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五、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共同合作中进行的。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五、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论基础

1.认知学习理论

(1)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们认为,学习使新材料、新经验和旧材料、旧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皮亚杰指出,这个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2)认知发现说(www.guayunfan.com)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强调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习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种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认知学习阶段。其二,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发现学习”主张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好奇心,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精神,其本质特征是在“教学论三角形”中重视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意义,这是“发现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学习”的关键。因此,“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3)认知同化说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78年)一书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同化说。认知同化说的基本观点是: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联系最密切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的过程。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分化和整合,从而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新知识或者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原有的知识也在这个同化过程中发生了意义的变化。

学生的活动,可以分为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两类。学生仅仅有身体的活动是不够的,关键是头脑和心思(包括智力、认知方式、情绪、好奇心等方面)都要参与进去。个体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经验,由于与外界互动,知识和经验体现出意义,这是个体发展的必要前提。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提倡“有意义学习”,对于指导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正是从这里出发,提出了由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创造”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理论

最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因此,合作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按照小组学习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分为以理解知识、自由探索为目的和以参加某项竞赛活动为目的两种。实际上,它们都是由几个成员参与的独立自主的学习,都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那就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既获得知识又促进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都强调小组内部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组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小组的共同目标。这实际上是一种团体研究性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既要求成员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协作,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具有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每个成员的独立行动,一方面使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使每个成员个体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研究能力。与个体学习相比,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能使参与合作学习者知识互补,扩大学习范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可以使学习内容深化,有助于学习者理解;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鼓励和影响,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每个个体的个人需要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共同合作中进行的。基于“合作”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发展,因此,在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3.掌握学习和服务学习理论

(1)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又被称为优势学习或熟练学习,是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布卢姆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且进行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帮助,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规定的目标。这种教学理论和以往所有教学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它确信教学应该并且可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取得优异的成绩。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天生的、固有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弥补的。许许多多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一个人能够学会的,几乎人人都能学会。每一个人都在寻求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承认,掌握学习就是要使学生确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把自己看成是胜任学习的。学生如果经常表现为对学习不胜任,则会让学生怀疑自身的能力,这时可以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或科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胜任和自信。

(2)服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让“差生”同样能够得到发展,与此相似的另一种理论是服务学习理论。“服务学习”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首先提出的,是一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开放性学习的学习理论。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形成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机和公民责任感。

服务学习有很多含义,其中克鲁斯认为,服务学习的核心是“一种以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学习形式。服务学习适用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习阶段,它能提高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与课程有关的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到体验学习中”,在学生与社区之间形成终生的联系。美国的一个社区组织开展的“全球河流环境教育”活动就将公民责任、环境教育与服务学习结合起来,是服务学习的典型范例,也是一项优秀的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有能力“掌握学习”,有能力为社会服务,这无疑能使青少年更加自尊和自信。(5)

我国目前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通过加强和改进学生科技教育,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普及最新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形成学生的独特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开展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无疑是推行科技教育的很好载体。

《教育的使命》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我们全球社会所不能浪费的一种资源,就是人类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课题研究正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上教育理论尽管各有侧重,但是都从不同的角度为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利于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现代教育内容广泛,以上提到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做法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分段实施,鼓励探索,大胆突破,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