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盘山秀水

六盘山秀水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六盘山秀水泾河,“六盘苍苍,泾水泱泱。酥酥千里,温馨芳芳。”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31.49平方公里。发源于六盘山北麓固原县开城乡黑刺沟。现已供应固原市各区县和周边地区。位于六盘山东麓、固原瓦亭梁西侧的大湾、什字路、蒿店3乡(镇)的各条山沟。这条河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虽流长29.8公里,但河流所经之地,都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有“西塞江口”“关中屏障”“左控五原,右带兰会”之称。
六盘山秀水_丝路重镇——固原

第五节 六盘山秀水

泾河,“六盘苍苍,泾水泱泱。酥酥千里,温馨芳芳。”这首诗是对泾河的概括。泾河发源于六盘腹地的马尾巴梁,它从源头一出山,就水势宏大,湍湍急流,越泾源县白面镇、园子乡,穿沙南峡,在柳家河坝入甘肃平凉,抵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31.49平方公里。泾河在六盘山脉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年平均径流量1.67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6118万立方米。年均侵蚀模数为500吨/平方公里,含沙量1千克/立方米。滔滔泾河水浪浪沧沧,跌跌荡荡,入口高程2430米,出口高程1583米,进出口落差856米。每遇暴雨,则波涛汹涌,1981年8月21日,降水量31.9毫米,历时24小时,洪峰93.8立方米/秒,流速5米/秒,最大水深3米。历史上最高洪峰227立方米/秒,重现期40周年。

泾河以清澈著称,以至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悠悠千里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的成语由此而生,一条河流产生一个广泛应用的成语,千古传袭不渝是少有的。难怪清代水利专家、中卫县令胡纪谟对泾河曾写道:“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

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得到人们的器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泾河源头不仅是龙宫,而且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的地方。泾河由此名扬四海。泾河的确有龙性,有灵性,带着极大的热忱温馨,酥酥千里,不知疲惫地吞吐着琼浆玉液,滋润着两岸的乐土,养育着沿河的生灵。

今天,泾河水碧波粼粼,珠浪滚滚,沸沸扬扬,青春焕发,不只用以灌溉,还用来发电,年年岁岁,造福于民。

清水河,古名洛水、高平川水,又名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北麓固原县开城乡黑刺沟。昔日,清水河源头山峦叠翠,森林茂密,灌木丛生,芳草黑刺塞谷,清水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无尘滓,故名清水河。碧波莹莹的清水河从源头一出,弯弯曲曲,经海原,越同心,至中宁县泉眼山入黄河。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4481平方公里(固原市内13511平方公里)。弯曲系数为1.78,常年流量为1.7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16亿立方米(固原市内2.02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229千克/立方米,输沙模数3410吨/年·平方公里。上游矿化度小于2克/升,中下游矿化度2~8克/升。

历史上的清水河,水深河岸宽,波浪滚滚,气势汹涌,能行舟,能载船,是通往黄河的一条漕运之道。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解决京都平城(山西大同东北)吃粮困难问题,曾大量征粮于高平川(固原),诏令骠骑大将军、薄骨律镇(青铜峡)镇将刁雍率千骑车乘,从固原北上,用车马兵卒向平城转运粮食。但路途遥遥,道路艰险,毙命者不少,兵卒苦不堪言。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又令刁雍于牵屯山(六盘山)伐木造船,以漕运供给粮食。

刁雍率兵千名赴六盘山采木,逢山修栈道,遇沟架桥梁,在六盘山形成一条木制大道,坦若平地,然后以车运木到清水河岸。刁雍又调集工匠千余人,军民齐动手,200只木船不日造成。新船装载25万斛米谷,顺流滔滔入黄河,直抵平城。

清水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漕运之道,而且岁岁不息,造福于两岸人民,养育着两岸人民。

