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一、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概念及类别1.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概念及内涵经济新闻的定义,迄今尚无一致认同的表述。第二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正式对外呼号。

第二节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一、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概念及类别

1.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概念及内涵

经济新闻的定义,迄今尚无一致认同的表述。

我们认为,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是用广播电视媒介为载体的经济新闻。具体来讲:广播经济新闻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电视经济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2.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类别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类别与传统报纸新闻学中经济新闻类别的区分一样,根据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

从报道的体裁来看,广播电视经济新闻可以分为经济资讯、经济信息、经济通讯、经济评论、经济调查等等。

从经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经济新闻又可以分为农工商新闻、金融证券新闻、财税新闻、商贸新闻、房地产业新闻、旅游业新闻、国际投资新闻等。

从报道的具体内容特征来看,广播电视经济新闻则可分为预测性经济新闻、宏观经济新闻、经济新闻述评、经济新闻大特写、诠释性经济新闻、人物经济新闻等。

下面对从报道的具体内容特征来看的经济新闻类别特征作简要解析。

(1)预测性经济新闻。

是在充分把握经济活动内在规律与必然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行的前瞻性报道。此类报道尤其需要对经济现象有高度的洞察力,明锐的前瞻力,科学的分析,冷静的论断,因此,宜持审慎态度,超前有度。

(2)宏观经济新闻报道

是对某些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做鸟瞰式的科学概括、总结。此类报道应有全局眼光,高瞻远瞩,善于把握和解析整个经济活动的宏观态势。

(3)经济新闻述评。

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经济事件或经济活动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予以评论。其基本特点是善于透过经济看社会,透过社会看经济,夹叙夹议,述评得当。切忌只述不评,或只评不述。

(4)经济新闻大特写。

是一种介于通讯与特写之间的经济新闻类型,有如在“放大镜”下透视与剖析某一特定的经济问题。往往针对一些广大群众格外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进行特别细致的报道与解析。

(5)诠释性经济新闻。

是以诠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新闻报道类型。主要针对一些复杂的经济现象特别是新出台的重大经济政策,帮助人们了解新闻背景,答难释疑,并佐证其新闻主体的正确性。此类报道的关键在于科学准确,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说服力。

(6)人物经济新闻。

是以经济新闻人物为核心内容的报道类型。此类报道要注意不仅善于“以事写人”,通过写好新闻人物具体做了什么事的奋斗过程,来展示人物的风采;尤其要善于“以情写人”,通过写好新闻人物为什么要做好这件事、如何做好这件事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来揭示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经济新闻的发展脉络

1.经济新闻的滥觞与发展

考察世界新闻事业的产生,以1566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威尼斯新闻》的诞生为标志,就可以看出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谓首要的动因,是人们对信息传播尤其是经济信息传播的需要。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经济新闻进入发展的成长期。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报刊先后经历了政党报刊—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商业报刊三个阶段。与此同时,经济新闻也从单纯的经济信息的报道发展为多种形式的经济新闻报道。

19世纪末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报业由近代报业进入现代报业。这期间,资本主义报纸的商业化、社会化得到继续发展。同时,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报业在几次信息革命的浪潮中,经过几次重大的信息革新。现代传播技术的重大革命,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信息功能,而经济新闻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10),具体体现在:

第一,经济新闻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资本主义的商业机制,使经济成为国家和民众关注的头等大事,媒介对经济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重视。

第二,专业性的经济类报刊相继出现。不仅综合性报纸对经济新闻重视,专业性经济新闻报刊也相继出现。1843年,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经济学家》在伦敦创办。1888年,英国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时报》创办。该报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信息,同时也报道与经济有关的国内外政治动向。在美国,创办于1889年的《华尔街日报》也是金融专业报纸,20世纪30年代末逐渐发展为侧重财经内容的综合性大报。在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中就有两家是经济类报纸——《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第三,大型媒介的经济信息服务日趋完善。19世纪中后期,有人开始设立机构,专门收集经济新闻、金融行情,出售给公司、银行和媒体,充当经济信息的批发商,从而产生了最初的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如路透社

