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作为_耕耘教育收获成

主动作为_耕耘教育收获成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动作为_耕耘教育 收获成凝神聚力 主动作为 把锦州中学办成人民称赞的学校锦州市锦州中学 王玉芬锦州中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品牌学校,百年风雨,百年锻造,使它兼具了历史赋予的凝重与深沉和现代化所带来的激情与朝气,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以其优秀的师资、规范的管理和优异的质量,确立了自己在锦州市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主动作为_耕耘教育 收获成

凝神聚力 主动作为 把锦州中学办成人民称赞的学校

锦州市锦州中学 王玉芬

锦州中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品牌学校,百年风雨,百年锻造,使它兼具了历史赋予的凝重与深沉和现代化所带来的激情与朝气,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以其优秀的师资、规范的管理和优异的质量,确立了自己在锦州市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历史是现实的先导,现实是未来的起点。学校领导班子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教学理论中,提高了认识,决定创新办学理念,主动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由过去的“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发展成为“把锦州中学办成人民称赞的学校”这一新理念。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文化内涵,而且更鲜明地突出了“服务”的精神实质,把教育理念和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美地统一起来。

怎样把这一理念变成现实,加快锦州中学发展的脚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做强做大,学校就不能墨守成规,而应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全力锻造精锐之师,这是我们“办人民称赞的学校”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和迫切任务,是实现“人才立校”“质量立校”“文化立校”的物质保证。锦州中学党委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决定构建一个人才发展平台,培养和锻造一支政治上过硬,立足国内教育前沿,又能挑起品牌学校大梁的优质教师队伍,把智力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继而转化为质量优势。我们党委一班人,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突出重点、坚持有限目标、解决共性关键性问题这一思路出发,千思万虑,选中了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之“形”,营造锦州中学发展之“势”这一切入点。(www.guayunfan.com)

一、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之“形”,营造锦州中学发展之“势”

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由学校和年部提供理论的篇目。各教研室和科室再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自选篇目和专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1.学习中力求做到几个结合

(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深刻反思结合起来——促成理念提升。学习重在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学习中经常反思,就会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接轨。三个思考:站在锦中看锦中,锦中发展靠什么?跳出锦中看锦中,锦中发展缺什么?面向全国看锦中,锦中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给学校新的定位:办学理念要精进,学校管理要精细,教师水平要精湛。

(2)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系统地学习,将整体把握和专题研究结合起来,既有表面的研究,又有突出的重点。

(3)把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经验的总结提炼结合起来。提高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使科研推动教学,促进教学,不断攀登科研和教学的高峰。

(4)把学习和个人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了就要有提高,有表现,有作为,有成绩,有长进,避免走过场,浮皮潦草。

(5)理论学习与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起来。

2.几点理论思考

(1)我们倡导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就是坚定不移地、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加强基础研究。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坚持终身学习、创造学习型学校的最佳选择。借助理论的巨大张力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3)我们倡导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就是把原始的静态的装备,进一步地系统整合,形成效力巨大的战斗力,形成团队精神,使之发挥“1+1>2”的整体效应。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倡导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就是要全面实施“拿来主义”,锻造教育新人,架设一条沟通的桥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批判继承,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扩张我们的时空领域。

(5)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要站在本校前辈能人的肩膀上,更应该站在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些伟人的肩膀上,站在从夸美纽斯到赞科夫这些教育伟人的肩膀上,借力而行,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我们倡导学习教育教育理论,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文化氛围,培育校园文化,塑造学校的灵魂。

二、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全力锻造精锐之师

1.以德育师,打造师德品牌

教师是兴校之本,师德乃教师之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百行德为首”。学校要办人民称赞的学校,良好的师德就是人民称赞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党委多年来一直大兴“立德工程”,以开展师德系列活动为契机,再次打造名校师德品牌。党委组织教师仔细研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围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开展了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摆脱了“拜金主义”的束缚,以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校党委提出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要求,倡行个人修养、厚德博学,使教师做到“三爱”,即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成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职工收看《教师礼仪》系列讲座,《大智慧》郭明义影片,提高教师的修养。加强教师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我们出台了《锦州中学师德标兵评选条件》,教师们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目前已有9名教师获得了“锦州中学师德标兵”称号。也正是有了这些校内的先进典型,才推动了学校的师德建设,学校也获得了“师德先进集体”的殊荣。

