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_教学认知的多维解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_教学认知的多维解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矛盾性水平状态下的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追踪调研相对差异的学生组在两类教学状况下所取得的效果。图3-1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在图3-1中的E点、M点的意义是:学习经过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后,教学过程所赋予的认知矛盾不够,在矛盾性水平低、思维被动状态下所达到的目标知识量远高于矛盾性水平高、思维活跃的知识量。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_教学认知的多维解

1.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

(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intrinsic processes for mental energy )的研究建立在个性、个体、内部的基础上,关键词是:个性化认知、心理能量、体验性。其主要特征是关注在不同或相同认知因素影响下个性心理动力的发生、发展机理及其作用过程,重视个人潜能的条件性。

——关于体验性:在心理研究领域里,心理动力学着眼于心理内部过程的分析,重视过去的经历,让学生更多地回顾以往,体验原来积累的经验,在体验性实质中扩张具有个体属性的心理能量,并充分借鉴和接纳社会心理学的当代理论来讨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试图消除过去与现实中的不协调认知,用理性的眼光来认识人际关系和教育中所埋下的错误、消极的意识。

——关于心理能量:心理动力建立在矛盾认知的基础上,其释放水平与矛盾性相关。心理能量的作用水平与矛盾性不是高度有关,也不是低度相关,而是中度相关或适度相关。(www.guayunfan.com)

心理问题蕴涵着矛盾,其产生动因与解构过程,是心理动力学探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实际相联系,结合现象、分析问题、挖掘深层动因,在个体的层面上促进认知教学过程。对于心理问题和矛盾的追因分析,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从认知的矛盾性、不平衡性上去认识学生、教师和教学,透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关于教学认知的研究:认知动力学把注意力集中在认知个体、个体行为、个别化心理等方面,从单一变量与复合变量的功能性出发,研究学习者、施教者的内在动力系统和教学心理机制。

(2)不同矛盾性水平状态下的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

追踪调研相对差异的学生组在两类教学状况下所取得的效果。一类是教学认知的矛盾性强,学生的思维活跃,例如自主探究教学;另一类是教学认知的矛盾性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思维被动,例如单向灌输教学。这两类教学状态下的学习效果用目标知识量表示,其知识容量—教学时间的关系揭示了在不同矛盾性水平状态下的教学效果。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知识容量—教学时间曲线

在图3-1中的E点、M点的意义是:学习经过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后,教学过程所赋予的认知矛盾不够,在矛盾性水平低、思维被动状态下所达到的目标知识量远高于矛盾性水平高、思维活跃的知识量。此时的差异不是由心理动力系统所决定,而是灌输方式在短期内识记量大所获得的效果。

在图3-1中的P点表示,在学习达到一定的时间长度时,不同认知矛盾性水平所取得的目标知识量达到同一水准。此时,矛盾性水平低、思维被动的学习心理应力达到最大值。

在图3-1中P点之后,矛盾性水平低、思维被动的学习心理应力产生的学习状态进入“高原期”;而矛盾性水平高、学习思维活跃的学习状态处于后发时期,发展态势是前者不能相比的。

此时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应力与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学习心理动力系统被激活;二是学习方式的改善,来自于方法论上的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