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大体系”与“七项调整”

“三大体系”与“七项调整”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大体系”与“七项调整”记者:您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和“产业化”的现状和前景,的确让人增强了信心。这是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体制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广播影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当在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中加以调整和解决。

“三大体系”与“七项调整”

记者:您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和“产业化”的现状和前景,的确让人增强了信心。那么,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促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共同繁荣和发展?

黄勇: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三大体系”。这是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营体系、政府监管体系。这是不断促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共同繁荣发展的体制性保障。

所谓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履行“喉舌”职能,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系统,它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到世界各地的政治任务,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性。这部分业务不允许市场经营,必须以国家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其内部也必须进行分配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实行经济核算,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

所谓市场运营体系,就是把广电系统允许经营的业务和资产剥离出来,组建公司,形成产业,进入市场。也就是要打破广电系统长期以来基本上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格局,建设起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规则来运行和发展的广播影视产业运营体系。

所谓政府监管体系,就是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四大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依法管理的新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况,使各级广电行政部门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实现由办广电向管广电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社会管理、行业管理、政策管理、执法管理,充分发挥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记者:您认为应当怎样协调这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呢?

黄勇: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体系的相互关系。公共服务是我们广电系统最重要的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就是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提供公共服务,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忠实履行这个职责,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既是我们社会主义性质广播影视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党和人民对我们广电系统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市场运营体系,是把广播影视产业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发展广播影视产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发展广播影视产业也是为了更有力地支持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和不断改进、提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的投入之外,还必须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即通过发展产业获得资金来源,并源源不断地为公共服务事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说,这两个体系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这两个体系的主体就是电台、电视台。产业植根于播出机构,又服务于播出机构。再次,无论是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市场运营体系,都必须置于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公共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市场运营体系只有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才能有序竞争、健康发展。这三个体系是互相依托、互相关联、互为条件的。广电行政部门不仅要面向系统进行管理,还要面向社会进行管理,更好地履行政府监管的职能。

记者:您在前面谈到中国广电业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期,能不能再具体谈谈这个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呢?

黄勇:我前面谈到,中国广电业正处于战略性发展期和战略性结构调整期。我认为,前者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的成效。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机遇,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就有可能促进整个广播影视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具体来说,我认为要从七个方面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

一要解决好整体结构的协调问题。要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研究和分析整个广播影视业的方向、规模、质量、效益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协调,搞清楚哪些是不适应的,哪些是不协调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的方向、目标、措施和政策,确定调整的重点和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推动整个广播影视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解决好节目结构问题。由于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节目结构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如果仍然固守多少年不变的节目结构,就会失去受众市场,也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目结构的调整,应当逐步向专业化、小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要解决好技术结构问题。我国广电正处于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的时期,技术结构中先进和落后并存,需要加以调整,以便顺利过渡。同时,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技术格局,如何使多种技术手段相容相成,使整体结构更加先进、合理、高效,亦应作为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四要解决好体制结构问题。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体制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比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导致网络的条块分割,形成利益主体的多层性,不仅影响技术支撑系统的统一集中运行,而且阻碍了网络的整合及新业务的开发。又如历史形成的管办合一、又管又办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会失去公平和效力,竞争的不平等可能造成秩序的混乱。再如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人员按编制配备,经费使用不讲投入产出,创收资金也不能用于投资经营,影响了产业和事业的发展。体制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广播影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当在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中加以调整和解决。

五要解决好产业结构问题。广电产业经济比较单一,省以上主要依赖于广告,市县主要依赖于有线电视网络收入,这是不合理的。广告往往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媒体间激烈竞争的制约,不可能节节上升。有线电视网络只有维护费收入,一旦用户饱和,收入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内容产业、数字新业务和网络服务业,并使之真正形成市场。内容产业、数字新业务和网络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市场广阔,应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予以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努力把产业做强做大。

