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门票上面有游客文明须知

为什么门票上面有游客文明须知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特点一、内容的丰富性深度报道主要用于重大题材的报道,它突破了“一人一事一地一报”的报道方式,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方式。滞后的法律与积极的保险雪崩事件发生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了以常务副州长和良辉为领导的专门小组,负责救援和遇难者善后工作。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内容的丰富性

深度报道主要用于重大题材的报道,它突破了“一人一事一地一报”的报道方式,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方式。

这样的报道方式必然不能满足于向受众提供单一的、平面的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诸要素作进一步的深化,不仅剖析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也要展示它所发生的宏观背景;不仅要说清楚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还要说清楚什么结果、意味着什么、未来会怎么样,内容比较丰富。

2007年5月2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发生雪崩事件,导致两名游客遇难,1人重伤,6人轻伤。针对这一事件,《三联生活周刊》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前半部分主要采访幸存者,回忆雪崩发生的经过及救援的情况,后半部分如下:

雪崩事件后,受伤游客与迪庆州政府之间就赔偿问题难以达成和解,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这条路线性质的理解不同。

邱华说,在过金沙江之前的澜沧江大桥那有个水泥房子,是卖门票的地方。一张门票60元,还要登记游客从何处来。由于门票上没有注明营业范围和景点,游客们一般会认为这是梅里雪山整个景区的门票。

然而,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负责人阿主却指出,这只是明永冰川的门票。“梅里雪山的出名不在风景,他是藏传佛教中的神山,上千年时间里,它是藏人朝圣的雪山。梅里雪山开始为外界关注始自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山难。作为风景区对外开放是在1998年前后,当时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林禁伐,而砍伐木材是国家级贫困县德钦县最主要的财政来源。禁伐后,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成为县政府的主要策略。但当时对游客开放的只有明永冰川,云南省发改委有个可销售门票的规定,那是我们卖门票的政策依据。”

阿主详细描述了到神瀑的路线:从德钦县城出发到西当温泉有约50公里的公路,之后要翻越海拔2000~3800米的山梁,下到海拔2500米的雨崩下村,这一段距离有15公里,都是2米左右宽的人马道,须徒步或骑马,从下村到神瀑又有7~8公里的山路。“国务院曾规定,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通电,通信,有道路,有管理部门。而雨崩一没有通公路,二没有通电,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手机信号,并不是一条成熟的旅游路线。”阿主甚至开玩笑说,“谁去那个地方?只有吃苦的藏族人才去!来梅里雪山朝圣一次是藏区人一生的愿望。”

“山难后,外界对梅里雪山有了了解,开始有游客带着装备进山,并写了游记贴到网上四处传播。于是,有知识、有钱、有时间的人把来梅里雪山作为一件值得标榜的事件。神瀑是内转经朝圣的重要地区,也是藏人必去的地方,知名度就更高了。现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在高盛当总裁时曾包机来过这里。但这里的很多地方并不具备对游客开放的条件,但又不是军事禁区,不能强行禁止人进入。”阿主举例说,进出雪山的路并不止这一条。雪崩事件发生后,救援部门在这条线路上设了3道防线,以防止游客进入再出事故。但阿主和景区工作人员仍看到有不少游客沿雨崩河下来,根据卫星地图,雨崩河下来的小路,从澜沧江到雨崩村没有人检查门票。

滞后的法律与积极的保险

雪崩事件发生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了以常务副州长和良辉为领导的专门小组,负责救援和遇难者善后工作。梅里雪山所在的德钦县旅游局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地政府全力做好遇难者的抢救和善后工作,几名伤者的医疗费用及照顾他们的团友的吃住费用目前全部由当地政府支付,当地政府还派人照顾伤者。此次雪崩属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且游客登山路线为未开发区域,属非常规线路,游客事先应知道存在一定风险。事发后当地政府已做了很大努力,但不大可能对此事进行赔偿。

而据部分受伤游客反映,他们是购买门票进入景区的,既然购买了门票,景区就应对游客人身安全负责。而且进入景区内那片未开发区域时,一路上并没有看见安全提示牌。发生意外后,只有当地村民前来营救和游客自救,景区好像没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因此该景区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北京市澍铧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博士沈腾则认为,此事件从法律上来说属侵权范畴,而侵权有三种规则:一是过错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二是过错推定原则;三是无过错原则。云南雪崩事件中,游客购买了门票,游客与景区形成旅游合同,出现问题属合同纠纷,适用于过错原则,必须由游客举证证明景区有过错,仅凭门票证据不足。另外,雪崩属于人类不可预见、不可克服的自然灾害,那里属不特定的危险区,法律上对此并没有特别规定,这是法律滞后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景区管理人员有没有起到必要警示和提醒义务成为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但不属重大过失

