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列夫·谢苗诺夫·维果茨基是苏俄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因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强调人类高级心理活动机能(指意识)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中介说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的。

二、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列夫·谢苗诺夫·维果茨基(Lev Semyonovich Vygotsky,1896~1934年)是苏俄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虽然英年早逝,然而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但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前,“西方出现的‘维果茨基现象’就是有力明证”。(1)国际心理学界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维果茨基的理论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性质”,“是一把打开从古典心理学向现代心理学过渡的理论钥匙,指导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2)我国有学者认为,维果茨基是“一位天才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3)因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强调人类高级心理活动机能(指意识)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该理论主要涉及彼此间有机联系着的有关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4)

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活动说提出了“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心理学原则”,“即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正是意识的客观表现”,“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人们认知发展的“社会源泉是他们参与的各种共同活动。正是这些共同活动提供了机会将不同的影响融入学习者新颖的理解和参与方式之中”。(5)

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中介说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主要指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在人的认知发展中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语言是思考与认知的工具;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语言是自我调节和反思的工具。语言“这种中介工具作为人的精神与心理活动的特殊工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在作用于外部物质变革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6)

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化说是指,“人的心理与发展的第一条客观条件是:人所特有的中介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产生,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结构”。(7)

综合维果茨基以上三种观点可以看出,人的新的认知图式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相互交往、不断互动的环境;(3)在活动中依靠相应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图表、数字、图画等)为中介,完成“主体间”向“主体内”的转化。

对于维果茨基理论中的内化说和中介说,我国心理学家沙莲香教授也曾从社会心理的社会职能角度,对这些观点的实际运用提出思考。沙先生提出,社会控制(8)和社会行为(9)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环节”或曰“中间领域”。这个“中间环节”是个相对的概念。在社会控制——社会规范——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这个社会的有机体里,社会规范是社会心理的“中间环节”;而社会心理又是联结社会规范与社会行为的“中间领域”。她认为,“社会规范不是直接对社会行为起约束作用,从社会规范到社会行为,其间必须经过社会心理这个中间环节。社会规范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内化转变为内在行为准则,转变为心理过程,才能变为社会行为。否则,不经过社会心理世界的选择和接受过程,再好的社会规范也不能在实际上起作用”。(10)

本文拟以四种传播渠道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运用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为武器,对沙教授提出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广大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中间领域这一观点作进一步的阐释,旨在说明中央的方针政策经由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后,还需要充分调动各种组织传播的手段和发挥人际传播的优势,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以便有利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朝着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化。

以往传播者大多将传播渠道分为横向的平行的四种类型: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内向传播。其实从纵向的角度看,这四种传播渠道还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即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传播链上信息的传播和接受的两个端点(此处只分析单一传播模式,而非传播环),而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则是二者过渡的平台和转化的“中间环节”。特别是就受众产生新的认知图式(如对中央文件精神的认识)的意义看,如果失去了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帮助,大众传播的信息向受众内向传播的转化就有可能减缓甚至中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