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经济的本质

新经济的本质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经济:新经济的本质——兼论模块化理论一、引 言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广义交通事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基本而深刻的变化,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新经济的本质是系统经济,模块化是新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系统经济新经济的本质(1)——兼论模块化理论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广义交通事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基本而深刻的变化,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为了深刻理解新经济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基本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吉姆·克拉克(Clark)和前副院长卡利斯·鲍德温(Baldwin)1997年联合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s)第5期上发表了“模块化管理”(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的论文,2002年又合作出版了《设计规划:模块化的力量》(第一卷)。他们指出,模块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革命性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学者国领(1995)、池田(1997)和青木昌彦(2003)等以汽车工业为主要对象,相对独立地发展了模块化理论,系统论述了它对产业结构的意义。青木昌彦(2003)认为,模块化是新产业结构的本质。

昝廷全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系统经济(1988、1995、1997 、2002),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系统经济学哲理框架的搭建工作,得出了一批具有数学形式的新结果,提出了发展系统经济的一些具体理法。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新经济的本质是系统经济,模块化是新产业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为了深刻理解现代经济社会的转型,深刻理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就不能只在模块化这个技理层次上研究问题,应当把模块化放在系统经济的背景下来研究,不能过于片面强调模块化,应当强调在系统整体性统帅下的模块分解和模块集中。系统经济更能全面地反映新经济的特征。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详细论述系统经济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剖析系统经济的三种典型表现形式,并与模块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

二、系统经济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容

稍为细心地分析将会发现,模块化理论属于经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并没有完整的经济学背景。系统经济学把系统经济分为哲理、数理与技理三个层次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目前正处于系统时代,这是整个时代的大背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现代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其结果就是系统经济的逐步形成,其表现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新经济,或者信息经济或者知识经济,模块化也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与系统经济相对应的理论就是系统经济学,把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理论称之为系统管理模式(昝廷全,2002)。因此,我们认为,“系统时代·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是与时代相协调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模块化理论放到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中去研究,可以为模块化理论找到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的系统经济学技理层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和可供借鉴的途径。

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曾经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转变的年代,我们正向着一个新的综合前进。这个新的综合将带着西方对实验和定量的强调与东方以自发的自组织思想为中心的综合思维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在我们看来,这个大转变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系统时代的出现。昝廷全(1997)提出,人类社会正处于系统时代,现代经济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严格地讲,应当说,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开放系统时代。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类:孤立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孤立系统是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的系统,既没有物质交流,也没有能量交流,更没有信息交流。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流,但有能量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流。开放系统既有物质交流也有能量交流,还有信息交流。如果是孤立系统的话,这个系统最终将趋于瓦解,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理论依据。在封闭系统里,最终会形成等级结构,人们崇尚的是等级观念,是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对于开放系统来讲,它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通过形成负熵流来形成和维持有序状态。这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将发生变化。由于要与外界发生交流,人们崇尚的是契约精神和诚信。对于交易来讲,交易双方是平等的、自愿的,没有等级的问题,重要的是双方都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两部著作中试图论述的主要就是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将这里的分析总结成一个命题的形式。

命题1 在封闭系统里,人们崇尚的是等级观念和忠诚;在开放系统里,人们崇尚的是契约精神和游戏规则。

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把以经济系统方式进行的经济活动称为系统经济。我们认为,以经济系统方式进行的经济活动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

①更加符合世界最经济原理,也就是说经济活动的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②更加符合社会福利原理,即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③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即在形成系统之后,特征尺度拉长了,资源位提升了,更易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系统经济的定义,要理解系统经济就要对经济系统进行认真分析。所谓经济系统,我们是指由一组经济元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经济元},{经济元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把经济元构成的集合{经济元}称为经济系统的硬部,把经济元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称为经济系统的软部。于是,经济系统又可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硬部,软部)

