本组的课桌走一周后坐到自己右边的座位上。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哪一面?

生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恐龙的前面,现在看到了恐龙的侧面。

生2:我刚才看到了恐龙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恐龙背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反思]

教师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点评与拓展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创设情景,将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寻找数学。如上课开始的拍照,真可谓先声夺人,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等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拍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恐龙玩具时,为每组准备一只恐龙,同时课件还配以恐龙照片,让学生自由地操作、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的空间。

3.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我”在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观察恐龙的活动中,“我”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让学生经历本位、换位、全面观察,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学生观察了恐龙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恐龙的正面(正面尖尖的爪子),说正面是尖尖的爪子,当他站在恐龙的侧面(侧面粗壮的腿)时,还说正面是尖尖的爪子。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肯定,无疑是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了。“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点评:湖北省随州市教研室 马彬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