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党通讯社事业

国民党通讯社事业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国民党通讯社事业民国时期,官办通讯社最大的当推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还分别与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塔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交换新闻合约。1947—1948年间,国民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进入鼎盛时期。随着国民党的全面溃败,军事新闻通讯社于1949年底迁至台湾,曾一度停办。1940年11月30日,中央电讯社在日本东京设分社,还同日本同盟社、德国海通社、意大利斯蒂芬尼通讯社等签订交换新闻协定。

第二节 国民党通讯社事业

民国时期,官办通讯社最大的当推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4月1日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往南京,隶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32年5月改组,萧同兹被任命为中央社社长,实行独立经营,下设编辑、采访、事务三组。1933年4月增设电务组,翌年9月设英文编辑组,编发英文新闻稿,通过电台发到上海、北平、天津三地分社,再转发当地英文报纸。1935年1月1000瓦特功率发报机装竣,用于全国广播。1936年1月总社扩大,分设编辑、采访、英文编辑、征集、电务、事务六部。6月聘陈博生为东京特派员,成立东京分社。至1937年6月,中央社在国内建有上海、北平、天津、西安、武汉、南昌、重庆、成都、贵阳、广州等分社及牯岭办事处,国外有东京分社,并在瑞士、印度设特约通讯员。还分别与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塔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交换新闻合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社总社迁往汉口、重庆。1939年中央社设总编辑职,第一任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在重庆曾发行英文《中国半月刊》,并播发国内战场、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新闻。1946年4月总社迁回南京。1947年冬,中央社建成国际发报台,翌年春开始对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播发新闻。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于1946年7月7日在南京创办了军事新闻通讯社,简称军闻社,为国民党军方的通讯社,主要任务是报道国民党军方动态,在重庆、沈阳、北平、兰州、广州等地均设有分社。

1947—1948年间,国民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进入鼎盛时期。以中央通讯社为例,国内分社从战时的18家发展到43家,其中战后新创办的有25家,另有分社下设的办事处9家;国外分社和特派员办事处,从战时的12家发展到25家,其中战后新建的有13家;全社工作人员有2 653人,较战前增加一倍。每日对全国广播2万余字。

但随着国民党在战场的失败,刚刚发展到顶峰的国民党新闻通讯事业很快就走向崩溃和瓦解。1948年下半年,中央通讯社开始走下坡路,先后关闭了开封、济南、长春、沈阳等分社;12月初,南京总社被迫将一些重要电讯器材运往台北,大部分工作人员也撤往台北。1949年7月,“中央通讯社”在台北成立总社办事处,12月挂出“中央通讯社总社”的招牌。但这时的“中央社”已风光不再,设在大陆的分支机构已全部关闭,国外分社及办事处也仅有10家。

随着国民党的全面溃败,军事新闻通讯社于1949年底迁至台湾,曾一度停办。1950年4月在台北恢复。

另外,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后也曾创办过通讯社。主要是上海的伪中华通讯社和伪南京维新政府的中华联合通讯社合并而成的中央电讯社。1940年4月,中央电讯社成立理事会,伪宣传部指定周化仁、林柏生、郭秀峰、赵慕儒、许锡庆等为理事,林柏生为理事长,并特设“交换理事”,由日本人松方义三郎担任。中央电讯社后又增加同盟社的古野为名誉理事,社长为赵慕儒、副社长兼总编辑为许锡庆,5月1日正式发稿。中央电讯社总社设在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杭州、苏州、徐州和蚌埠等地先后设分社。1940年11月30日,中央电讯社在日本东京设分社,还同日本同盟社、德国海通社、意大利斯蒂芬尼通讯社等签订交换新闻协定。1944年4月,中央电讯社改组,赵慕儒任理事长,郭秀峰任社长,胡瀛洲任副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3月,中央电讯社又改组为社团法人,标榜“以代表国家民族之立场,以国内报业之全体为对象”。日本投降后,中央电讯社被国民党接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