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的使命

编辑的使命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编辑的使命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从编辑工作层面上说,是两个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大浪淘沙的传承过程,就是由编辑们来完成的,编辑们担负着文化传传承的责任。他们的这种期待,显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和博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未来。

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编辑的使命

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从编辑工作层面上说,是两个概念。文化传承,是一个老话题。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大浪淘沙的传承过程,就是由编辑们来完成的,编辑们担负着文化传传承的责任。“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世纪之交世界出版业文化格局的变化与近年我国政府推行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编辑出版人都肩负着使命和责任。

一、文化传承与编辑文化视野

编辑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主要是指编辑接触文稿的原创程度。有无原创性,编辑负有直接责任。当然,学术原创是编辑原创的前提。编辑原创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积淀,原创性的程度,学术规范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编辑的原创来完成的。编辑工作属于不断创新的精神活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其创新能力就是在编辑过程中体现的。面对大量的文本,编辑主体的原创,就是对知识创新的一种选择,是对原创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这个关把好了,才能谈到文化的传承问题。

编辑对原创作品的把关,不能停留在表层,编辑应具备的原创意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作为一种理念,编辑的文化视野对于学术原创的界定和择取是非常要紧的,这种独具慧眼的文化意识,不仅在选取内容上要有创新,而且还包括原创性创新、改造型创新,要赋予作品以灵魂和生命。谁能拥有和推出原创性出版物,谁就能在出版大市场中站稳脚跟,谁就能脱颖而出。

重视优秀文化的原创性并推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处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与创新当代文化的矛盾中,弘扬民族文化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同样存在着碰撞,发展先进文化与抵制低俗文化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这几个关键环节,就需要有文化视野与敬业精神的编辑来完成。编辑学者化,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有深刻的道理在里头。编辑视野中的文化传承,再现的是编辑深厚的学养和文化积淀。编辑对于原创性成果的过滤与界定,来源于对学科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的了解,是源于对同类研究成果的总体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认定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换句话说,要发现和界定学术成果或文化产品有无原创性,有无品位,包括如何衡量原创与品位的程度,这种要求直接体现着编辑创新的水平和能力,也体现着编辑的品牌理念。品牌与文化传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及今,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都是大浪淘尽后的精品。编辑要有文化传承的理念,在品牌的基础上打造得以传承的文化精品。

编辑的文化视野,是打造文化品牌、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编辑文化视野,是在积淀中华文明基础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宏大的前瞻性视野。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如果编辑创新的成果能成为精品或走向世界、或传之后世,那么,编辑的原创与创新精神、包括编辑的文化理念就都涵盖在里面了。这不但体现了编辑前瞻性的文化视野,也体现了编辑的职业道德,更是造就了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编辑创新与出版过程,要重视和凸现编辑出版者的学者角色:一方面,因为文化建设、引导和文化积累是编辑出版创新的根本;另一方面,这种文化建设、引导与文化积累实质上大多是由学者型、原创型的编辑文化人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创新,要以文化人角色、学者化和专业化角色来铺垫坚实的底蕴。

二、编辑原创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适应世界文化格局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更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

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编辑要有面向世界的国际眼光,这是无疑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是推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二是推出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原创性作品,关键是编辑原创,目的是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在加强外向型选题的同时,注重编辑原创,尽可能将中国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拿出去与世界交流。

出版人“是以所规划和编辑出版的图书去记录他在文化思想上的思考和创新,对历史发展、对社会思潮的走向不断思考,目的是将探索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发展传递于社会,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1)这种观点是很有见识的。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与世界文化交流,这就要求编辑在创新过程中要有大视野: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要看到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历史的选择:一是因为遍布世界的华人。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的确是这样。以文化为纽带而形成的民族意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关心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文报刊来获取和了解的。二是因为世界文化的碰撞。媒体的快速发展,已将世界各地的文化衔接在一起,世界优秀文化的互相碰撞已成为新的趋势,世界需要中华文化。从第一个层面看,中华文化的传播是世界各地华人所期待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国力储备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为世界各地华人所振奋。他们的这种期待,显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和博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未来。从第二个层面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是前景灿烂。一是孔子学院不断在国外建立;二是世界近百个国家数千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另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学、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提升,汉语将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有希望在新世纪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编辑出版人,要以“从世界文化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世界文化”这个大视角切入,“中国要走进世界,文化必须先走进世界,至少要同步走向世界”。(2)能站在这个高度看世界,再审视我们自身,编辑的创新理念与原创就有动力,精神才能提升;编辑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以体现;中华文化才能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

缘此,编辑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和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文化的传承和积累,精神财富的积淀和弘扬,这种明确的文化社会责任,要靠编辑来把关和完成,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积累和传承,对民族和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文化的战略意义。

中国文化进入世界文化之林,平面媒体——期刊是重要承载者。近年,国家实施的“文化年战略”,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举措;世界范围“孔子学院”的不断建立,彰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学术刊物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中国》杂志,是法国代尔出版集团专门研究中国的一本中文杂志,创刊三年来,发行量已达数万份。这个期刊创办本身就说明,国外需要中国文化。刊物主编如上的观点,更是说明外国人的确需要中国文化,不管他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与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都为我国的期刊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我们刊物的编辑开拓了编辑文化的世界眼光。刊物是文化走出去的载体,我们办刊人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我们就更应该有这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编辑理念。

【注释】

(1)陈万雄《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编辑学刊》2002年5期。

(2)陈万雄:《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编辑学刊》2002年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