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后台湾的通讯社事业

年后台湾的通讯社事业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1949年后台湾的通讯社事业一、“戒严”时期台湾的通讯社事业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集团迁往台北。“报禁”解除后,台湾当局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发生变化,新闻政策有所调整。截至1994年,台湾的通讯社已增至176家之多,但其中绝大多数规模较小。

第一节 1949年后台湾的通讯社事业

一、“戒严”时期台湾的通讯社事业

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集团迁往台北。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从1950年元旦起,台湾当局就开始严格控制和限禁新闻事业。1951年6月10日,台湾当局发布训令,宣称台湾全省报纸已达饱和点,为节约纸张起见,今后对新申请登记之报纸、杂志、通讯社,应从严限制登记。这种“限证”措施,标志着台湾“报禁”的开始。除“限证”外,“报禁”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限张”和“限印”,即要求各家报纸减缩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一家报纸只能有一个印刷所和发行所,并且必须在原登记的印刷所和发行所印刷发行,不能随意变更。[1]

台湾当局在“戒严”时期制定的形形色色的“训令”,主要是针对报纸,对通讯社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当时的通讯社早已为台湾当局所垄断,通讯社的主办及经营权均掌握在台湾当局手中。在“戒严”时期,台湾的通讯社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987年底,台湾经允许登记的通讯社有37家,遍及各大城市,其中以台北最多,占半数以上,其次为高雄,再次为台中、新竹、基隆等地,其中以“中央通讯社”规模最大。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就被逐出联合国,但“中央通讯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仍有24家之多。1973年,“中央通讯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但实际上仍掌握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手中。1983年4月1日59周年社庆时,“中央通讯社”开始对岛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以电脑发稿,使台湾新闻通讯事业正式进入资讯时代。

除“中央通讯社”外,台湾还有5家较有影响的通讯社,其中有从大陆搬迁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新建的,现将它们的情况介绍如次:

军事新闻通讯社1949年,军事新闻通讯社人员仅数名,跟随国民党军队到台,业务完全停止。1950年,时任台“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的蒋经国决定恢复该社,同年开始在台北发稿。20世纪60年代,军事新闻通讯社开始为电视台制作有关军队情况的专题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亦摄制电视影片和影带。目前军事新闻通讯社总台设于台北,另在高雄市、台中市、花莲县设有3个分社,在金门、马祖、澎湖等外岛派驻特派员,全省各大县市派驻记者,国民党军队旅以上机构设有通讯员。[2]该社主要任务是撰发军事新闻、摄制图片及有关军事方面的电视新闻,以供台湾各报社、电视台及广播电台采用,是台湾较大的通讯社之一。

自由新闻通讯社创立于1950年12月1日,系一民营新闻通讯社,简称“自由社”。该社创办人和社长袁希光长期从事新闻事业。自由社在报道内容上重视资本市场,每天快速发布证券市场行情与动态,还经常举办证券投资专题演讲会、座谈会等活动,邀上市公司负责人发表业务实况及公司业绩,使得该社由报道综合新闻转化为报道财经、证券市场的专业通讯社。

国际新闻通讯社简称“国际社”,1953年5月1日在台北成立,设有编辑、编译、采访、业务、发行等部及摄影组与资料组,并在美国和日本设有分支机构,现有员工30余人。该社新闻以经济消息、国际贸易为主,并报道一般商情及国际开标动态,每天发稿量数十页,包括各种新闻图片,供稿对象以台湾当局有关机构、岛内商业团体及外国政府机构和商业团体为主。[3]

工商征信通讯社成立于1969年7月1日,以报道产业动态为主,提供迅速的商业资料,每日发行商情信息快报《市场与行情》新闻稿,报道面涵盖十多个市场,成为商业性工商通讯社。主要业务为:日出十六开二十四页《市场与行情》新闻稿,内容包括岛内外经济要闻、财经货币金融市场、投资市场、房地产市场、建材五金市场、纤维市场、化学品市场、金属机械市场、交通运输市场、信息电子市场、食品及一般市场、国际市场、敏感性货品市场等。[4]