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曾经指出经济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把某一个经济实体当做经济元去构成一个经济系统时,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黑箱”来看待,不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和内部信息,只考虑它的功能,即它与外部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元就相当于模块,这样,我们根据经济系统的形式化表示,自然诱导出模块化的形式化表示,即

img28

1996年与新加坡银行领导在一起

模块化=({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

有了模块化的这个形式化表示更便于对模块化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就可以把关于经济系统研究的一整套理论用来指导模块化研究。例如,模块分解和模块集中问题是模块化的核心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系统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元划分的一般方法,即复杂系统分类的(f,θ,D)相对性准则来进行深入研究。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很多种,如二元关系,关系的关系,带参量的关系等,都可以利用系统经济学的方法为之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

稍为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上面我们关于经济系统的定义是递归性的。也就是说,只要定义了经济系统的确切内核,即最基本的经济元,然后通过不断的反复复合,可以把它的外延推得很广。例如,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但我们也可以把企业作为经济元去构成更高层次的系统,即:企业集团=({企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把企业集团作为不同的经济元去构造产业系统……如此不断地复合下去,直至构成国家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的递归性定义的一个自然结果就是导致模块化理论中的“大盒套小盒”。青木昌彦(2003)把模块化理论区别于亚当·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主要特征总结为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模块本身可以是复杂系统。从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这一特征可以看做是经济系统递归性定义的一个自然推论,并且可以在经济系统层级结构的背景下展开对模块分析的丰富内容。例如,经济系统的递归性定义可以很好地兼顾精确性和普适性。由于内核和基本的经济元是确定的,不管其处延推得多少,整个过程都是严谨的。兼顾普适性和精确性是任何一门学科追求的目标。比如哲学,其普适性很好,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其精确性较差,不具有可操作性。再比如化学,其精确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但其普适性较差,一旦超出化学领域其规律就不再适用。青木昌彦提出的模块化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同模块之间的连接规则是变化的。显然,青木昌彦所指的连接规则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经济系统的软部,即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青木昌彦的结论是经济系统定义本身所蕴含的。青木昌彦所提出的模块化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每个模块可以单独研发和生产,如果哪一个模块出了问题,也不需要全部推倒重来,由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经济系统的定义中,每个经济元(或模块)就相当于一个黑箱,只考虑每个经济元与外界和其他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其内部结构和内部信息对经济系统总体没有影响。因此,在给定的软部条件下,对每个经济元自然可以进行单独研究、改进和产生。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经济比模块化理论在哲理层次上更加广泛和系统。

根据系统经济的观点,我们可以对学术界比较热门的“合作竞争”研究有一个新的理解。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论。近年来人们发现,竞争各方不纯是完全的竞争,有时候还需要合作,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是既合作又竞争。因此,合作竞争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系统经济学的思想,我们提出“合作竞争”的一个基本模式:假设有处于竞争关系中的两个经济系统B1和B2,合作竞争是指先以B1和B2作为经济元去构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经济系统S,于是资源位提升了(通俗地讲,就是把蛋糕做大了),特征尺变长了(更便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再展开竞争,可将此模式构成图1所示。

img29

图-1 “合作竞争”的系统经济学机制

在合作竞争的条件下,两个经济系统B1和B2通过合作共同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经济系统,蛋糕做大了,对双方都有利。但是,每个经济系统的利益毕竟不同,所以在合作的前提下,既在共同构成较高层次系统S的背景下,双方还要展开竞争。这就是系统经济学对于合作竞争的基本看法。必须指出,在合作竞争的情况下,对系统S来讲,B1和B2都是构造性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少B1、B2中的任何一个,这个系统S也就不复存在,资源位将会下降到单个经济系统的水平,特征尺度也会变回单个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这对竞争中的每一方都是不利的。因此,合作竞争的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合作竞争的各方可以竞争,但不能把对方消灭掉,因为每一方都属于系统S的构造性元素。通过对开放系统经济的研究,我们还发现:在系统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甚密切,比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系统化水平很低,系统的发展和进化主要取决于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出现;在系统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密切,领袖和英雄人物对系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下降,这时系统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系统本身是否完整,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系统的制度是否先进,这些才是系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制度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概念,只有在经济系统本写完整、没有缺失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把这种思想整理成命题2的形式。

命题2 在经济系统的系统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出现;随着经济系统的系统化水平的提高,个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逐步下降;在经济系统的系统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制度是否先进。