第四,经济新闻传播形态丰富多样。1920年,美国的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它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不久,世界电视事业也迅速发展。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经济新闻都是其重要的传播内容。尤其是随着广播电视技术和艺术的日新月异,现在很多国家的广电媒介都设有专门的经济电台和电视经济频道,经济新闻的传播形态变得丰富多样,经济新闻传播的触角更加灵敏和广阔。

2.我国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发展

我国的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到专门栏目、再到经济频道(频率)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步步深入发展的。

在广播领域,1979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恢复了广告节目播出,这是中国广播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播出的第一个商业广告,“它是中国广播开始进入市场经营的前奏,预示着广播从单纯的财政拨款的投资局面开始向财政拨款和自我积累相结合格局的转变,也为接下来的紧急广播专业化电台的出现作了理念的铺垫”(11)。1986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广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经济电台——珠江经济台。第二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正式对外呼号。此后,全国各地省市级经济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电视领域,1989年12月18日开播了专门的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半小时》。1992年,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CCTV-2)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播了一段时间。1998年,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CCTV-2)又推出了《中国财经报道》和《商务电视》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下,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经济栏目、频道、频率纷纷创立。各家媒体不仅纷纷推出能够吸引受众的品牌栏目,还千方百计不断更新其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以不断满足受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2001年4月,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投资8 600万元,推出了每天120分钟的大型直播财经节目《财富中国》,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播出。2002年,央视二套将频道宗旨定为“经济·生活·服务”,重新起播《经济信息联播》,并且改版了很多经济栏目,开始朝着经济频道方向迈进。2003年10月20日,第三次改版,为国家级电视台办经济频道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这期间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开办经济新闻频道,比如2003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第一财经频道等。

三、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及要领

1.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作为经济新闻的一个类别,在社会功用上与其他新闻相比较,也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用取向性强。

这是经济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最大特征。受众在接受并解读经济新闻时往往抱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理解经济大势、洞悉经济运转、改善经济生活有所帮助。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作经济决策,这对自身的利益具有密切的实用价值。而复杂的经济决策需要有效信息的帮助,这就是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心理期待。实用性是受众选择经济信息的决定因素。受众对经济新闻最希望获取的就是实用信息,希望借助经济报道的政策解读、走势判断、问题分析等,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为此,经济新闻应把实用性作为自己的基点,努力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经济信息。同时,提高经济报道的实用性,也才有利于经济新闻媒体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2)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大量的经济新闻是抽象的,很难用直接的形象来表达(12)。经济新闻较多与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有关。经常使用数字,给受众理解经济新闻报道带来一种压力。此外,经济新闻还比较难于给受众以事实的立体描写性感受或者带来视觉冲击,如人们无法实在地看到利息率下降、股市上升、国民经济状况,只能通过图表、曲线、比喻、举例说明等方式来报道。

(3)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各种经济新闻之间存在着密切而无形的联系(13)。特别是当下发生着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正在报道的经济新闻相关;还有一些因素是长期的、历史的。只报告一个给定的变化事实,是难以让受众理解的,必须要将相关的因素写进去,告诉受众由于什么而发生,将发生什么,或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同时,有些经济新闻(如预测性经济新闻)在没有被经济实践证实之前,会有多种观点、倾向和表现形式。有不少经济新闻在事后会被发现是不准确的。

(4)具有前瞻指导性。

经济新闻中受未来意识的影响会较为强烈②。这与经济新闻的实用取向性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受众在接受并解读经济新闻时常常是为了“之后有用”,看清当前,决策以后。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象征性资产的流通和交易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具有前瞻性的经济预测会在经济新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5)具有更强的大众普适性。

除以上各点外,广播电视经济新闻还由于承载信息的媒介手段比报纸等印刷媒体具有更强的大众性、受众广泛性,文字阅读能力有限的受众也容易接触广播电视,所以,广播电视经济新闻在传播中也更注意表达形式的大众化和普适性。

2.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要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定位和服务功能上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经济新闻报道的要求,表现为服务指导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加入WTO后,各项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强,经济新闻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受众对经济新闻报道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我国经济新闻报道如何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课题。