六要解决好制度结构问题。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广电系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机关化管理、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管理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比如,由于电视台的事业大大发展了,专业人员队伍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量的临时人员。临时人员不算单位的正式职工,享受不到单位的待遇,他们从思想上缺乏归属感,也不好管理。因此,人事制度必须改革,制度结构必须调整。

七要解决好队伍结构问题。现有广播影视队伍,不乏宣传、创作和技术人才,但十分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广电产业,必须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既善经营管理、又懂广电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改变目前队伍结构不合理状况。再是,要逐步解决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培养和引进基础理论厚实、知识领域宽广、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这些,都属于结构调整范畴。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广播影视的全面发展。

记者:推进广电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黄勇:推进广播影视的发展和改革,最根本一条,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和广播影视的客观规律。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两个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改革的理性认识。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对“发展”这个理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我们要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就要从思想上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在实践中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其次,要确立发展是全面发展的理念。广播影视系统是一个全国性的大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不同层级的事业和部门构成的。从纵向来讲,它包括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个层次,与我国的政权架构相适应。固然,中央级省级广播影视地位重要,影响力、覆盖面很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广播影视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中央一级、省一级的广播影视建设和发展,而且要重视市县一级的广播电视建设和发展。市县级广播电视是整个广播影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传入千家万户目标的直接实施者,涉及到9亿多农民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如果削弱了这级广播电视,那就等于动摇了自己的基础。应当充分认识市县级广播电视的基础作用,注意调动市县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转播中央台、省级台的节目,扩大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和改善收听收看质量;同时,支持他们办好自己具有区域特色的节目,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的需求,直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等手段,加强不同层级广播影视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发挥不同层级广播影视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多层级广播影视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

第三,要确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广播影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广播影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针和措施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而促进事业的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切实避免违背发展规律的“长官意志”,避免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的主观主义,使广播影视事业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广播影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发展持久力问题。在制定发展方针、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利益、根本利益,避免出现“短期行为”和“破坏性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应当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的后期效果,注重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保障广播影视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要确立发展是协调发展的理念。广播影视的协调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广播、电影、电视三大部类的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的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广播影视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广播影视的协调发展等。推进广播影视的协调发展,是广播影视系统实践“三个代表”的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广播影视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利益关系比较突出,如何处理好上述各种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既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长期需要把握的问题。作为中央一级的广播影视机构,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播出机构,都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地方的发展,支持地方的发展,兼顾地方的利益,注意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地方广播影视部门,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前提下,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推进本地区广播影视的发展。要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整体布局,把推动发达地区持续发展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应当运用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开展区域协作和互利合作,实行优势与资源互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大力推进全国广播影视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记者:着眼于推进广播影视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您认为怎样深化对改革的理性认识?

黄勇: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根据这一思想,推进广播影视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必须以改革为根本途径和动力,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消除障碍,促进广播影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广播影视业正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传媒竞争和信息传播多样化对我国广播影视形成“内挤外压”态势;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市场经济规律冲击着广播影视部门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观念和体制;高科技在广播影视领域的运用要求改变广播影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和出现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区域性障碍、利益性障碍等许多新旧矛盾和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能否主动迎接挑战,加快和深化改革,不断克服和消除各种障碍,把广播影视业做强做大,关系到新世纪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地位、作用乃至前途命运。对此,我们应当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从时代性、先进性的高度来思考改革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和深化广播影视改革。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广播影视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改革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广播影视新体制和新机制。这种改革,既是广播影视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传媒激烈竞争的必要选择。其目的在于优化内部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创造新的优势,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把广播影视业做强做大,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影视业发展之路。

第三,要始终坚持改革的科学求实态度。推进和深化广播影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又是一个渐进式、动态式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广播影视的多重属性及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决定广播影视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决定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在思考、决策和施行改革的时候,切不可忽视和违背上述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

(本文载于《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原标题为《如切如磋广电曲 亦官亦学真本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