二龙河,是泾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位于泾源县城南30公里的老龙潭深处,有两条支流似银龙相汇于此,故称二龙河。也有传说早年泾河龙王家族深居老龙潭龙宫时,老龙王让两个儿子分别东西居住在这里,这就是二龙河的来历。二龙河从源头一出,水流湍急,斗折蛇行,似罗带飘动在山谷间,其周围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面积20万亩。1982年在此出土了一根长26米,直径0.82米,树龄300多年,距今7000多年的松杉古木。说明史前期这里原始森林的浩瀚,今日这里次生林、人工林繁茂生长,碧绿葱茏。

六盘山“天然博物馆”的美名集中在这里。万木丛中有松、桦、栎、杨、柳及箭竹等植物788种,栖息的动物213种,其中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红腹锦鸡、草鹭、绿翅鸭、白尾鹞、金腰燕及金蝠蛾(冬虫夏草)、波纹蜡蛾、丝带凤蝶、黑凤蝶在国内甚为珍奇。二龙河林场人工养殖的虹鳟鱼为世界名贵鱼种,是从大西洋彼岸远嫁来的“洋妞儿”。这种鱼遍体黑斑,无刺,饲养条件和自然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其营养价值高,是肉类中的佼佼者。现已供应固原市各区县和周边地区。

img33

二龙河境内林茂竹翠,奇峰绵延,水秀山碧,如锦绣,似画卷,清静无染,无喧哗,无尘埃,无噪音,静谧恬然,美不胜收,把它比做世外桃源也不过分。那山光水色,那花妍鸟语,千般幽雅,万种风情,把自然的神奇造化和人工刻意修饰融为一体,增光添彩,分外妖娆。主要景区有桂花崖、虎啸峰、菊花涧、植物园、鬼门关口、镇鬼塔、跌水潭、清泉瀑、九阶水、小鬼把门、蘑菇石、鬼门关。

颉河,又名陇头水,也称瓦亭河。位于六盘山东麓、固原瓦亭梁西侧的大湾、什字路、蒿店3乡(镇)的各条山沟。东南流,经瓦亭,越三关口,至甘肃平凉入泾河。在保护区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高差841米,常年流量0.92立方米/秒,出口处最大流量634立方米/秒。这条河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虽流长29.8公里,但河流所经之地,都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有“西塞江口”“关中屏障”“左控五原,右带兰会”之称。尤其上游支流的瓦亭河更有名气,被称为“陇头水”,其流经位置险要,汉时在河畔设瓦亭驿,山头置有烽火台,以此为关口要塞,被誉为“萧关锁钥”“控扼陇东”,自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重兵扼守。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14万骑兵与北地郡都尉孙卬战于萧关,孙卬战殁,成为朝廷重大事件。汉武帝北巡时也在萧关查看了地形,悼念孙卬的丰功伟绩。司马迁在《史记》里多次提到“北地都尉卬”,并将孙卬的丰功业绩当做重大历史事件加载传记。西汉末年,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北游安定(今固原)时,专门凭吊了孙卬殉职的萧关。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羌人南下,东汉王朝自秦川发兵,抵御交战于颉河两岸,烽火烈烈,刀飞戈舞,鼓声低沉,战马哀鸣,横尸河旁。难怪《汉乐府》哀声叹道:“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历史进入唐朝之后,唐朝官兵与吐蕃亦交战于此,狼烟烽起,战马嘶鸣,刀光剑影,血染铁衣,正如诗人李白所写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旁。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将士疲惫,战马锐减。而朝廷还不断增兵于陇头颉河之岸,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湍湍颉河水,中有多少壮士泪,“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诗人罗隐的这首诗具体地写明了颉河两岸远征之人的哀叹之状。为戍卫边塞,无论炎热酷暑,或天寒地冻,或大雨瓢泼,或风沙弥漫,远征之人沿河北上,河里水声潺潺,岸上人声哀泣,诗人王建叹道:“陇水何年陇头别,不在山中也呜咽。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陇底闻人声。”宋时,颉河上游的支流瓦亭河畔战事吃紧,宋与西夏交战不宁,瓦亭成了重要防御关口,城墙则加固,兵员亦增加,昼防夜守。众将士望着东去的河水,无不思念远方亲人,对此诗人陆游曾写诗:“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枕绿枕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坐起泪数行。”明清时,中原王朝屡屡出兵与鞑靼、瓦剌交锋于此,金戈铁马,常常驰骋河畔。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越过颉河北上,红旗飘飘,“不到长城非好汉”,给颉河两岸撒下了革命火种,红了陇东天地一片。