最近关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案例研究结论,正好支持了命题2的观点。该项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能不能实现基业长青,重要的不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企业领袖,有没有一个好的CEO,更重要的是要把企业系统构造好。昝廷全(2002)指出,企业问题的最优解往往不在企业内部,需要整合企业、产业、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次的经济系统。很多企业问题可能不是管理和战略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本身的构架不合理甚至有缺失。

三、系统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

前面已经指出,经济系统可以被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经济元},{经济元之间的关系})=(硬部,软部)

因此,我们可以把系统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既共硬系统、共软系统和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

(一)系统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共硬系统

所谓共硬系统,就是指经济系统的硬部不变,即经济元不变,但其软部,即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变化的经济系统。比如说企业部门不变,但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调整,这是共硬系统。克拉克和鲍德温提出的模块操作的概念就属于我们的共硬系统的范畴,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系统创新。创新可以有各种办法,一个是模块本的创新,一个是经济元关系上的变化,这也是系统集成的概念。克拉克和鲍德温把模块之间不同组合关系的变化称为模块操作,即共硬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共硬系统的很严格的数学模型。这里经济元虽然不变,但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变了,系统当然随之变化,于是创新便产生了。对于共硬系统,模块操作可以有很多方法。一个办法是让关系加强,即所谓的系统深化;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经济元与外界联系范围扩张,也就是进行所谓的系统广化。所以,模块操作有两个基本方式,即系统深化和系统广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外界联系越来越广,这是系统广化;与此同时,中国与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就是系统深化。系统深化和系统广化的概念是对应于金融学里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广化,由昝廷全(2002)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这本书里面最早提出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系统深化和系统广化两个方面深化模块操作的研究。

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的是系统约化,即把某些关系斩断。一个人可能得了癌症,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把它与身体的健康部分的联系切断。这自然也是模块操作,也是共硬系统。硬部没变,但关系变了,共硬系统是系统经济的一个基本表现形式。现在讲的模块理论更多地与共硬系统相联系。

(二)系统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二:共软系统

所谓共软系统,就是指经济系统的软部不变,而让其硬部发生化,或者模块发生变化。中国有句古语,称做“个体来而复去,而整体依然存在着”,指的其实就是共软系统。与此类似的一句俗话称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说营盘是不变的,士兵可以变,这里的兵就对应于所谓的经济元,是构成系统的元素,属于系统的硬部,但是其软部不变,营盘不变。我们认为,软部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盘就是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士兵走了没有关系,还会有新进来,只要营盘在,重要的是要把营盘做好。对于企业来讲,其软部好不好是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软部建设,而不取决于某个员工甚至某个CEO等。日本汽车生产模式对应于我们的共软系统。主生产商不是完全设计好图纸的所有细节,而是把部件之间的连接性质界定好,每个部件的具体内部性质他不管,他只负责设定好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技术上的互补关系,也就是说,他只负责确定连接规则和界面要求,其实质上相当于我们的共软系统。青木昌彦认为,日本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来源于这种“图纸认可式的设计”。实际上,用共软系统的概念去分析就更加简单明了。

(三)系统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三: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

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是指,把某种已知的、易于处理的关系引入经济系统的硬部,就会自然导致经济系统的软部也随之发生变化。模块化理论完全没有涉及这一部分内容,原因是模块化理论中没有硬部和软部的概念,所以无法讨论它们之间的诱导转化。但在系统经济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系统经济最为复杂的表现形式。经济系统的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的思相很简单,即在硬部上引入某种新的关系就会导致软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提高对复杂经济系统的观控水平。比如说,经济系统的硬部本来可能很复杂,有大量的经济元素,通过在硬部上引入某种关系,这个关系是已知的,而且便于处理,把这个关系引入到硬部上之后,就自然导致经济的软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结果就是把复杂的经济系统变成处理起来相对简单的系统。