例如,“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现象依然存在,重要新闻不是语焉不详就是背景模糊,缺乏起码的经济新闻解释和分析。在这一方面,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经济新闻有某些先天不足:较之政治新闻缺乏显著性,较之社会新闻缺乏趣味性,较之文化新闻缺乏人情味。加之自身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型,专业性太强,所以使得经济新闻既难写又难懂。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报道要注意:

(1)专业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结合。

由于经济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同时,又是一个与大众生活、生产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领域,尤其是广播电视又是特别具有大众性的传播媒介,所以广播电视经济新闻在定位上、在选题上、在表现方式上、在语言风格上等方面,如何做好专业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除了专门面向经济学者和经济领域专家的经济新闻媒体外,经济新闻如果专业性太强,必然“曲高和寡”,普通大众看不懂,只能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但如果经济新闻专业性太弱,只触皮毛,肤浅笼统,甚至一知半解,普通大众又会感到寡淡无味,于己无补,于是不屑一顾。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选题及题材处理意识上要注意“大众视角,实用落点”。让经济新闻能从经济学家的专业殿堂上解放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经济学”。用大众的视角关注经济,从大众的关注热点看经济生活,加强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的剖析和解读,将实用精神贯彻到每一条报道中。使我们的经济新闻都能让受众看到经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自身利益的影响。重点盯住财富的创造和流动、利益的分配和冲突。

其次要善于“硬主题,软表达”。将应有的专业深度深入浅出,像一个科普作家一样,用广大受众感到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方式、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地传播经济新闻。

例如,如何将深奥的政策变得通俗易懂?要想使经济新闻真正活起来,讲述一些有情节、有情趣而富深意的新闻故事,不失为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Don Hewitt)介绍,该栏目成功的关键就是“把新闻当故事讲”。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故事化细节处理,可以增强电视经济报道的戏剧性,从而使报道更具有吸引力。由于电视是一门较强的视觉艺术,在讲故事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比如,央视《经济半小时》曾经播出的《乐清:倒奶风波》,这个经济报道就是典型地运用了故事化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中以养牛大户王同荣倒奶为主线,讲述的是阜阳奶粉事件以后给浙江乐清市奶牛养殖业带来的影响。记者在讲故事时不断地设置悬念,养牛大户王同荣为什么倒牛奶?当地的两家乳品企业为什么突然停止收购王同荣等奶农的鲜奶?阜阳奶粉事件后这两家被查封的乳品企业是否有质量问题?正当奶农们一筹莫展时,一家名叫“小家伙”的企业表示愿意收购王同荣等奶农的鲜奶,这家企业能否打破乐清养牛业面临的僵局?本片通过化解这一个又一个悬念,精彩地讲述了乐清的倒奶风波,同时提出了脆弱的奶牛养殖产业链如何应对市场风险的这一经济课题。

(2)具有“实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经济问题十分复杂,经济现象瞬息万变,尤其是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问题与人们的基本生存利益息息相关,经济新闻由于其强烈的实用取向性,要求报道者不仅要能实时报道,而且要能实效报道。

“实效”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所谓“短期实效”就是为观众提供具体的服务,比如市场信息、投资指南、出行指导等。看过这些新闻之后,观众可以直接做出决定甚至开始行动。“长期实效”则不同,它要为观众提供前瞻性和趋势性的报道。这样的新闻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能够帮助观众判断未来的危险或机会。这两种“实效”都应该重视。相比之下,“长期实效”在价值判断和新闻处理上难度更大。然而,具有前瞻性的超前预测、及时预测又是经济新闻的“拳头产品”。它可以指导受众及时把握经济良机,规避经济风险,所以,具有重大的经济新闻价值,既是读者最为渴求的,也是财经报道的亮点。要做好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新闻,必然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能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和思维进行思考,对经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具有全局性的宏观洞察力,才能从纯客观的报道走向综合分析、深度揭示经济事实及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提炼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当然,也要注意,对全局性、深层次的财经专题进行预测报道,含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格外谨慎,采用动态性连续报道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3)树立人本意识。

