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展民生理念

延展民生理念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延展民生理念——定位地方电视台民生牌是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法宝。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联合包括日本NHK在内的十几家电视台于2009年、2010年、2011年新年举办西安大雁塔新年鸣钟祈福电视直播,合作方由最初的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平台”扩展为“五洲平台”。

(一)延展民生理念——定位地方电视台

民生牌是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法宝。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停留在“民生新闻”的最初状态,而是将民生概念不断地延展、嫁接与深化,从民生新闻发展到民生娱乐,进而提出民生活动的理念,从根本上提升了地面电视台的传播质量,优化了传播结构。

2002年中国电视界涌现出的“民生新闻”让当时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的地面都市频道迅速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地面频道拥有了主流媒介的话语权,其影响力、竞争力日益凸显。陕西都市青春频道也不例外,初创时期,凭借民生新闻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上,都市青春频道在西安地区的收视份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四年之后开播的《都市热线》仍旧标榜“民生新闻”,以更新颖的节目样态进军每天下午的18点档。一年左右的时间,又是因为关注“民生”,立足“民情”,《都市热线》将18点这个原本“垃圾”的时段改造成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第二黄金时间。

将民生概念延伸到娱乐节目是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创新。秉持“民生娱乐”的概念,《都市碎戏》以陕西方言为基本形态,以艺术再现的手法反映市民关注的各类民生话题;2006年,民生新闻杂志节目《都市热线》推出“百姓报天气”,强调平民化的媒介参与;2007年,《娱乐时间》的开播进一步加大了对本土娱乐新闻的关注度;《碎戏碎事》围绕民生话题,以轻松幽默的娱乐方式进行,让现场和观众互动;《都市女孩》强调平民化的参与以及普通人梦想的实现。

民生娱乐之后,陕西都市青春频道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蓝海”,将民生概念继续深化,提出“民生活动”的概念:“电视民生活动是一种立足普通民众精神需求,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递而设置的必要议程。它是一种建立在媒介品牌影响力基础之上的,由媒介主导的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某种创意的媒介行为。”[1]将电视台身份从社会资讯传播者转换为社会资源整合者。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联合包括日本NHK在内的十几家电视台于2009年、2010年、2011年新年举办西安大雁塔新年鸣钟祈福电视直播,合作方由最初的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平台”扩展为“五洲平台”。2011年新年祈福与美国洛杉矶、新西兰吉斯伯恩、西班牙巴塞罗那、肯尼亚内罗毕、加纳阿克拉、日本京都、泰国曼谷等地多家电视媒体合作,每家合作媒体在当地都对本活动进行了直播、连线、专题、新闻等不同形式的落地推广。地面电视台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获得全球化传播效果,这在以往是地面电视台难以企及的。

电视民生活动以另外一种更为深度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生活中。从2006年开始,每年一届的《都市榜样》评选是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重点打造的年度盘点活动,在新时代语境下对“榜样”进行了解读,既有弘扬社会正义与良知的“红榜”,又有鞭笞都市不正之风的“黑榜”,还有介于其中的“忒榜”。“忒”在陕西话中念“特”,设立“忒榜”就是让一些带有广泛关注度的话题和事件也纳入“都市榜样”的评选,使得这样的年度盘点活动更加体现都市生活的丰富性,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通过这种形式化的媒介活动,激发都市人的心灵共鸣。

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形态也在民生框架内不断深化其表达样式,民生新闻从反映民生问题升级为介入民生问题。民生新闻最初强调对于民生、民情的反映。《都市快报》或是《都市热线》初创期的重点是民生新闻的实时报道,大众传播关注点在于呈现民生问题。经过一定的发展,民生新闻更加强调公众参与性、互动性,如《都市热线》在“手机记者”的基础上,推出“手机拍客”板块,公众立场、公众意见在民生新闻中被充分展示。反映问题是民生新闻的长项,然而对于公众而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才是关键,介入社会问题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2007年1 月1日,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周姐帮忙》节目开播。作为对刚刚开播一周年的《都市热线》的升级和强化,《周姐帮忙》走人文关怀的情感路线,通过记者和媒体的力量,解决民生新闻中的实际问题。开播后的《周姐帮忙》从简单的帮忙、单纯的解决问题,上升为对单一主题的深度挖掘,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探寻心灵轨迹,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传播的“涟漪效应”。

2010年改版后的《都市快报》加强了“快报头条”的报道力度,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政策进行解读。采用解释性报道的手法,调用充分的背景材料分析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加深受众对重大政策、事件、法规等的理解并引发思考。至此,民生新闻的概念也完成了升级,由家长里短的“小民生”转变为“大民生”。民生新闻应该站在“大民生”的高度,用“民生”的视角去解读“国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