毛泽东同志曾把白求恩张思德这样的人誉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树立了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实施立德工程,提倡以崇高的道德塑造人,就是弘扬这种价值观,使我们的教师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人们追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变;在社会经济利益要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暗流冲击下,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不变。以“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去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适应形势需要,打造精锐之师

锦州中学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求卓越的理念、严谨务实的教风,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我们确定了“以教师培训教师”的策略,立足校内挖潜造血,平时上好“五课”,即全体教师的常规课、新教师的考核课、青年教师的推门课、备课组长的示范课、探讨周的优质课。对于高三学生的任课教师,每周拿出一定时间,单独集中教研。临近高考时,成立学校高考指导小组,将高三教师拉到校外集中封闭起来,详细研讨考纲,认真制订本学科应对高考的战术,拟出贴近高考的模拟试题。

教育和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决定了学校的升力,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

(1)青年教师成长的“三部曲”。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因为思想观念现代化、教育能力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教育交往广泛化、教学技术自动化、自我发展持续化而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持续性、创造性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这所百年老校青春永驻,品牌效应经久不衰。

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学校着力把握青年教师成长的“三部曲”,即复制模仿期、移植成长期、种植成熟期,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三种力量”,即扶一把,拉一把,推一把。

复制模仿期就是只照导师、有经验的教师、教材的要求和样板课的要求做。就如复印机复印的产品一样,不变形,不走样地学着做。一是学导师的为师品格不走样,二是学导师为学的精湛教艺,三是学导师为人的谦虚精神。

移植成长期就是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把导师的为师、为学、为人经验移植到自己的工作中,最大特征是要“动”,一是要增强自省力(悟性),二是要大胆实践(干中学),三是要发展中评价。

种植成熟期就是把前两个阶段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并能自我超越,即把学到的东西独立撒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田地中,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在“痛苦的蝉蜕”中使现在的教学超越过去的教学。

锦州中学鲜活的教育情景是教师实践耕耘的田园、智慧提升的摇篮。老师工作于此,生长于此,体验于此,也应该提升于此。为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在岗培训。给他们加担子、压重量,让他们挑大梁,在学校的重要岗位上都安排适量的青年教师。学校共有教师239人,35岁以下97人,占46%。在全校60个班主任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33名;在高三年级的把关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27名,在学校中层干部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10人。他们撑起了锦州中学的半壁江山,真正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享誉省内外的名师、专家。现在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1人。有20人次在省市乃至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获奖。其中范旭、王新蕊、辛艳3名教师在南京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锦州中学的教师在南京产生了轰动效应。

(2)优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

公开课、评优课是教师前进的起点,他们在经历磨炼,经历思想的碰撞后获得提升,课堂教学是他们发现与创新的源泉,是他们永不停息的追求。他们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够很好地组织、处理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能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面对不同的学生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

学校每学期都以探讨的形式围绕不同的主题让优秀教师示范,发挥他们的骨干引领作用。

(3)聚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进一步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广大教师能够继承我校教育教学上的优秀传统,很好地借鉴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规范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彻底冲破“一言堂”这一积习。范校长在教学模块理论的基础上,把课堂第一线的“二十有”(有预习,有教案;有导言,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主讲,有生成;有讨论,有点拨;有展示,有评议;有规范,有练习;有笔记,有总结;有时限,有作业;有测试,有反思)作为教学常规要求,广泛动员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转变理念,坚定信心,提出构建锦州中学特色的高效课堂,其内涵为双主合协、规范精准、实用高效。

“双主”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合协”就是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充分研究、探究课堂学习气氛,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合协。

“规范”是明确要求教师的课堂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精准”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精炼准确,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实用”是强调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的改革不能偏离高考这个指挥棒,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直接的目的是直击高考。“高效”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不是教师的讲座,教师就是教着学生去学习,就是边学边实习。

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中,我们本着高一大改、高二小改、高三修改的原则,按照“典型引路,分层铺开,全员参与”的途径,以导学案为突破口。目前在高一年部,高效课堂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三、调整管理模式,实行年部制

新学年开始,我校重新安排了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根据高中结构特点,分年部进行管理。每个年部由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全面工作,下设两位主任。从近一个学期的工作成效来看,教育教学工作都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并且各个年部都在管理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勤勉严谨,求真务实。

