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1.2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及其制度,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真正确立。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10.1.2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及其制度,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真正确立。

1.早期知识产权状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早始于清朝末年。1898年,光绪皇帝在变法改革运动中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但不久就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此后,清政府根据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和1903年《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分别于1904年和1910年被动制定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大清著作权律》,并延用至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也先后参照国外相关知识产权法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但因旧中国经济落后,知识产权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政策的效应也难以显现。

2.改革开放至加入W T0时代的知识产权状况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加强了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如1982年的《商标法》、1984年的《专利法》和1990年的《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3.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法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我国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从此,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

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由此,我国站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和地位。基于当今国际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我国将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抉择。

在我国,目前已经立法保护的知识产权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或产品、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植物新品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纵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趋势,总结各国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一般经验,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法律体系和实施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和提高。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实践经验,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紧密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紧密结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最新动向,积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事务的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