而今颉河水,再不是旧模样,青春焕发,面目一新,水流清清,碧波粼粼,两岸绿树葱葱,麦浪滚滚。沿河有固原市六盘山水泥厂和原州区水泥厂,烟囱矗立,马达隆隆,造福于民。银平公路伴河而上,电气化宝中铁路穿隧道、越峡谷,沿颉河飞驰。这些,都交织成了时代的光环。

大海子,大海子位于白云山。属于“天池”地貌,它和新疆的天池、云南的滇池等相似,是一种高山湖泊。它的形成和六盘山一样,是在中生代晚期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小盆地”,四周山体阻隔,“盆地”四周6个自然形成的泉眼向上泛水。天长日久,泛出的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山上非常壮观的“湖泊”,当地人把这种高山湖泊叫做“海子”。大海子四周山上挺拔的华北落叶松、华山松及天然桦树密布,蔚为壮观;中间是面积为30余公顷的草甸,似一块绿色地毯,四周的泉眼向上泛水,使绿色草甸在碧波中显得宁静秀丽;成群的牛羊在海子中悠闲地吃草,构成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画。置身其中,青山、碧水、绿草、牛羊所形成的场景和流水、山雀、松涛声,能充分让人体验“山静林更幽”的感觉。

溪流,六盘山群峰逶迤,林深草厚,造就了天然降水丰富,沟谷深涧,无处没有水,到处溪流潺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湿岛”,也是溪流王国。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虽仅占全自治区的2.4%,但保护区水资源占全区总量的28.5%,几乎占到1/3。其中东侧的泾河水系每平方公里产水2.19亿立方米,西侧的葫芦河水系产水0.34亿立方米,而这些所产之水多以溪流的形式汇集成河表露于地面。六盘山森林公园的溪流主要分布在六盘山腹地的青杠嘴、美高山、马尾巴梁、大雪山一带,而二龙河、小南川、香水峡、花崖沟、扭门沟则是最密集区,为溪流之冠。这里山势陡峻,落差大,一派高山流水之韵。有的如丝如缕,淙淙在山崖垂挂;有的似素绢薄纱,潺潺在密林间飘动;有的如银蛇,汩汩在沟壑间蜿蜒斗行;有的如罗绮,哗哗在峡谷中舞动。“山是碧玉簪,水是青罗带”在这里展现。

老龙潭,俗名“泾河垴”。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出山,流经宁夏、甘肃和陕西,惠及两岸人民。这里山环水抱,山势狭窄,峭壁嶙峋,崖势曲斜而陡,水势汹涌,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不到2米宽的石槽里,水浪击石腾飞,风吼雷鸣,正如民国《化平县志》所载:“峡内百泉涌出,前汇为潭者三,每潭左右山环抱,中开如门顺流而下,各相距半里许。中潭圆形,阔约两丈,深不可测,上下两潭一方一圆。山西岸,昔有龙神祠,经同治兵燹其址荡然。”老龙潭由头潭、二潭、三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潭由两个葫芦形的水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似“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两岸高山对峙,峭壁倒影,蓝天白云相衬,是一处山峦掩映的高山平湖式的钟灵独秀的高原景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和《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潭内红色的石头,相传是龙王的血。老龙潭流出的水一泻千里而清澈不污,由此而引发出了“泾渭分明”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乾隆皇帝对此非常感兴趣,派胡纪谟亲往泾水源头考察,并将考察结果撰写成《泾水真源记》一文呈皇帝御览。胡纪谟还赋诗:“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赞美老龙潭百泉相汇,碧潭相连,景色奇绝秀美。

