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拥抱文化产业新时代

拥抱文化产业新时代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苏州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9个。苏州宋锦文化传播及产业化升级、舟山核雕村等成功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基本形成了多门类、综合型的产业体系,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拥抱文化产业新时代_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本情况

如果说,文化是丰厚的泥土,曾经滋养了苏州的温婉、精致,那么在工业4.0、万众创新的今天,文化再次站上风口潮头,展现强大魅力,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极。2009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比重的3.6%,2014年,已经达到约6.5%。5年间,苏州文化产业通过平台搭建、项目扶持、金融创新、人才培育,融合创新,蓬勃发展,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目前,苏州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9个。吴江静思园被文化部命名为“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昆山、张家港国家动漫影视实验基地保持良好态势,2014年苏州市原创电视动画产量为22部9136分钟,列全省第一;多部动画作品获奖,其中“天润安鼎”的《小狐狸发明记》获第23届“星光奖·电视动画片大奖”并入选文化部2014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昆山合谷”的《粉墨宝贝·舞动巴城》与“金蟹动漫”的《飞天螃蟹的中国梦》分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具潜力动画形象奖、最具潜力动画形象奖提名奖;“舞之数码”的《怪物山》和“士奥动画”的《强军梦——铸就新时代国防钢铁长城》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年)入选作品;苏州市磐石卡通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14年度通过认定动漫企业名单,至此,苏州市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达到14家。

2014年,71个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00多亿元。苏州文旅集团、震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企业被列入国家文化金融项目库;中国工艺文化城成功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苏州凤凰文化广场、苏州宋锦文化产业园、常熟科创园创意产业园、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三期工程、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创意设计基地等一批重大载体项目已投入使用。

目前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态势良好,正在形成一批以江南文创园、姑苏·69阁文创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苏州科技城文化科技产业园、太仓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科技融合,以工业园区动画产业园、阳澄湖数字文创园、张家港软件动漫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以平江路和山塘街片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尚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福纳影视基地、苏州文博中心为代表的影视演艺娱乐,以中国工艺文化城、宋锦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工艺美术(丝绸),以苏大维格、昆山张浦彩印为代表的数字印刷产业等的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创意平台助推融合发展

走进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迎面看到车间、烟囱、发酵罐等建筑,充满工业制造的气息。然而,这里却是苏州体量最大、集聚率最高的文化创意设计新高地。产业园总经理介绍,这里原是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老厂房,现在有60多家设计单位入驻,其中包括善水堂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艺品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设计企业,众多优秀青年设计师在这里精心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

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产业的根基和生命,这与创客的特质不谋而合。近年来,苏州大力打造作为创客们思想碰撞与创业孵化的平台,已形成了近80个特色产业园区(基地)。2014年,苏州市级以上33个文创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年营业额达到950多亿元。从2012年起至今,为文化产业搭建宣传、展示、交易综合平台的苏州创博会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前三届创博会累计吸引国内外1000余家企业参展、33万人次参观、交易总额超过42亿元,第四届创博会则交易总额突破50亿元。通过各类平台的推介对接,苏州洛可可工业设计集团、新手工艺研究院、“太火鸟”科技集团苏州运营中心等50多家设计机构和相关项目落地苏州;一批本土文创企业开始“走出去”。现在,苏州已有“蜗牛游戏”“山猫动画”等8家企业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一种多元融合,更是顶层设计与实际问题的融合。为此,苏州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苏州市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针对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给文化产业注入活力。

(二)重点项目促进产业腾飞

2015年3月28日,“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在苏州凤凰广场启动。全国40多家媒体在这座拥有华东地区最大书城的文化综合体里聚焦“文化苏州”。

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的苏州凤凰广场2013年12月起对外营业,至今已接待读者500万人次。作为苏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4年,这里举办名家讲座、作品分享会、人文沙龙等文化活动77场,吸引了2.5万人次参与。短短一年,这里已成为苏州文化消费体验的理想去处。

近年来,苏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激发了各地建设文化产业项目的积极性,像苏州凤凰广场一样,一批因地制宜建设的重点项目近年在苏州崛起。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投入每年都超百亿元。其中,2014年全市71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50.41亿元。苏州文旅集团、震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企业入围国家文化金融项目库。苏州宋锦文化传播及产业化升级、舟山核雕村等成功入选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目前,全市已形成镇湖苏绣周庄文创、国家动画基地、阳澄湖数字园、昆山软件园、张家港软件(动漫)园等8个国家级、12个省级和39个市级基地(园区),苏州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4年,苏州文化企业已达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完成营业收入预计达3565亿元。基本形成了多门类、综合型的产业体系,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三)金融创新为文创增添双翼

2015年3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易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参拍的《麻雀春天》在安徽卫视播出,这是苏州市区企业制作的电视剧首次“上星”。由于卫视对电视片市场化要求较高,该片能够登陆卫视,也意味着这一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了这部35集的电视连续剧,“易亚”和合作伙伴一共投入了4000万元,其中“易亚”投入3000万元。开拍前,“易亚”还存在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这时,在苏州市文广新局的支持及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下,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审批通过了该行的首笔“文贷通”业务,给“易亚”如数发放了贷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资金就像水流,只有接通源头活水,才能激活文化产业。创博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苏州在文化金融上不断创新,通过“拨改担”“拨改投”等形式,相继设立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投资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其中,2011年5月推出的“文贷通”担保贷款产品,担保对象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动漫、新闻出版、会展广告等,本市文化产业企业单笔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800万元。

(四)创新创意创业人才风起云涌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更离不开人才的培育。

2014年,苏州米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龙之谷》风靡一时,国内就实现了5720万元票房,被誉为达到好莱坞水准的国产3D动画大片。按照“米粒”公司的生产能力,只动用公司电脑完成后期渲染需要2年时间,但借助“创意云”平台,该公司只用4个月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创建“创意云”的,是省“创新团队计划”文化类资助团队——苏州蓝海彤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鲁永泉团队。鲁永泉团队是苏州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个典型例证。文创产业,文化是基础,创意是手段,而一个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正来自人才。为此,苏州积极实施文化产业人才计划,目前已有19位姑苏文化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奖励。

此外,苏州创博会还连续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作品征集活动”“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师、江南十大创意策划案例评选”等活动,开展相关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系列努力,让苏州的创新创意创业人才风起云涌,共同托举起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厦。

三、成效和启示

(一)做好政策保障

近年来,苏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操作细则》以及《关于推进苏州市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

(二)文化金融创新服务提供强大后盾

通过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以“拨改担”“拨改投”等形式相继设立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投资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文贷通”已累计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46笔项目融资担保,累计担保金额达6.58亿元;“文投基金”首期1.5亿元已募集到位,已完成对曾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苏州传视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的投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已累计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30笔5.59亿元的贷款支持。

(三)加强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收获显著。正在形成一批以江南文创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苏州科技城文化科技产业园、太仓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科技融合,以工业园区动画产业园、阳澄湖数字文创园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以平江路和山塘街片区、太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福纳影视基地、苏州文博中心为代表的影视演艺娱乐,以苏大维格、昆山张浦彩印为代表的数字印刷产业等的特色产业园区(基地)。

思考题

1.苏州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或推广?

2.文化创新创意的不足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结合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请你谈谈你对培养文化创新创意人才有什么好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