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报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历程梳理

党报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历程梳理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1 党报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历程梳理党报走向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党报逐渐以灵活的办报形式在报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阶段,党报开始脱离财政拨款而断奶,党报走向市场由被动转为主动。党报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纷纷创办了一批子报子刊,而且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党报集团的重要成员,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报业市场形成强势地位。

6.2.1 党报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历程梳理

党报走向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新闻史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党报走向市场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我国的报纸种类比较单一,各级党报在其中占最主要的地位。由于和政治的密切结合,党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党报的发行量也居于垄断地位。在这个阶段,党报主要是行政拨款和公费订阅为主,即使对于送上门的广告,也会保持高度的警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报业就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1983年,我国邮局发行的报纸604种,首次突破每期发行一亿份的大关。我国省级党报的发行也进入繁荣阶段,在1984年,省级党报的平均发行数量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值。在这个阶段,党报的市场意识被激活,版面成为报社的一种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党报逐渐以灵活的办报形式在报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报业数量已经从原来的70年代末的186种发展到近2000种。1990~1993年我国报业市场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我国省级党报的平均发行量大体稳定在30~34万份。[20]从格局上看,报业组合已打破了改革开放前党报较单一化的局面,开始形成了一个以党报为核心,兼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内容的多层次结构的报纸系统。

这种状态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些报业市场的紊乱现象。1993年,全国报纸形成第一个扩版潮,报纸数量仍然处于大幅度增加的态势。这一阶段,党报开始脱离财政拨款而断奶,党报走向市场由被动转为主动。1997年3月,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报业治理工作的通知》,全国共压缩公开报纸300种(占报纸总数的13.6%),压缩公开期刊43种(占期刊总数的5.4%),另外还停办和转化了3773种内部报纸,9640种内部期刊,取消了内部报刊系列,基本改变了报刊的散乱状况。[21]这一阶段报业市场的不规范也给省级党报的发行带来了一些困难,报纸发行出现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重视自办发行;同时一些大的党报的年广告收入不断地创出新高,十分令人瞩目。

1998年以后,我国报业开始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党报的力量继续得到加强。这次第二轮报刊治理的核心内容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使行政行为和出版行为分离,解决公款订阅报刊和行政摊派等问题,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报刊质量。[22]在这个时期,报业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广告利润的增长开始减缓。党报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纷纷创办了一批子报子刊,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在此基础上,以党报为龙头的省级党报报业集团开始组建。作为党报集团的重要成员,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报业市场形成强势地位。

1981~2003年我国报纸种数变化一览表

img65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年鉴》、《传媒经济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