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松茂,流水清清。这里的三眼古潭似块块宝镜,映照天光。石潭两侧危石绝峭,龙门瀑布飘然垂挂,每逢春夏季节,波光暗绿,碧潭浪滚,林海深处烟雾弥漫,飞瀑直泻。峡中石峰林立,钟灵独秀,清冽泾河水穿潭而出,似银龙腾舞。近看怒涛巨浪腾天,银花四溅;远眺,飞泉激石似浪卷竹帘,有诗赞云:“峭崖硊壁,腰吐流霞。悬崖匹练,浪蹴飞花。幽宫咫尺,实生龙蛇。”一表壮观之韵。

1939年,海固回民暴动的农民军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血洒老龙潭。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中,西北局组织中共海固工委、陇南工委及回民骑兵团300余人组成西征大队,在六盘山区迎接中原野战军王震部队359旅突围,向陕甘宁边区进发。在泾河源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中,工委委员魏志义等人牺牲。1992年7月1日,泾源县人民政府在老龙潭修建的烈士纪念亭,既弘扬了革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为苍翠凝绿的老龙潭融进了人文景观。主要景观有烈士纪念亭、龙潭飞瀑、斩龙潭、龙潭水库、龙爪峰、龙尾潭、泾水八渡、又一村、观龙台、龙潭观鱼等。

瓦亭泉,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原州区什字路镇瓦亭村南。民国《固原县志》载:“在县南90里,瓦亭西城处坎下,开凿年远,发水如珠跳,民间汲饮者甚众,清可鉴影。”由此可见,瓦亭泉历史悠久。这眼泓水,泉口广阔,水清旺盛,如丝如缕的小水柱,从泉底沙粒中汩汩冒出,翻涌着密集的小水泡,似水在锅里沸腾不息,故而人们又唤做“百眼泉”。这眼泉水旺清澈,味爽可口,并溢出泉外成一小溪,汇入瓦亭河。此泉还有一景观,每天清晨,泉水不时冒热气,缕缕如烟,飘拂袅袅,尤其隆冬季节,热气更盛,蒸蒸如云。正如清固原知州王学伊在宣统《固原州志》所言:“瓦亭城南门外有一暖泉,不时冒热气,汇入大渠。余与守备张廷栋合力辟其东南荒地,种杨柳数千株。每当雨止,烟云蓊郁,试依堞楼眺之,亦可作一幅烟岚图。”

瓦亭泉不只水势涌冽,清爽可口,而且与瓦亭古城相映成辉,古韵幽幽,情趣横生。而今银平公路与宝中铁路相汇于此,旧貌换新颜。重重叠叠山,平平直直路,叮叮咚咚水,高高下下树,清清秀秀景,年年月月新。

香水泉,位于泾源县西峡水库坝下西南侧的香水河畔。水清湛湛,味咸美可口,长期以来,村民以水充盐食用,故称“香水泉”。以此为缘为荣,称其香水庵、香水店,峡名香水峡,河为香水河,镇为香水镇,名蜚百里。

香水泉沿口不大,泉底水势旺盛,一股水注如臂,从泉底沙粒中涌出,汩汩声宏,溢出为溪,汇入香水河。香水泉水势泓旺,味咸可口,清冽洁净,每天清晨水冒热气,青烟缭绕,待到寒冬天冷时,热气大冒,如釜上蒸云,缭绕不散,古称“龙池”,亦为“龙泉涵碧”,为泾源八景之一。民国《化平县志》记:“县西香水店(宋称香水亮庵),有泉一窟,水飞澄碧,深不见底,相传为昔年之龙池。”且有诗曰:“花飞绝磴,溪涨前湾。淼淼池水,淡淡青山。他日化雨,为福人间。”