缺乏人本意识在经济新闻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新闻报道中,只见数字不见人,表达上数字罗列加抽象论述,运用“新闻语言+财经专业语言+数字+图表”的模式写作经济新闻,刻板生硬、可读性差,给受众接受和理解经济新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第二,从新闻的报道角度内容看,有些经济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把一些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经济原理死搬硬套到经济事实中去,使受众不明就里,甚至茫然失措;第三,不少经济新闻是只见事物不见人物,把人的作用完全淡化了,使得经济新闻完全没有了人文气息。

大家知道,人的欲望与需要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经济新闻不仅要反映物化的力量,而且要深入人的心灵,把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重视探讨经济生活中的人的内心世界,透视经济与人的同步发展,揭示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从新闻视野上把人放在突出地位。要注意关心经济主体人,特别是决策者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包括成功者、失败者。透过人的变化反映经济走势,从而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信息。同时要重视传播经济主体人的新的价值观念。挖掘经济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传播新的价值观念,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触动和思考。

(4)善于“广播化”、“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由于媒介手段的不同,广播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电视则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新闻,所以,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报道还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调动和运用自身特有的传播手段及优势,使自己的经济新闻传播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和价值。广播经济新闻要从“可听性”上多下工夫,电视经济新闻则要在“可视性”上大做文章。

例如,对电视经济新闻报道具体来说:一是要注意发挥好电视画面的表意功能。要尽可能摄取、运用能反映揭示经济新闻事实、事件本质意义的典型画面,尽可能用画面说话。对抽象的心理思维、经济原理和统计数字等,除了以解说的方式补充画面之不足外,还可借助动画、字幕、图表和照片等形象化的材料去表现,尽力淡化电视经济新闻中专业术语、数字和经济原理的困扰。

众所周知,数字、数据是经济新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一些报道中的“六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税率、汇率,以及GDP、增长百分比以及各类统计数据,甚至还是必不可少的新闻元素。同时这些专业性和抽象性的数字数据也是电视经济新闻的“老大难”。在一些报道中,往往只是把这些数字、数据简单地罗列、比较,加上画面和一些会议画面或者背景素材(如工厂生产画面),受众不仅听着累,看起来也枯燥乏味。如何使这些抽象难懂的数据概念变得生动易懂,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真正发挥出广播电视手段的优势。

四、中外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的品牌媒体

1.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正式创建于1973年5月。开播以来,其覆盖率和入户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CCTV-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上的“开路”优势,CCTV-2一直作为CCTV-1的辅助和补充,是中央电视台仅有的两大综合频道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频道化建设的推进,开始了逐步确立经济频道定位的发展历程。1996年7月,CCTV-2在原有的《经济半小时》等经济类栏目的基础上,集中推出了《中国财经报道》、《生活》、《企业家》、《金土地》、《商务电视》、《世界经济报道》等栏目,形成了以经济为主体框架的综合频道格局。

2000年7月,中央电视台正式亮出“经济·生活·服务”的频道定位。新的频道整体风格更加大众化、多样化,节目的服务性、娱乐性增强,为观众构建了全方位、便利的经济生活服务信息网络,成为受众了解、从事经济活动的参谋。2002年,中央电视台更加注重品牌节目的延伸,不断提升频道形象。《中国经济年度报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节目的推出,进一步凸现了专业频道的定位。经济类节目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初步确定了“大经济”为主的基本特征。

时至2003年,中国电视发展逐渐显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多频道时代不容置疑地到来了,频道资源已经不再稀缺。而与此同时,一直困扰CCTV-2的难题是“频道定位模糊,频道形象含混”。于是在2003年10月20日,CCTV-2再度全面改版,以更鲜明的“经济频道”的崭新定位取代原先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着力打造国家级的经济频道。新版推出的CCTV-2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财经频道,而是以经济资讯为核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服务频道,即“大经济观”。所谓“大经济观”,是以“大众、综合、实用”作为频道定位的核心理念。

在节目内容上,新版CCTV-2精心打造了五大节目板块——

资讯板块:覆盖早间、午间、晚间三大时段。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与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构成经济频道的主线,经济资讯一网收罗。

