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关于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有一本社会学词典的[人生价值]条认为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论是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厌世主义,还是实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其中心都是围绕“人生为自己”而考虑的,对自己有利就有价值,否则就无价值。剥削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等于剥削阶级人人都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关于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有一本社会学词典的[人生价值]条认为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论是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厌世主义,还是实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其中心都是围绕“人生为自己”而考虑的,对自己有利就有价值,否则就无价值。在一本伦理学辞典的[人生观]条中也说: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核心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一切从个人或阶级的私利出发,以剥削和奴役他人为人生的根本目的。《辞海》第五版[人生观]条说:资产阶级人生观从个人主义出发,导致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可见,这个观点在我国带有普遍性。

其实,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中,有许多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人生观并不都是“人生为自己”、“自私自利”、“个人主义”。

战国时,楚国贵族屈原忧国忧民,在他所著《九歌.国殇》中曾说: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最终因楚为秦灭,屈原遂投汨罗江而亡,以身殉国。李益《塞下曲》赞后汉马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即为了保卫国家,宁愿战死疆场,而不求回归关内。三国时期诸葛亮名言: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史实证明,诸葛亮是中国的一个名相。宋,陆游诗: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南宋,文天祥抗元被俘,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反映他们都有铮铮铁骨,高尚情操。

以上都是封建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所言所行,并不是“人生为自己”、“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而是牺牲自己,为国为民。

至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如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平均地权”以及“三民主义”等,也都是从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广州起义之前,林觉民等众多革命者都向自己的亲人等写下了绝命书。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无产阶级革命烈士的不惜牺牲的精神比翼齐飞,同样光彩夺目,令人仰慕不已,钦佩不已。

剥削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把本阶级组织起来,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同盟军。从而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组织社会生产和捍卫自己的国家。在组织生产和政治生活中,就是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过程。只要是阶级社会,就没有社会公道。但这并不等于剥削阶级人人都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的生活福利,得到相应的保证。这从资产阶级来说,并不都是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出发的,而是从资产阶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的。

《辞海》第六版[人生观]条,未讲资产阶级的人生观,而在[资产阶级道德]条中,除肯定它的自由、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起了反对封建主义作用一面外,并指出它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私有制,常表现为个人至上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虽然较之以前各版较有改进,但从这一方面的认识来说,仍有不深不透之感。

可见,如何摆脱传统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全面地阐述各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是我们伦理学的一个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