今日香水泉,水清泉更旺。出水量每日平均140立方米。经化验,水中含锌、锶、锂、碘等元素,为优良的矿泉水资源,大有开发利用价值。可造福于民,惠及一方。

黑水泉,一名黑水湫,又名龙王湫。位于六盘山西麓隆德县山河乡新庄村西。古时泉东侧曾有一座龙王庙。

黑水泉,在新庄村西一片草滩之中,周围丰草碧绿,草根水漫,地表水接近地下水,生长着茂密的冰草和索索草。实际这是一块草灰湖地,足一踩上去水即淹没脚面。水分充足而丛草茂盛,年旷时久,丰草的根、茎、叶污烂成腐殖质,这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变成了深灰色的沼泽土(缁泥土)。这种土质遇水浸则变为黯黑色,黑水泉正好处在这种黑色的缁泥土中。泉口阔圆,看上去黑洞洞的,似深不可测,森森可畏,加之龙王庙在侧,给黑水泉披上了神秘色彩。

黑水泉虽恶名在外,但水势旺盛,永不干涸,且溢出泉外,自成一条小溪。无论冬夏或春秋,每天清晨,泉水冒热气,隆冬雪飘冰封时,因温差大而热气更盛,有如蒸云。水在泉中虽似黑色,但汲到桶中则清澈见底,温馨融融,清香爽口,沁人心脾,故引来不少文人赋诗赞美。明平凉巡抚赵时春览泉胜景,即赋诗赞曰:“空山古庙绕寒泉,想见龙潭不纪年,莫汤渊潜空自守,疑乘云雨共飞骞。”黑水泉水不仅甘甜爽口,而且其周围秀色佳景常常表露于诗人笔端,清康熙隆德知县常星景赋诗赞曰:“环山为其岸,在昔肇嘉名。气象自深严,肯作淙淙鸣。寂缘渺无属,烟月或与盟。胡能悦幽独,虫鸟亦友声。有时延晨曦,绀碧漾空明。否则皱微飔,翠漪一亦清。”这首诗逼真地反映了黑水泉的秀丽景观。

据传,在几百万年前,通往山河镇的盘龙山上有一条巨龙,经常盘踞在此山。它那大而长的尾巴一直延伸到水沟坝的水源处,头一直伸到盘龙山的最顶峰。龙身的周围满是森林。据说,这龙是森林中的一条红蛇变的。原先,这条红蛇经过了百年的修炼,终于修炼成精,变成这条巨大的黄龙,盘踞在山上,待到吃上九十七头野兽以后,才能上天。

在那一望无边的林海高山中,巨龙终于已吃了九十五头野兽,就在这龙胜利在望之时,从南方迁来了一大批人,他们在这里砍伐森林,准备建筑房舍,修建庄园,开山种地。有一天,突然,一个晴天霹雳,一霎时,雷电交加,乌云滚滚,大雨倾盆,真是:“缸壮牛毛稠,三点一涝坝”。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稍一摆尾,就震得山摇地动,天昏地暗。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家伙在兴风作浪。于是这一群人为了驱除祸害,经过长途跋涉,翻过九十座大山,蹚过九十条河流,磨烂了脚跟,跑弯了腿,熬过九十九个白天黑夜。终于在一座苍松翠柏掩映的南山上,找到了一位降龙伏虎的老人——南仙道长。但见,他长须飘飘,脚踩红云,手握一把方丈剑,杀气腾腾,那威风劲甭提也不亚于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老者腾云驾雾,不多时,便来到了盘龙山地带。他老远看见那凶神恶煞的巨龙,口中念念有词,手挥方丈剑,大喊一声,此声音如洪钟声震大地。一场激烈的肉搏战开始了,打得难解难分,但见那巨龙忽上忽下,犹如流星飞舞,如狂风吼鸣。那道长也毫不示弱,挥舞着方丈剑,呼呼生风,寒光闪闪,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直杀了三天三夜,巨龙终于被道长拦腰一剑,尸分两段,血流成河,染红了山川。所有血淌过的地方,草木皆死。一时间,好端端的大森林一日之内就变成了今天光秃秃的红山。龙的尾巴被斩落到水沟坝的深渊里。从那尾巴的后窍喷出了一股黑水,那就是龙尿尿。龙尿苦得令人作呕。从此,它就在这儿日日夜夜,发出潺潺的流水声。人们为了追溯那位斩龙的老者,便给这条流水起了个名字——黑水泉。