服务板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使对受众的生活服务无微不至。

财经板块:《中国财经报道》主打财经评论;《中国证券》实时连接市场,财经、证券讯息同步传递;培育《艺术品投资》、《鉴宝》等新兴栏目。

深度资讯板块:涵盖《对话》、《经济与法》,透过人物,深入解读经济事件;展开话题,多方阐释背景观点。

益智娱乐板块:全新设计两档娱乐竞技栏目《非常6+1》与《绝对挑战》,与《开心辞典》、《幸运52》共同营造都市观众的周末快乐时光。

新版CCTV-2在频道编排上也做了一些调整,运用“观众流”的编排原理,顺应目标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规律。在频道包装上,新版CCTV-2启用全新的频道整体包装:以大胆的“蓝灰”为频道包装的主体色调,显得现代、时尚、高级;以象征信息的“方块”为频道品格演绎的主体元素,富于质感、富于内涵、富于想象;以核心元素而成的新版频道形象宣传片:由“方块”组成的信息流从夜空中急速俯冲,在楼群中电视遥控器顺畅地承接和开启,长镜头的实景拍摄与高科技的电脑特技完美融合,LOGO流畅的翻转和意外的变形,最后圆满地落版在“CCTV经济”,旁白是浑厚的男中音:“更多机会,更多选择,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14)

作为国家经济频道,CCTV-2确立了一个长远的志向——“与中国经济一同成长”。经济频道希望达到的水平——能够为最广泛的观众提供“更多机会,更多选择”。用经济信息创造价值。

2.上海“第一财经”频道

2003年7月7日,“第一财经”频道在上海宣告成立。虽然创建时只是上海的一个地方频道,但其创办理念及宗旨目标都是一个志在“跨区域”的电视财经媒体。而且,还以其为核心,同步规划创办“第一财经频率”、《第一财经日报》,是电视、广播、报纸互相呼应,成为中国第一个跨媒体、跨区域的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第一财经”的问世,不仅反映了传媒对经济新闻发展现实空间与前景的乐观判断和信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随经济转型中经济生活的活跃状态,以及社会大众对经济新闻的进一步期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投资、理财的需求就日益强烈,经济从政治层面上、公共领域内的问题转变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

“第一财经”是目前中国唯一以投资者为收视对象的专业财经频道,全天播出19小时,直播节目近12小时,滚动播报财经时讯、时事新闻、上市公司最新消息,时刻追踪全球主要股市、汇市、期货等的最新交易情况。先后推出了《财经早班车》(早市评股,与广播同步)、《早市导航》(与卫视同步)、《实盘追踪》、《午间论市》、《财经开讲》、《周末专题》、《实盘追踪》、《财经空间站》(尾市评股,与卫视同步)、《环球高尔夫及ATP杂志》、《谈股论金》、《今日股市》、《行业报告》、《周末赢家》、《大话熊牛》、《今日汇市》、《第一地产》、《环球第一财经》、《财富人生》、《决策》、《公司时间》、《财经夜行线》、《第一财经深度热点访谈》、《英语新闻》等栏目。

作为地方媒体进军跨媒体、跨区域的专业财经资讯平台,其难度可想而知。“第一财经”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积极措施,选择了更灵活的战略合作形式来拓展节目覆盖面。例如,“第一财经”频道首先争取了在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进入数字频道,透过和中国网通的合作进入浙江地区,在江苏则实现全网模拟落地。然而又让两档“第一财经新闻”借助东方卫视的网络在全国及日本、澳洲落地(15)

同时,“第一财经”频率的区域间合作同步进行。2003年7月28日,江、浙、沪三个城市地区正式联建“长三角经济联播网”。“第一财经”频率还联合广东、香港的经济新闻电台,形成对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呼应,并透过与北京经济电台的合作,覆盖渤海湾。

在2003年10月第七届四川电视节期间,“第一财经”、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和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在成都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方将可以收看对方的财经节目,此外,三方还共同制作一档记录中国优秀经营者成功足迹的节目——“中国经营者”。

