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首先是从交谈开始的。实际上,这些不善言语、不与人交往、沉默寡言的人,是一种具有严重羞怯心理,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样的孩子需要合理引导,并消除这种不良心理。要克服羞怯心理,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树立信心。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怕羞心理呢?然后,家长再督促孩子看看自己克服胆怯后带来的巨大好处。

一、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首先是从交谈开始的。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要被人欣赏,要被人了解,就必须与人交谈,有时甚至是“毛遂自荐”,如果不借助口才,很难想象别人怎么会知道你的知识和技能。

卡耐基在演讲时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美国费城有一位青年希望为自己谋取一份职业,他成天徘徊在费城的大街上,总幻想有一天哪位富人碰巧发现他的“存在”,给他一个工作机会。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毫无结果。

一天,他闲着无事,拿出一本书来读,发现书中有欧·亨利的一句话:“在‘存在’这个无味的面团中加入一些‘谈话’的葡萄干吧。”

于是,这位青年有了灵感。他毅然闯进著名富翁贾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哪怕给他一分钟的时间来见见他,并容许他讲一两句。吉勃斯先生痛快地答应了他。

在刚开始谈话时,吉勃斯只想与他谈一两句,然后将他打发了事的。没想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吉勃斯先生很快替这个穷愁潦倒的青年找到了一份工作。

由此可见,口才对一个人事业的发展多么重要。如果这个青年一直沉默寡言下去,羞于“毛遂自荐”,也许他的人生真的不容乐观。

怕羞又称羞怯,这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不敢在大庭广众下发言、朗读,当着众人的面讲话就脸红心跳,遇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羞怯是口才的第一拦路虎,要想在他人面前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口才,克服羞怯是必然的。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平时性格文静、内向的孩子往往要比活泼、好动的孩子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而且,家长也会觉得内向的孩子听话、懂事,一举一动都能照章行事,用不着为他们操什么心。其实,家长没有看到另一面,过于文静、内向、默默无闻的孩子,以致人们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再加上这些孩子不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常常是别的孩子怎么说,他们就跟着怎么做,如果一定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往往会语无伦次、面红耳赤,甚至不知所措,这样,带给他们的只能是难堪;而且,这些孩子万一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他们只会把事情隐瞒起来,根本不会去找人倾诉或作合理的宣泄,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压抑,越来越内向。实际上,这些不善言语、不与人交往、沉默寡言的人,是一种具有严重羞怯心理,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样的孩子需要合理引导,并消除这种不良心理。

英国作家萧伯纳不但是位大文豪,而且是位口才大师。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肥头肥脑的富翁笑着对瘦弱的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一见到你,我就知道目前世界在闹饥荒。”萧伯纳立刻回敬道:“先生,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

还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从脚跟上截取一块骨头补合脊椎缺损。手术做好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可是我从未做过的新手术。”萧伯纳笑道:“那真是好极了,请问你打算给我多少试验费呢?”那位医生立刻哑口无言了。

鲜为人知的是,年轻时的萧伯纳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他经常在堤坝上走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最后才壮起胆子去敲别人家的屋门。他自己也承认:“很少有人像我这般为单纯胆小而痛苦,或为它感到极度羞耻。”

后来,萧伯纳有意识地寻找机会锻炼口才。比如,他参加一个辩论协会;伦敦每有公众讨论的聚会,他必定参加,而且经常主动发言;他积极四处演讲。结果,萧伯纳成为20世纪上半期最出色的演讲家之一,他的妙语经常被人传诵。有人问他是怎么练口才的,他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我国著名演说家曲啸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场演讲,也是一鸣惊人,众人叹服。当有人评说他是“天生的好口才”时,他笑着说:“哪来的天才呀?不敢当。我小时性格内向,说话还口吃,越急越结巴,有时涨得脸通红也说不出话来……”

由此可见,羞怯是一种没有真正认识自我、对自我缺乏信心的表现。要克服羞怯心理,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树立信心。

怕羞心理产生有特定的原因,除了与人的气质性格有关外,主要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心理学家佩维奥曾说,有成绩时得不到奖励,而无成就时受到惩罚的男孩会产生羞怯心理,这种情况就说明了教育的作用;而如果父母在社会上是积极的、能干的,并在观众面前经常露面,则他们的孩子倾向于较少羞怯,这就说明了家庭环境的作用。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怕羞心理呢?

1.要让孩子正视自己

让孩子明白地问自己,你怕的到底是什么。比如,很多孩子甚至因为胆怯而不敢问路。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搞清楚自己怕的是什么,然后再反问孩子,“你做了胆怯的事会有什么损失吗?”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没有什么损失”。那么,家长就可以直接给孩子下结论,“那你还胆怯什么呀?即使你做了让自己胆怯的事情也是不会有什么损失的。”

然后,家长再督促孩子看看自己克服胆怯后带来的巨大好处。一般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孩子突破了自我,突破了限制自身发展的障碍,走出了个人封闭圈子决定性的第一步;另外,孩子因为排除了胆怯的干扰,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效果。

2.让孩子把胆怯的心情表达出来

有一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业绩常在同事中领先。同事都认为他有高招,其实,他的高招就是把自己的胆怯心情表示出来。

他说,有一天,他与汽车业某大亨会面。当时,他一见到这位大亨,心情就陷入胆怯、恐惧、紧张之中,以至全身不自在,说话也语无伦次。后来,他只好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地向对方说出来:“一见了您,我就害怕得无法畅所欲言……”

当他把这句话说出来后,对方表示理解,并让他先调解一下情绪。这样,原先把他罩得紧紧的胆怯、恐惧感顿时消失了。接着,他就恢复了自信,得以畅所欲言。

推销员正是通过“表白”,产生了驱除胆怯和紧张的效果,使他获得了平静。这符合心理学上的“内观法”。就是在冷静观察自己的内心后,将“观察结果”如实地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样做产生的效果很神奇,它会使人的胆怯、忧虑、恐惧和紧张消失殆尽。

当孩子会见一个陌生人时,心里往往会产生胆怯、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面对这种情况时,不要让这种胆怯的感觉窝在心里,而是必须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比如:“我紧张死了,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连舌头好像也不听我使唤了,喉咙也干。”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胆怯后,他的情绪就会慢慢趋于平稳,语言表达就能够流畅起来。

3.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对于怕羞的人来说,与人交往时,总是先想到自己的短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应经常想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短处而紧张。

另外,怕羞的人往往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和议论。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怕别人的议论,更不要怕别人的否定性评价。要想到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有时,否定的评价也可成为另一种激励自己的动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多看看名人的故事,比如,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演说曾被人轰下台,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发奋努力,终成大演说家,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4.学会自我暗示法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陌生场合讲话时,刚开始很紧张,当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后,发现之后会越来越顺畅,紧张感也消失了。

家长教孩子用自我暗示法来突破这种开头难的阻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比如,每到陌生场合,自己感到紧张时,可用自我暗示法暗示自己“不要怕,也不要紧张……”,这样,孩子就会努力镇静情绪,把陌生人当熟人一样,这样,怕羞心理就能减少很多。

5.讲究锻炼方法

可以让怕羞的孩子在小伙伴中间多发言,然后再到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围内锻炼,再发展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场合,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步增加对羞怯的心理抗力。

每到一个新场合活动时,让孩子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孩子取得成功后也可增强自己的信心,增加锻炼的自觉性。如若缺乏准备,受到挫折,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信心和毅力,这种情况在锻炼的初期尽量避免。

总之,消除孩子的羞怯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要有耐心,要想到孩子毕竟今后要独立去面对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带有羞怯的心理如何能放开手脚,轻松自如地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