高三年部:开学初期就制订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高考,抓常规、严要求”。高中的直接任务就是高考,高考成绩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教师的荣辱、学生的进退,可以说高三年部在本学期的工作就是一切为了高考,年部上下从主管领导到年部主任再到普通教师牢固树立了“纪律是成绩的保证”的观念,从班级的纪律管理入手,狠抓课堂听课纪律、课间走廊纪律、下午自习纪律,明确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穿奇装异服。仅仅一周的强化纪律管理,学生很快从假期的松散中紧张起来,基本杜绝了无故迟到、旷课行为,杜绝了随意接听手机、上课偷吃零食等现象,下课教室颇为安静,下午自习氛围紧张、环境安静,为取得2012年高考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高三年部针对高三特殊阶段的特点,在每个班级中开展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每周播放感恩视频或者学习一篇感恩方面的文章。在感恩教育的同时,高三年部还开展励志教育,争取使每个高三临界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这些对紧张地复习备考的高三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帮助高三学生缓解了压力,又开拓了思维,为高考准备了充分的素材。

高考是对全体高三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为此高三年部要求高三各备课组制订详细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要求各备课组严格执行学校及备课组的工作计划,使高考备考工作节奏明快地展开。

高二年部:在教学方面,实行了“一五五工程”:“一”是落实课堂常规这个中心;把握“五”个基本点:晨读、辅导、晚课、提高、补差;考核“五”项内容:教学工作是否有计划,教案是否提前三课时,听课笔记是否保证定量,期中期末成绩是否优秀,辅导晚课是否保证出勤。

高二年部制订了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年部主任深入班级听课,年部干事每天巡检,及时通报学生的违纪情况。高二年级的语文组、外语组开展了特色晨读活动,由备课组规定晨读内容,班主任到岗监督,年部统一检查评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恳谈会,及时总结情况,高度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后迅速弥补,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提供第一手信息,褒奖了先进,带动了后进。

在学生管理方面处处体现以活动促管理、以严要求提成绩。高二年部注重细节管理,从仪表着装到自行车摆放,规范学生的行为,打造了高二年级学生高昂的精神风貌。强化班主任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学生的日常行为包括违纪等都记录在案,这种做法教育了学生,规范了行为,保证了纪律。进入冬季以来,高二年部还开展了跑操评比活动。

高一年部:高一年部首先面对的是新一届升入我校的毕业生,他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来到高中,我们除了组织高一新生的入学检测、军训、班主任聘科任的规定活动之外,高一年部的部分骨干教师还远赴山东学习,开启锦州中学教学史上的重要改革——建立锦州中学高效课堂模式。

四、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精神家园——打造锦中文化

“战斗正未有穷期”,人类的教育发展历程,从来就没有尽头,昨天的辉煌,恰是今天的发展基础与机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中,竞争最终归于资本、产品种类的技术。这种资本与技术的回归恰是文化的回归。换言之,就是说学校的发展与建设,都必须把文化作为它的起点与归宿。学校的作为,势必是文化上的建构,人才的培养与造就,恰是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的结晶。人才立校、质量立校的核心就是文化立校,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的体现,文化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这个认识为我们用先进文化育人、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精神家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我们整整一年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学习和高效课堂活动,则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我们认为,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精神家园,是从本质上拓展更高的人生空间,提升人之品位和精神境界,找到灵魂的归宿,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质量、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质量。把阅读教育理论拓展为多种类、多层面的文化书籍,“水之积也不厚,故负大舟也无力”,强调基础上的积累与丰富,“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强调认识上的提高与飞跃。真正托起人生之旅,实现人生由茧到蝶的蜕变。强调教育理论带给我们厚重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我们的每一位党员、每一位教师,把教学与人生、教学与人性完整、完美、有效地统一起来,完成对功利性教学的超越,又完成对学生心灵的贴近。让学校成为精神家园,发于点滴,盛于久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学校党委从学习中认识到:只要学到了,就不难想到,只要想到了,就不难做到,精神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实现向物质的转化。我们相信,在锦州市教育局党委的关怀下,经过我校全体党员、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让“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在锦州中学这块古老而又丰厚的沃土上矗立起来,成为我们的乐园。让锦中每位师生都成为这个精神家园的忠诚的建设者和虔诚的守望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