2005年4月14日,“第一财经”与道琼斯指数签署协议,合作推出基于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的行业蓝筹股指数系列: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行业领先指数。该指数系列于2005年6月份正式面世。这不仅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第一财经公司董事长黎瑞刚所讲的那样,该指数的发布对于第一财经拓展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对中国经济界也是一件富有创建中国经济“晴雨表”深远意义的壮举。

经过不懈的有效努力,“第一财经”迅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及专业优势,在全国脱颖而出。

3.美国CNBC(16)

1997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道琼斯公司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走到一起,联合推出专业财经有线频道CNBC。CNBC采取24小时新闻频道的操作方法,全天不断地报道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市场、期货和汇市的动态信息。目前该频道同时在亚洲和欧洲开设了相关的针对性洲际报道,使全球金融、证券专业人士和投资者认可,成为有相当影响的专业财经频道,目前拥有约1.5亿家庭用户。该频道在内容、编排、运作理念上具有如下特点:

(1)频道内容特色。

CNBC针对财经特别是金融、证券报道的特点和观众的特殊需要,设立栏目和栏目内各种小板块,强调所提供信息的专业新闻性和服务性。整个频道的节目设置以专业的财经新闻节目为主,辅以背景性节目、专题性节目、谈话节目和周末特别综述节目。一周内,财经类节目播出比重达70%左右,其中90%的节目采用直播形态。从节目安排可以看出,财经色彩贯穿着其节目设置的始终。

(2)频道编排特色。

第一,定位为世界财经信息的报道者。CNBC的报道内容不存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界限。华尔街股市指数具有世界经济晴雨表的性质,CNBC突出报道华尔街股市,兼及欧洲、亚洲股市的动向。利用股市开市、闭市的天然时机,推出热身类早间节目、跟踪类日间节目,以股市一天的运行规律为基准,实时反映各市场的动态。抓住了华尔街股市的报道,就抓住了世界经济动态的中心所在,也就抓住了关注华尔街股市动态和财经新闻的现实观众,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

第二,重新定义“黄金时间”。一般的美国电视网对观众收视黄金时间的定义都是在晚上8:00到晚上11:00,电视台精心制作或是从节目市场购买的重点节目都会在这一黄金时间推出。但是对于CNBC这样一个服务于股市投资者的专业财经频道来说,追逐瞬息万变的股市交易动态和提供及时深入的股市分析才是重点。CNBC明确提出:“与其他广播网不同,我们的白天时段是黄金时段。”它紧紧追踪华尔街股市开市、闭市的进程,依据目标观众的密集程度再加细分,力争各个时段的收视率最大化。日间时段早上10:00到下午5:00,推出的四档重点节目“早安呼叫”、“午间充电”、“与泰勒·马西森一起开始交易”和“收市钟响”,无一不是紧跟着华尔街股市进程,从不同的角度在第一时间做出报道和分析,从而赢得了不断增长的高收视率。即使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收视率普遍下降的1999年,CNBC白天的新闻节目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第三,大时段的通栏节目构成规模效应。CNBC的节目以股市为中心可以大体分为三大板块:开市前(5:00AM—10:00AM)、黄金时间(10:00AM—5:00 PM)、闭市后(5:00PM—10:00PM),其余时段则是重播节目。工作日白天推出的节目除了下午的“CNBC检查点”时长是半小时以外,其他都在1小时到3小时之间。较长时间的节目便于更快地报道和分析股市行情,利于对股市变化和个股所涉及的公司进行深度报道。同时这样的节目安排也便于观众随时获知想要知道的信息和背景资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在节目编排上的通栏型编排手法,不仅给观众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很方便地根据节目时间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而且能够使得观众通过栏目和节目来加深对频道整体的认同。

第四,节目内容的层次感强。CNBC栏目以时间段划分:早上5点到7点是“起床呼叫”,分析可能对股市产生影响的新闻;开市后是“七嘴八舌”,有交易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和分析师们讨论市场动向和个股情况;接着是股市动态;闭市后是“商情总汇”,回顾当天的重大新闻。每档节目都会插入实时的从交易所和其他新闻现场传来的市场新闻。CNBC不仅在栏目设置上有层次感,内容的横向划分上也同样具有层次感。每个栏目中的行业新闻、公司新闻、宏观经济新闻也很清晰。