中国经济通讯社是台湾两大报业集团之一联合报系关系企业,成立于1974年6月1日,简称“中经社”,是专门以英文经济新闻对外发行的通讯社。其宗旨是服务岛内外商、侨商及厂商、贸易商,促进台湾与岛外的经贸关系。该社与路透社数据库连线,通过《经济日报》接收卫星通讯传播的欧美重要商品行情及外汇市场收市行情,经整理编辑传发给岛内工商界订户,并把《经济日报》报道的台湾重要财经新闻译成英文同步刊印,以传真方式发给订户。

二、“解禁”后台湾的通讯社事业

1988年元旦,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报禁”。“报禁”解除后,台湾当局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发生变化,新闻政策有所调整。调整后的新闻政策放松了对媒体的管制,行政力量对媒体的干预大大减少。“报禁”解除后,台湾又有一批新通讯社建立,其中大道新闻通讯社是台湾开放报禁之后第一家为台湾当局核准登记成立的通讯社,创立于1988年2月2日,简称“大道社”。大道社是台湾大道报系关系企业之一,该报系计有《大道日报》、《大道晚报》、《中国画报》、《财税与工商》杂志、罗氏出版社等多家报纸、刊物。大道社以报道大陆情况为主,每日发行综合性新闻稿《大道新闻稿》,向台湾当局有关机关、团体、公司行号、个人、新闻同业订户、广告客户发稿。

截至1994年,台湾的通讯社已增至176家之多,但其中绝大多数规模较小。除最大的“中央通讯社”为综合性通讯社外,台湾的其他通讯社都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各自业务都有所侧重,而不作各行各业一般性的泛泛报道。另外,台湾各家通讯社中,以报道经济新闻为主的通讯社所占比重最大,大约占总数的1/3。

作为台湾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通讯社,1995年12月29日“中央通讯社”经台湾“立法院”同意,由原属国民党党营改制为“国营”,成为岛内媒体和海外华侨报业共有、共享的“媒体的媒体”,并于该年4月开设网站(www.cna.com.tw),每日为国际各大报社、广播电台供应岛内过去24小时内发生的重要新闻资讯以及特稿。自2005年起,“中央通讯社”每年固定举办“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甄选,并将获奖人的事迹刊登在该社每年12月出版的《世界年鉴》上。“中央通讯社”目前已与20多家国际通讯社维持新闻合作关系,包括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等。

“中央通讯社”目前经营的主要业务项目如下:[5]

发行方面的业务,包括:(1)向各新闻机构发行中文新闻稿。(2)出版英文《快报》及其经济版。(3)向台湾财经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以及英文“合众商品新闻”和“路边商品新闻”。(4)向各新闻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大陆新闻。(5)日出版一期《国际问题》。(6)向台北市各新闻机构及有关部门专线供应合众社、美联社、路透社及法新社的英文电讯。(7)向各新闻机构提供新闻图片。(8)向各新闻媒介提供特稿、译稿和航讯;通过卫星或电传,在日本、马尼拉、曼谷、维也纳、马德里、利马、纽约等地发行中文、英文、日文、德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新闻稿。

广播方面的业务,包括:(1)对台北市的新闻广播。(2)对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新闻专线广播。(3)对韩国、香港、菲律宾、泰国的中文新闻广播。(4)对美国的中文新闻专线广播。(5)对海轮的新闻专线广播。

此外,“中央通讯社”还开辟了对世界各地的英文广播以及对日本、美国、沙特阿拉伯等的英文专线广播,对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文专线广播。目前的业务分为发行新闻稿、新闻播发及新闻收讯三个方面。发行新闻稿方面包括中文稿、英文快报、商情新闻、大陆新闻、特稿及专稿、图片新闻等。新闻播发方面包括三部分业务:第一部分是向本岛客户播发新闻稿;第二部分是对港澳及海外华文报纸发稿;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传媒服务,以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向不同地区的外国客户发布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