设经济元素集合用A表示,经济元之间的关系集合用B表示,经济系统用S表示,则:S=(A,B)。这里,B作为经济元之间的关系,img30,W表示权重,描述不同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假设经济系统的硬部很复杂,不便于处理,或者硬部导致的经济关系很复杂,我们可以对其硬部引入某一个已知的关系C,而且是便于处理的关系,即:h⊂A×C,则经济系统的硬部A诱导转化为Aoh,经济系统的软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对于一般二元关系h⊂A ×C,若对C引入某种结构和性质,一般可导致A也具有这种结构和性质,这将导致S的软部发生变化。例如,为了简化经济系统的分析,可以对C引入某种商结构,这时S的软部也随之商化。

在处理问题时,对于不好直接处理的事情,可以采用迂回的办法,找个中间方。中间方就是已知的关系C,中间方介入之后这个事情可能就便于处理了。在国际事务中引入第三国进行斡旋,就引入C,即利用已知的便于处理的关系去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由于在A上引入C后,自然诱导B也会发生变化,B里面的重要性一般也会发生变化,即有r⊂W×V,每个关系的重要性在引入新的关系之后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相应的变化由V来衡量。由h⊂A×C可以诱导出

img31

这里A[n]= A∪A2∪…∪An

img32

事实上,上式也可以由下述定义直接给出

img33

由r⊂W×V可以诱导出

img34

设转化后的经济系统的软部为B ,则有

img35

因此,对经济系统S=(A,B),B⊂Aa×W,当其硬部A 由h⊂A×C诱导转化为Aoh泛权空间W由r⊂W×V诱导转化为Wor后,其软部转化为BT=BoMh.r.a。因此,经济系统S的软化系统为

ST=(Aoh,BoMh.r.a

设经济系统img36img37其中A(d θ )表示由二元关系θ诱导的A的商系统,简记为A/θ。令

img38

这种模型可以用来拟化许多不同经济问题的商化分析。例如,如果A为不同企业组成的集合,f为企业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原始信息,θ表示“相同利益关系”,则(A/θ)把企业集合划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而img39表示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上述这种诱导转化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模块化的过程,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化,这个处理比较细致和精确,模块化理论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经济系统,例如对国家宏观经济系统的分析,往往需要这种化繁就简。这里具有模块化的内容,但只是这里面很小一部分的工作,重要的是如何选取C和V,以及h的关系如何构造。模块化理论没有这样的大背景和这么丰富的内容,而要全面理解系统经济就必须把它放到这样广泛的背景中去研究。

系统经济还有很多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系统集成产业。一个产品的全部零部件可能都由别人生产,自已只做组装和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产业更是系统经济。系统集成之后就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随之也就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产生新的价值。

四、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

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原理,详细探讨了系统经济的概念、内容与特征,并将其与模块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模块化是系统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系统经济是新经济的本质。因此,为了与时俱进地发展新经济,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升级,如何发展系统经济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1)确定目标。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因此,要创建一个经济系统,首先要明白这个经济系统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目标反索原理,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软部和硬部。

(2)确定经济元。根据目标反索目标和因果小环境原理确定需要哪些经济元,这些经济元就构成经济系统的硬部。这些经济元也就相当于模块化理论中的模块。必须指出的是,经济元的确定要在系统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也是系统性的。

(3)建立经济元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经济元之间的关系,使得所有的经济元(模块)相对于系统的目标而言具有整体性。例如,如果企业的各部门不能为了目标协同行为,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这时候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则不是因为管理问题,而是系统的构架有问题。

(4)确定管理模式,即系统管理模式。这是发展系统经济的四个基本步骤,在这基础上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例如,可以让硬部不变,软部发生变化;也可以让软部不变,硬部发生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导向:还可以通过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来发展较高层次的系统经济。

参考文献

青木昌彦:《模块化:新产业结构的本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J.波拉斯:《基业长青》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第一卷:概念、原理与方法论),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1995年。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第二:理论与模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昝廷全:《系统时代:21世纪新战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昝廷全:《资源位理论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9期。

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6期。

昝廷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位对策》《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年第2期。

昝廷全:《制度的拓扑模型》《数理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年第8期。

昝廷全:《制度的数学模型与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准则》《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昝廷全:《层级战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Baldwin C Y,Clark K B.1997.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75(5):84~93

Baldwin C Y,Clark K B.2000.Desing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 Cambridge,MA:MIT Press,(1)

【注释】

(1)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