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问题应该以基本文献为依据

解决问题应该以基本文献为依据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文献中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文献本身,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人们却常常不这样做。《诗·大雅·生民》记述的姜嫄弃子一事,成为原始社会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若经刺激而仍旧不哭,一般是因为先天性功能发育不全。此以年与黍对举。

解决文献中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文献本身,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人们却常常不这样做。

《诗·大雅·生民》记述的姜嫄弃子一事,成为原始社会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8〕“诸家聚讼,莫多于《生民》之诗”。〔9〕历史上关于姜嫄弃子一事就有“遗腹说”、“速感说”、“早生说”、“晚生说”、“难产说”、“易生说”、“父弃说”、“怪胎说”、“卵生说”、“避乱说”、“不宁说”、“轻男说”、“触忌说”、“犯禁说”、“杀长说”、“图腾考验说”、“生存能力检验说”诸说。其实,姜嫄弃子,本并无深意。大概后稷生下来时是与常儿不同,姜嫄以为不可养,便弃之。初,弃之于人所常出常入的隘巷,大概寄希望于有好心人或收养之。自己却常暗中观察,看是否有人将他领走。牛羊经过巷子,小牛小羊要吃奶,大牛大羊便停下来,姜嫄远远地看过去,以为牛羊在庇护他,并喂他吃奶。〔10〕牛羊尚不忍让他饿死,作为生母的姜嫄生下后稷却不能喂奶给他吃!此时的姜嫄,情何以堪!她跑过去,抱起了后稷:既然无人来养你,就让你去自生自灭吧。因为作为母亲,姜嫄实在不忍心看着后稷就这样死在这里。于是她抱着后稷,向林中走去。正巧林中有人在伐木,于是她又来到水边,将后稷放在冰冷的地上,然后就伤心地跑开了。〔11〕

那么,后稷出生时到底有什么异常,导致他不被生母育养呢?答案就在诗中。

后稷被放在冰冷的地上之后,正在觅食的鸟儿飞下来找吃的,姜嫄以为是鸟儿在用翅膀来为后稷取暖。紧接着就见鸟儿一下子飞走了。后稷也大哭起来了,声音又长又大,连远远的路上都能听得见!于是姜嫄赶紧跑回去,把后稷抱回了家。

我们知道,古汉语中语气词矣的作用是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生民》诗曰“后稷呱矣”,说明在后稷生下来至被丢弃在寒冰上这些时间内一直没有哭过,直至鸟儿啄了他,他才放声大哭起来。

后稷实是因为生而不哭才被丢弃的,也是因为哭并且声音很大才又重新被抱回去育养的。从《生民》诗的语言中看,全诗特别强调后稷的哭和他的哭声。诗中述牛羊字之,仅二句。述欲弃之树林,亦二句。而述弃之寒冰,则用六句。若是鸟图腾考验,则仅用二句,至“鸟覆翼之”就足以说明已通过鸟图腾考验,下边四句便全是多余。从这个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民》诗特别强调后稷的哭和他的哭声,这足以证明后稷生而被弃是因为一直没哭。为什么生而不哭便要遭弃呢?我请教过妇产科专家。据称新生儿不哭,往往要先给他一定的刺激,比如打或掐他的屁股,使之感到疼痛而哭泣。若经刺激而仍旧不哭,一般是因为先天性功能发育不全。这样的孩子,即使能够存活,将来也必然体弱多病。绝大多数人一生下来就会哭,只有极少数人因种种原因不哭。人类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应该会注意到新生儿不哭将会导致夭折或一生体弱多病,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带规律性的总结,进而对生而不哭的孩子作一定的处置,如丢弃。“婴儿降生不哭,古者用灌暖水,捋脐带或用葱白慢慢鞭打的办法,使婴儿发生啼声,如果婴儿降生后,较长时间无声响,便是凶厄的征兆了。古医道有忌婴儿啼声断绝、散、深的说法,以为婴儿初生时啼声连续紧凑者寿,啼声断绝或时断时续或又突然很急迫者不寿,啼声散者不成人,啼声深者不成人。”〔12〕后稷生下不哭,使姜嫄大失所望,只得忍痛将其丢弃,但仍寄希望于能有什么人会收养他,所以,最初把他弃置于人们往来必经之所——隘巷。最终因确定后稷可以哭,并且声音既连续又响亮,才又收养了他。〔13〕这个例子说明,在解决问题时,读懂原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

甲骨学和商史研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周代的文献中,禾指的是粟,于是,从事甲骨学和商史研究的先生们便一致认为商代卜辞中的禾也是粟。但仔细分析卜辞中的禾,我认为禾专指水稻

从字形方面说,禾象粟的植株形,但禾同时又象水稻的植株形。

从字义方面说,过去,研究者一般认为因为禾是商代种植最广泛的作物,所以甲骨卜辞中的禾与年都是谷物的泛称。如于省吾先生说:“甲骨文中所见的禾都是广义的。甲骨文凡言受某年者,年上一字必为谷类专名,但从未有受禾年者。足见禾不是专名。《说文》:‘年,谷熟也。’《穀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年乃就一切谷物全年的成熟而言。”〔15〕其实这个观点不能成立。因为卜辞中年、禾也与来、黍等对举,将泛指与具体的指称相对举,是说不通的。如:

《合集》29:“辛未卜,alt贞:黍、年有足雨?贞:黍年有足雨,贞:王饮有害?……饮亡害。”此以年与黍对举。

《甲》3587:“求年来,其卯上甲,三,受年?”

《粹》887:“亥卜,受来禾?”此又以年、禾与来对举。

因此,我认为,禾肯定不能看成是谷物的泛称。年,其字作人荷禾形,本义盖指禾的收成,其字义有两个引申方向:1.由“禾的收成”引申指禾,我以为卜辞中有大量的受年、求年卜辞,这里的年都相当于禾。2.引申泛指谷物丰收,卜辞中凡言“受某作物年”,年均是泛指谷物丰收。

我们从关于求禾、求年的卜辞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求禾、求年最终是为了下雨。有许多直接与雨有关,如:

《合集》22346:“……子其求年于河,雨。”

《屯》3083:“贞,其求禾于示壬羊,雨。”

根据姚孝遂、肖丁先生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所列卜辞统计,求禾的卜辞虽均不完整,但仍有5条有关于雨的记载;求年的卜辞,命辞或占辞或验辞尚完整的多一些,于是可以看出,有关于雨的记载共21条。但是,耐旱作物如黍以及不在水田中生长的作物如麦、菽等几乎没有求的卜辞。这反过来也表明,禾的生长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水,禾就长不好,甚至没有收成。所以卜辞中才有大量的为禾(年)求雨的卜辞。粟对雨水的要求与黍相当,《管子·地员》:“五粟之土,在陵在山,在坟在衍,其阴其阳,尽宜。”《齐民要术》卷一谈种谷之法,也提到“山泽有异宜”。可见粟适宜在除水田之外的任何土地中生长。既不专为黍求雨,当然也就不会专为粟求雨,那么求雨便是为了稻了。所以禾一定指稻。我考虑这个错误的产生,原因就在于研究者没有从卜辞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商代的农作物,轻信了前人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