(3)频道运作理念。

第一,直播与互动意识。CNBC白天的节目都采用直播的形式,新闻中穿插大量的现场报道、演播室嘉宾访谈和交易动态实时播报,并配以主持人和记者的对话。一条新闻可能在每个栏目中都播放,但随时间推移、事件的进展以及不同主持人对题材的把握,增加每次播报的附加值。主持人现场记者(挖掘新闻事实)、当事人和专家(求证观点)的提问,体现了电视的互动性和参与感。CNBC有一个包含上市公司、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公司各种背景的专用字幕数据库,可以随时调取适用于新闻报道及节目话题的资料,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每个栏目有一个或两个总主持人在主演播室进行报道,实时切入分演播室主持人和现场记者的现场报道。

第二,专业精英意识。CNBC把目光锁定在一部分专业精英阶层,把报道重点仅局限在政治与经济(特别是金融)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独家的卖点。

第三,成本意识。CNBC具有很强的成本意识,不断力求在不影响节目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比如,它的节目没有大批的现场观众参与,一般都是在演播室中主持人和几个嘉宾对谈,注意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作为节约成本的手段,CNBC还采取选用兄弟台MSNBC的新闻播报员,得以重新给本台的播报员和相关编辑分配其他工作。

第四,明星意识。CNBC非常重视采用专家型主持人,使主持人真正成为栏目专家类型的代言人,使其个人魅力充分融于栏目的整体影响。

4.美国Bloomberg(17)

总部设在纽约的Bloomberg L.P.是全球知名的“财经帝国”,在世界各地的100多个分公司中拥有8 000名雇员。其客户包括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和政府机构、公司及新闻机构。作为一个24小时全天候播出财经新闻网,Bloomberg的电视节目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体现了专业化、权威性以及它所不断宣称的最先报道、快速报道的及时性。

Bloomberg L.P.除了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数据、分析、电子贸易)外,还提供全球新闻,从事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书籍出版等业务。Bloomberg在全球用7种语言制作和播出。Bloomberg的对全球直播的英文节目周一至周五共包括三大部分:(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下午6:30——次日早上6:00是美国交易日跟踪报道;早上6:00——中午1:00是亚洲股市新闻;中午1:00——下午6:30是欧洲股市新闻,中间会分两次插播半个小时的亚洲股市最新动态。周六和周日的节目除了凌晨2:00——早上8:00的一周新闻集萃外,都是美国和欧洲一周新闻综述的滚动播出。由此可以看出,Bloomberg的电视节目在安排上遵循了时差规律,并体现出了节目受众群的层次差异。它的节目安排使得身处这三大洲的人们都可以在早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最新股市行情和经济动态。其节目长度和总量的不同又反映出Bloomberg对世界经济格局、节目侧重点和主要目标受众的把握。美国地区的节目无疑是24小时中节目数量最大的,虽然每天的报道中,亚洲区和欧洲区的时间相当,但周六、周日没有亚洲区的节目,总体上讲,欧洲区的节目要多于亚洲区。

另外,Bloomberg所采用的其他语言广播也主要是面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作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撑点,美国、欧洲、亚洲的节目安排恰当地体现出了这三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亚洲区的节目以对日本的报道为首,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泰国等依次排列的报道方式也是出于以上考虑。对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报道远远超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报道。

下面,我们对Bloomberg在内容定位、节目形式的特点作一具体解析。

(1)精确、规范的频道内容定位。

精确、规范的频道定位是Bloomberg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以数据为本。人们会发现,Bloomberg电视屏幕上闪烁不停的是各种数据和图表。这就是Bloomberg的一大特色。Bloomberg的新闻节目主要是由对股市、外汇市场行情的追踪报道,对一些大公司的并购、重组、投资的最新动态报道,以及对某些公司的中长期绩效,或对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等内容组成。无论是在动态新闻还是在分析性专访中,Bloomberg的节目都充分注重了数据的作用,专访通常也是从某一数据的变动开始切入的,体现出了数据为本的报道理念。