今日黑水泉丝毫未减昔日旺盛之气韵,甘甜之美味。酥酥泉水不只养育了一方生民,还承担着山河乡淀粉厂大量用水,为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于民。

暖水泉,顾名思义,泉水不只水势旺盛,因而且冒热气,而命名之。以此为荣,河为暖水河,村为暖水村,而名扬六盘山下。暖水河位于泾源县惠台乡暖水村,在村东的土丘下有一窟泉水,宏大而深,水注如杖,从沙石中喷涌而出,形若蘑菇,不停地冒起水泡,“嘟嘟”作响,泛出一道道、一圈圈涟漪水波,清澈见底,味爽可口。每天早晨,不时冒出缕缕热气。而到隆冬季节,热气腾腾,云烟缭绕,古有“暖水蒸云”之称。民国《化平县志》载:“暖水在县西北20里,水出甚温,蒸蒸如釜上气。至若春夏,清澈多云,饭后即散。每占云雨,望云物必。以是为首,绚为奇观。”描述了暖水泉的胜景。

暖水泉因热气生成的“暖水蒸云”,可谓泾源县的一大景观,被载入志书。民国年间,地方鸿儒张逢泰赋诗胜赞四周之景曰:“蛙鸣春雨,柳弄青烟。万光千色,南陌北阡。一声啼鸟,月满前川。”这就是说,每到春夏季节,暖水泉周围,蛙声阵阵,细雨绵绵,杨柳依依,烟雾岚岚,水光山色,辉映田间,声声鸟鸣,月满山川。暖水泉的秀色在诗中表露得淋漓尽致。

暖水泉是优良的矿泉水资源,大有开发价值。

楼房沟泉,在泾源县黄花乡楼房沟村。出露于六盘山群李洼峡组构成的向斜核部。含硫化氢硫酸钠型低温医疗矿泉,涌水量163.4吨/日,水温27.3℃,属低温地下热水。硫化物总量(以H2S气体含量计)4.01毫克/升。含锂、锶、溴、硼等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用于浴疗和饮疗,是宁夏境内目前绝无仅有的硫化氢医用温泉。矿化度1.9克/升左右,总硬度14.51~15.01毫克/升,PH值9.2。

峡山凉水泉,位于隆德县城南25公里与泾源县交界的青杠嘴梁东侧的峡山豁口处。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海拔2847米高的峡山凉水泉就是如此,可谓六盘山泉高之冠。泉旁有一大道,是古时西出陇山,通往陇右丝绸古道上的一条重要道路。泉之东侧营房台上,曾有清咸丰八年(1858年)修建的雷祖庙一座,常年香火不断,后毁于地震。1956年新修的隆(德)泾(源)公路从泉旁通过。此泉在一岩石坎下,清爽可口,冬夏水势旺盛,下流成一大池,明明如镜,永不干涸,给过路行人以琼浆玉液,解除旅途困乏。正如唐诗人高适在《登陇诗》中写道:“山股遥飞泉,泓澄傍岩石。乱垂寒玉条,碎洒珍珠滴。澄波涵万象,明镜泻天色。有时乘月来,赏迹还自适。”

玉皇泉,位于隆德县城南15公里的山河乡山河镇对面,有一座森林茂密、气势雄伟的山名叫盘龙山,在山脚下集贸市场之东有一清澈见底、汩汩直冒的泉水,香甜可口,名叫玉皇泉。要说它的得名,还有段不寻常的来历呢。

相传,在元朝不知哪个皇帝的叔老子,叫赖王,在宫内害了一身的疮,浑身烂得血水淌,经不少名医治疗,都未治好。当朝皇帝怕治不好叔王的病,还会传染给百姓,将遗患无穷,于是就给赖王拨了三千人马,叫他带上到全国各地去云游治病。