沈腾认为,类似的侵权案件诉诸法律,其目的在于事后的赔偿认定,事实上这种方式成本高,也很难完全弥补损失。当人们把更多假期用于旅游时,最好的方式是出行前提前购买保险,这也是国外常见的生活方式。他说:“法学界一直有一种主流的说法,保险业的发展将替代侵权行为法。”

对于成熟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这并不新鲜。深圳的资深“驴友”叶子说,普通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对于户外自助游客来说保障系数并不高,因为要么不适用于理赔原则,要么就是理赔金额过低。像他这样喜欢爬山潜水的人,每次出去玩之前都会买一些保险,一年花个几百块,理赔金额在10万到20万元,相对更有保障。具体购买的险种,在像磨房网这样的户外旅游网站上都有推荐。

在这个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将事件的过程详细展示之外,更有对事件的争议以及法律分析,并为类似事件的预防找出了解决的办法。报道的内容非常丰富,将围绕这一事件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的同时,还提出了思考。

二、倾向的鲜明性

深度报道一般有繁杂的材料和较为鲜明的倾向性、思想性,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社会各个领域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将典型的新闻素材锤炼成主题深刻的报道,能够发掘出事情的真实本质。

它既向人们叙述客观事实,吸引读者,又能在其中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表明媒体的态度。一篇好的深度报道,能够从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出发,对正在萌芽发展或将要萌芽发展的事物进行具有远见卓识的剖析,客观深刻地探求事物发展的过程,展望事物发展的前景。

2006年9月,《纽约时报》刊出报道《毛去哪里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引起了一些敏感者的注意。报道中称上海市使用新的历史教科书,“这套新版标准历史课本不再探讨战争、王朝和共产主义革命,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经济、技术、社会风俗和全球化等多种主题上”,“摩根大通、比尔·盖茨、纽约股票交易所、美国航天飞机以及日本的子弹头火车,都在新版教科书中得到了突出。课本中还有专门讲述领带如何流行起来的章节。曾被视为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点的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如今受到的关注也大为降低。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以及南京大屠杀,而今只在初中讲授,并且内容也大幅缩减。”

这一报道引起中国国内的广泛关注,随着更多国内媒体和网络群体的加入,它变成了一场关于历史教科书改革的大讨论。

《中国新闻周刊》也对此话题进行了题为《历史教科书:酝酿八年的进步》的报道。仅从标题来看,我们就能看出报道者的态度——即把历史教科书的改版定位于“进步”,而不仅仅是“争议”。在整篇报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的流露,尤其在报道的最后,记者这样写道:

(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说)“历史课,我认为不是仅仅在传授知识,历史知识现在都可以查得到。我认为,历史课是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它让学生具备一种阅世能力和洞察分析能力,从历史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将来会视野更广,心胸更开阔。”

在一份北大附中的学生们用英语制作的课程表上,他们特意把历史(History)用大写字母标出,以表达他们的喜爱。

结尾是一段直接引语和一个事实,记者的议论只字未提,但这样一种客观的手法仍然可以表达出报道鲜明的倾向。

三、采访上的困难性

深度报道往往由编辑、记者深入策划,多名记者配合采访,不会有现成的材料可抄写,需要深入到现场,深入到生活中,不仅采访当事人,还要大量采访有关人的各种不同反映,有时还要查阅有关历史背景资料,并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问题,正确回答问题。虽然深度报道的时效性较之消息不够强,但也不是无限期的拖下去,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深的深度。因此,深度报道采访的难度相当大。在媒体中,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往往都要求具备多年的采访、写作经验,有一定的阅历,否则难以完成深度报道任务。

四、表达上的文学性

深度报道由于篇幅较长,为了能吸引受众看下去、爱看,在表达上要比消息更为生动,在保持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把各种文学元素加入到新闻报道中,才会上受众耳目一新。

如《历史教科书:酝酿八年的进步》中的几个段落,是文学手法写作的部分。

历史教科书似乎总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无论中外。前不久,上海这个一向以经济发达、头脑精明、言语柔软而著称的城市成了这个问题的聚焦点。关于上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变成教育界、史学界以及大量网民关注的热点,讨论甚至上升到“民族未来”的高度。

政治史和生活史、物质史比起来,只是大海最上面那一层浅浅的波浪,更下面的,是社会文化的变迁,这才应该是历史主要的内容——雷颐介绍了法国年鉴学派的观点,从上世纪初,年鉴学派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到现在也是历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派。而目前,法德已经开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