分析是Bloomberg的内在特点,Bloomberg的分析性报道和专访能够帮助客户更清楚地认清市场。一个专访一般是从某一数据(如公司股价)入手,然后分析该公司的近期业绩,接着会从行业走势方面分析该公司的长期业绩,行业走势分析大致包括该行业的全球状况、地区形势、影响因素、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方面的措施等多个角度。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和走势,Bloomberg的分析报道一般包括确切信息发布前的预测、对发布的信息的报道以及信息发布后的分析。也就是说,针对一个即将公布的数字,有可能做出四五个长短不同、角度各异的节目。经过以上种种分析,枯燥的数字就具有了丰富内涵,每一个数据都有着深刻的市场含义,每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动都可能意味着经济生活中各利益方的重大结构调整或政策变动。

第二,规范化的运作。精确定位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认识上,还体现在能否规范化地实施执行定位宗旨上。Bloomberg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注重自觉体现出服务于证券业、与市场共振动的特质,严格执行一种系统化、立体化的制作和操作模式。即:以数据为核心,微观、中观、宏观分析层层发散的围点打圆的系统化、立体式制作方式。这有效加重了信息的含金量,使新闻厚重深透起来,这对于专业频道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有能力被高层次的受众群接受,蜻蜓点水、缺乏独特的角度和深度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2)单一中寻求变化的节目形式特点。

从报道体裁上看,Bloomberg的节目较单一,除了即时的股市行情报道和动态新闻,就是专访。但Bloomberg在进行节目组合时却很好地避免了形式上的单一,在单一中寻求变化,锤炼成了一种简练、明晰、充实、快速的报道风格。Bloomberg节目形式的策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把数据信息用直观的图表表示出来,并注意采用图表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专访有演播室访问、现场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多种形式,并注意穿插一些反映公司的画面或图表。

第三,Bloomberg利用其在全球的庞大分支机构,在股市行情报道方面也实现了多种形式传播。Bloomberg的市场行情追踪有主持人直接播报股市升降、分局记者现场报道、分析当日股市走势,以及某位财经编辑在演播室内结合K形图具体分析几只个股的涨落。组合节目时,这三种形式交织在一起,使单一的内容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来源和内涵。

第四,用不断变化的小标题提示谈话主题的转换。在制作一个内容丰富、囊括了众多层面的专访时,Bloomberg会在谈话角度转换时,以简短的词语标示出谈话主题,使专访的结构和层次一目了然。

第五,Bloomberg在节目编排时很注重组合。它的一组节目一般时长六七分钟左右,通常在播两组财经新闻后,是一组国际新闻和天气预报。每组节目之间插播有频道广告。与节目的平实相比,频道宣传广告制作得非常具有动感和抢眼功效,有助于调动观众的兴奋点,宣传广告中各个主持人对频道定位的介绍和推广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观众。Bloomberg通常在第一个财经新闻组内安排股市行情,来自某一分局的现场报道和动态新闻等。第二组财经新闻中在报道完股市行情后,会有一两条动态新闻,然后是专访。Bloomberg在衔接每组新闻时,是通过一组报道结束时的节目预告来实现的,既节省了观众的选择时间,又能不使他们错过自己想看的节目,使节目对观众具有了特定“约会力”。

第六,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重要部分。Bloomberg的数据、图表或电话采访等经济报道的画面底色都是以蓝色为基本色。蓝色代表了理智与冷静。Bloomberg的演播室和其他动态新闻的画面则大多以明亮的浅色调为主,一方面使画面显得干净、利落,同时也有助于平衡财经话题的严肃和沉重。

第七,Bloomberg的主持人语速快也是其节目风格中的重要一环,与整个财经新闻的即时、快速和变动相吻合。主持人不仅要熟悉财经,还要机敏,要能对被采访者穷追不舍,直到回答清楚自己的提问。虽然内容比较严肃,主持人也不乏调侃。主持人的沟通、协调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