赖王带了人马,走了好久来到山河镇,住在一家店房内,把人马扎在盘龙山下。天黑了,赖王浑身疮痒得心里难受,要水洗身。店房掌柜的派人打来了那个泉的水,烧热后端给了赖王。赖王洗后,顿时觉得浑身上下不痒了,心里舒服多了。第二天发现疮上血水也不淌了。他连续洗了三个晚上,浑身的疮收了顶,结了疤。他又坚持洗了半个多月,身上的疮全好了。他便将此事上奏给皇上,说明这眼泉水的妙处。皇帝看了后龙心大喜,即发来圣旨,御封这眼泉叫“玉皇泉”。

湫泉,位于隆德县城南10公里的陈靳乡翟家庄庙山下。奇异的庙山草木茂盛,山势钟灵独秀。山下黄土层中冒出一泓泉水,一年四季清澈粼粼,永不干涸,人们叫它湫泉。“湫”是水潭之意。说起此湫泉还有一段迷人的传说。

老龙潭瀑布。老龙潭山崖峭拔,地势险峻,在其深处溪流密布,流连湍急,山高落差大,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瀑布。较为大的有二龙河瀑布、鬼门关瀑布、凉殿峡瀑布,最壮观的是老龙潭瀑布。其位置在老龙潭第三潭山高处的悬崖上,高达数十米,宽五六米。

越过龙潭瀑布,远远望见山谷悬崖上有一瀑布高挂龙门,水势汹涌,从半空中泻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大有一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韵。石击浪飞,抛珠溅玉,像天仙玉女从天穹中撒下无数洁白的珍珠,晶莹耀目,冲天飞舞。走近瀑布,向山上望去,水珠似云雾,白茫茫,雾蒙蒙,飘浮在山腰。谷风习习,阵阵吹来,水珠又像雪星,轻轻盈盈迎风飘荡。若登临对面山崖上去望,洁白的水珠如丝如缕,如烟如雾,飘浮于山间。其水声如雷似吼,如虎似啸,演奏着一曲千古绝唱。若驻足山崖之上,顺瀑布向山下望去,水势滔滔,奔腾而下,在谷底与岩石相撞,浪花一次次、一层层摔出好远,飞飞扬扬,银珠四溅,激起千堆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经过折射作用,五光十色如霞似锦,绚丽灿烂。正如古诗赞云:“峭壁硊壁,腰吐流霞。悬崖匹练,浪蹴飞花。幽宫咫尺,实生龙蛇。”描述了瀑布的壮美之势和神秘色彩。

现在,从龙潭水库通往龙潭电站的水渠上,架起一座渡桥,滚滚渠水从桥上流过,热心的建筑工人,匠心独具地从桥侧引出一条人工瀑布,水飞激扬,悬空高挂,凌空飘下,与龙潭瀑布遥相对应,相趣成辉,分外妖娆,分外妩媚。

炭窖沟瀑布。位于老龙潭南侧二十间房(龙潭林场)之南的密林深处。这里峰峦陡峻,林深静谧。在山峰的高处有一溪流湍湍而下,流至山腰危岩的重叠处,水流波面呈扇形张于石壁上,形成一荡三跌之瀑布,水波面如同一条素绢三褶张于岩石上,松柏、峭石、瀑布相映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里展现。奇异的是溪流转而行至山崖边,戛然又展开,水浪从陡峭悬壁上,轻盈盈,荡悠悠,碧空垂挂。腾空的水浪,摔在岩石上,飞珠溅玉,一派的仙界画屏。

胭脂瀑布。位于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东胭脂河畔。这里背依崆峒山,襟连沙南峡,发源于美高山的胭脂河,一出山就急急湍湍,蜿蜒而来,流到羊槽梁峡谷深处的断崖上,水流波面突然展开,从40米高的断壁绝崖上腾空跃起,飘然垂下,似一块洁白纱幔崖头悬挂。缕缕水浪击撞在谷底岩石上,卷起簇簇雪莲,飞起渺渺烟雾。奇异的是距此处不足30米的地方,竟然秀挂着三处方向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组成一个瀑布群,相互连缀,相互对应,景观离奇,妙趣横生。更为美妙的是,这些瀑布所发出的响声,一唱一和,音韵和谐,演奏着神奇的交响乐。

img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