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吻和拥抱

接吻和拥抱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教师在美国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体触、接吻、拥抱。在美国人看来只不过是属于社交范畴的拥抱、接吻,中国教师却感到是十分尴尬的局面。在中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在公开场合通常都不拥抱、接吻。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要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得到拥抱和亲吻,包括来自父母亲人的。在英美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吻是很普遍的现象。两个男人应否互相拥抱,各国习惯不同。
接吻和拥抱_中国与英美国家习俗文化比较

社交体触、接吻和拥抱

img186

除轻轻触摸外,再谈一谈当众拥抱的问题。曾经有一个对从美国进修归来的中国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列举46项调查内容,包括见面打招呼、谈话、告别、接受邀请、排队、手势、体距、体触、接吻、交友、学习模式等。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教师在美国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体触、接吻、拥抱。在美国人看来只不过是属于社交范畴的拥抱、接吻,中国教师却感到是十分尴尬的局面。

在中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在公开场合通常都不拥抱、接吻。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被触摸和拥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要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得到拥抱和亲吻,包括来自父母亲人的。除了握手,中国人大多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人有身体接触。也就是说,通常在十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凡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体会,任何言语表达都不能代替肢体的表达。社会学和心理学教科书都有“肢体语言”这个术语。中国文化缺少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分享,是我们文化含蓄的原因之一,还是结果之一?

在英美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吻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多数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夫妻和近亲久别重逢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应否互相拥抱,各国习惯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表示欢迎,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也是这样。不过,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握手。

若干年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在白宫前下车,美国总统上前紧紧拥抱,表示欢迎。福田首相吃了一惊,日本代表团成员也愣住了。许多美国人感到奇怪——这种情况很少见,完全出乎人们意料。如果美国总统按日本人的习惯深鞠一躬,大家也不会那么惊讶。但这拥抱着实不是两个男人见面,表达欢迎、友好的礼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