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广播的音乐处理

文学广播的音乐处理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文学广播的音乐处理音乐的再现能力较弱,一般不会与文学的审美意境产生虚、实感觉的冲突。文学广播中的音乐恰可以帮助编导揭示,同时也是帮助听众了解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化。音乐在广播文学节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文学广播的音乐处理

音乐的再现能力较弱,一般不会与文学的审美意境产生虚、实感觉的冲突。同时音乐主要靠声音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情感,也是表现人物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作品《乐记》就有“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的说法,认为音乐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所以才会出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的感应现象。文学广播中的音乐恰可以帮助编导揭示,同时也是帮助听众了解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一)情感表达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反复咀嚼,而在广播中,听众可能在短暂的收听时间里难以对作品或是节目中的动情点一一做出反应,这就有了利用音乐来提示、来配合表达情感的必要,而音乐的抒情能力又使这种需要成为可能。要做到熟练利用音乐配合表现情感,编导应该非常熟悉作品或节目中的情绪变化,也需要熟悉不同乐器、不同旋律的情感特点。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我这样写歌——记诗人食指》(5)节目开头,在诗人郭路生低低的吟诵声中,压混木管乐器以低沉、阴郁的音色奏出低回的旋律,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一方面表现诗人的精神状态,一方面表现诗歌中孤独、清冷的情怀。节目中翻译家戈宝权的女儿戈晓丽留着泪水回忆插队时郭路生站着朗诵《相信未来》的情景时说:“我现在一闭上眼睛还记着他当时……”大提琴的旋律缓缓升起传递出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伤与怀念。节目中大部分诗作的朗诵也都伴有音乐旋律,以此来辅助传递诗作中深沉、强烈的情感。

(二)节奏处理

广播节目中通过音乐来进行节奏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靠音乐与其他声音元素的连接节奏或是音量对比来实现节奏变化,二是靠音乐自身节奏来实现节目节奏。

通过连接语言间隙的缓急实现节奏变化。这时的音乐处理往往与静默的长短和音量的强弱配合起来,例如在解说词之后,需要根据节目的情绪选择不同长度的沉默,然后渐渐引入音乐;或者不待解说词完结,就接入大音量的音乐,然后在音乐中引入下一段解说或是朗诵;或是在音乐渐隐之后予以适当的停顿再进入语言部分。通过这样的调整配合,从而形成段落间的节奏变化。

现在有些节目的配乐比较随意,例如有些文学节目采用单元式结构,顺序讲述四五段内容,编导为每一段内容配一段背景音乐,每一段背景音乐都从头至尾铺满整个段落的叙述。这样整个节目的节奏就全都靠音乐来体现了。实际上讲述中的语言也有丰富的情绪、节奏变化,如果能配合语言表达,有选择地使用音乐进行局部的必要配合,可能节目的节奏感会更丰富。

通过自身节奏带动影响节目整体的节奏。因为音乐自身就具有或舒缓、或紧凑、或平淡委婉、或壮阔激烈的节奏,可以为节目的语言部分带来丰富的节奏感。靠音乐节奏来带动节目节奏需要编导自身有较好的音乐经验积累,而且要能够准确感受语言的情绪、节奏变化,要能够准确把握音乐和节目之间的共同的节奏特点,而不只是简单地“铺”或者是“贴”一段音乐。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赤子乡愁》(6)介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创作中的乡愁主题。节目的中后段,在女播音员喃喃的解说中,衬播女声低低回旋的无词咏唱,歌声与解说此起彼伏,解说词缓缓停止时,突然出现整个交响乐队宏大壮烈的合奏,仿佛溪水聚成大河,奔腾入海,恣肆狂放。然后音乐旋律力度减弱,渐渐隐去,开始男声浑厚的诗朗诵,音乐重又变成女声吟唱。节目中音乐与语言部分的配合表现出编导对语言和音乐节奏互动的深刻感悟。

(三)氛围处理

具有时代、地理特色的音乐可以配合叙事内容展现时代或是环境氛围。有利于听众迅速进入叙事情境,拓展听众的想象空间。

《我这样写歌——记诗人食指》在介绍诗人郭路生的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采用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呼喊万岁的嘈杂口号声、火车汽笛等音响迅速将节目引入“文革”的时代氛围。然后在远去的汽笛声中管风琴和长笛相继奏出音乐的主题部分,进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朗诵。编导准确选用具有时代感的一段音乐旋律,配合音响,使听众一下子沉浸到1968年的北京火车站的别离的氛围中。

(四)陪衬语言状态

文学节目以朗读播讲形式为主,但是也包含丰富细腻的语言状态变化。例如节目中会有采访录音、播音员的播读、主持人的讲述等演播形式;会有描述未来,也有回忆过去等不同的叙事时态;有自述、转述引语、客观讲述等人称形式变化;有喃喃自语、直接表白等不同的对象感……如果单纯靠语言表达,对于听众来说,有时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所以可以使用音乐来配合表现不同的语言状态,给听众丰富的听觉感受。例如很多由解说词讲述和作品朗诵相互结合的作品,通常会为作品朗诵部分配上专门的音乐,使讲述与朗诵能够明确分开。有时音乐也可以弥补和连接演播失误带来的语气、情绪上的断裂,给听众连贯顺畅的感觉。

音乐在广播文学节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如果无视节目的内在规律和艺术要求,随心所欲地使用音乐,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文学广播节目的配乐一定要注意:

第一,音乐的情感表达要恰当,文学广播节目中的音乐在节目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节目的有机部分与其他元素共同服务于所要表现的思想主题。因此,音乐语言与节目文本的有声语言在情感的表达上一定要和谐一致,音乐的情绪不能游离于节目主题之外。

第二,音乐的节奏表现要恰当,所选择音乐的节奏应该与节目中对白或是解说等有声语言的节奏相一致或是相互谐调,而不应有较大反差。

第三,尽量避免全篇配乐的情况,全篇配乐往往会使节目的节奏、情绪变化淹没在背景式的音乐中,使音乐成为节目的背景噪声。合理的配乐应该基于对文学节目的语言节奏、情绪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一般来说,节目中的文学作品部分可适当多配一些音乐,评介性的串连语言应尽量少配音乐。而当语言部分情绪高潮出现时,音乐应先以较小音量压混其下,然后与语言高潮同步或是稍后爆发,而且音乐应该持续足够时长以宣泄情感。如果节目中涉及人物采访的同期声,采访之前配乐应谨慎,避免音乐影响听众收听采访部分的内容。而采访后可以适当配乐来对采访做一种情绪上的总结或是升华。

文学广播节目实例简析

img23

续表

img24

续表

img25

续表

img26

续表

img27

续表

img28

【注释】

(1)广播散文《长江三日》修改稿,转引自王雪梅:《中国广播文艺广播剧研究》(下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2000年8月20日首播,获第八届(2000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二等奖。

(3)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99年2月8日首播,获第七届(1999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一等奖。

(4)海峡之声广播电台1999年首播,获第八届(2000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一等奖。

(5)浙江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首播,获第九届(2001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一等奖。

(6)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首播,获第九届(2001年度)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