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加大

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加大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大陆国家的主要生产品种为玉米、小麦、大豆等,在水稻方面对我国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由于关税及其他因素影响,我国谷物进口数量并不大。一是进口大豆生产的豆粕,对国内饲料原料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按照出油率19%估算,2015年进口的大豆相当于进口了6500万吨左右的饲料粮。将进口大豆及进口加工用玉米替代品相加,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已经超过1亿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6。
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加大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历史上人口的数量、分布与粮食生产能力是相对应的。而在新大陆农业和跨区域长距离运输业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情况在全球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大陆国家依托极为丰富的水土资源成功发展了规模化经营的大农业,并支撑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据美国最近一次的农业普查结果(2007年数据),农场平均规模为418英亩(约合2537亩),其中家庭农场、公司农场分别为301英亩(约合1827亩)、1304英亩(约合7915亩),公司农场占农场总数的比重为4.36%。在成功进入现代化以后,具备了对农业予以高额补贴和支持的能力,这为其农业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条件。

在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即使我国需要进口粮食,但由于外汇储备极为有限,进口数量自然会受到限制。而且由于国内农业劳动力价格极低,国外粮食到岸价格加上关税后,与国内粮食价格相比不会有明显优势,进口也不多。在进入新世纪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这一状态。进入新世纪以后,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持续快速扩大。大豆是我国受到影响最为明显、影响最为直接的品种。这种局面仍在进一步发展,我国几大主粮品种面临的形势极不乐观。

在本世纪初期,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虽然比国际水平高,但高得并不多,国外大豆生产成本、关税、运输成本等相加后,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压力并不十分明显。而近十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大大高于国际水平,大豆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003~2013年,我国大豆的生产成本从2124元/吨提高到4267元/吨,增加幅度超过1倍。在此期间,美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生产成本分别从2047元/吨、1069元/吨提高到2475元/吨、1680元/吨,增加幅度分别为20.91%、57.16%。成本虽然也在上升,但幅度要低得多,2013年分别仅相当于我国的58.0%、39.4%。我国大豆的进口量,自2000年突破1000万吨以后呈现出持续飚增的局面,从2003年的1103.85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7119.20万吨,2004年大豆进口量是国产大豆产量的6倍,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影响的深刻性、长期性是史无前例的。

200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成本为943元/吨,美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分别为760元/吨、701元/吨,分别比我国低19.41%、25.66%。到2013年,我国玉米的生产成本为2074元/吨,比2003年上升了1.20倍,美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生产成本分别为1346元/吨、1266元/吨,分别上升77.11%、80.60%,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我国,2013年生产成本仅相当于我国的64.9%、61.0%。直到2011年第三季度之前,国际玉米市场完税价格比国产玉米价格一般要高200~600元/吨。此后,这一格局开始迅速转变,到2014年7月底,国际市场完税价格比国产玉米价格要低1000元/吨。虽然这一差价变化较快,但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紧张局势已经体现得相当明显。小麦的情况与玉米类似。2003~2013年,我国小麦生产成本从1331元/吨提高到了2444元/吨,增加83.62%。小麦的生产成本,美国2013年为1824元/吨,澳大利亚、加拿大(曼尼托巴省)2012年的生产成本分别为1234元/吨、1012元/吨,仅分别相当于我国的74.6%、50.5%、41.4%。到2015年初,国际小麦完税价格已经比国产小麦价格低400元/吨以上。新大陆国家的主要生产品种为玉米、小麦、大豆等,在水稻方面对我国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目前越南、泰国等主产国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我国。到2011年底,进口大米的完税价格是高于国产大米价格的,2011年8月份高出1000元/吨。但从2012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大转变,2013年5月中旬,越南米的完税价格一度低于广州早籼米价格1000元/吨以上。

目前,由于关税及其他因素影响,我国谷物进口数量并不大。2015年,大米、小麦、玉米的进口量分别为335.0万吨、297.3万吨和472.9万吨,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一是进口大豆生产的豆粕,对国内饲料原料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按照出油率19%估算,2015年进口的大豆相当于进口了6500万吨左右的饲料粮。二是进口加工用玉米替代品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接近4000万吨。将进口大豆及进口加工用玉米替代品相加,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已经超过1亿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6。正是由于进口产品对国内粮价已经产生了显著的传导作用,市场价格连续多年低于国内粮食最低收购价,形成了“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的局面。近年来,粮食加工企业参与竞拍国家储备粮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国家库存高企、消库困难的压力日益加大。2014年,国家储备粮累计实现的政策性拍卖数量为5214万吨,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但与其1.25亿吨的政策性收购量相比,仍然远远不够。在国产粮食稳定增加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不提高收购价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会迅速下降,提高收购价又会使得国家粮食储备负担日益沉重的两难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