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庙释奠礼仪

孔庙释奠礼仪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孔庙释奠礼仪在中国传统社会,释奠礼仪是统治者尊重儒家学术传统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儒生士大夫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10]其他史料也能支持释奠礼仪建立于曹魏时期的说法。学者们对唐宋时期的孔庙释奠礼仪已有深入的探讨。[19]史睿以孔庙释奠礼仪为主要例证,探讨了北周后期至唐初礼制与学术文化的互动关系。[22]周愚文分析了包括孔庙释奠礼仪在内的宋代学礼。
孔庙释奠礼仪_事邦国之神祗——唐至北宁吉礼变迁研究

第一节 孔庙释奠礼仪

在中国传统社会,释奠礼仪是统治者尊重儒家学术传统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儒生士大夫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儒家经典中有释奠礼仪的内容。《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5]此处的释奠礼仪是在立学和四时举行的。《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6]这里的释奠礼仪是天子出师前后一系列祭祀礼仪中的一项。唐代大儒孔颖达对《礼记》中的释奠礼仪作了概括:“凡释奠有六:始立学释奠,一也;四时释奠有四,通前五也;《王制》师还释奠于学,六也。”[7]我们可以看到,经典中的释奠礼仪行于学校,主要用来祭祀先圣先师。[8]郑玄对先圣和先师进行了解释:“先圣,周公若孔子”;“《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億可以为之也”。[9]

帝制时代的释奠礼仪究竟何时建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我们无法找到比曹魏正始二年(241)更早的记载。[10]其他史料也能支持释奠礼仪建立于曹魏时期的说法。例如,《晋书·礼志》:“礼,始立学必先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用币。汉世虽立学,斯礼无闻。”[11]唐代贞观年间,许敬宗也声称:“秦、汉释奠,无文可检。”[12]高明士曾经推测释奠礼仪出现于汉代,[13]但是他并没有对上面两条明确否定汉代有释奠礼仪的史料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松浦千春认为,汉代是释奠礼仪的前夜,可能已经有类似的仪式,但是释奠礼仪是到了魏晋时期才系统化的。[14]他的看法恐怕比较接近事实。东晋太元十年(385),朝廷在太学之内设立孔庙,作为专门举行释奠礼仪的祭祀空间,于是孔庙与释奠礼仪结合起来。[15]在开元十九年(731)武庙释奠礼仪建立之前,释奠礼仪与孔庙释奠礼仪是等同的。

学者们对唐宋时期的孔庙释奠礼仪已有深入的探讨。多贺秋五郎主要分析了唐前期南学与北学的竞争对孔庙释奠礼仪的影响,对皇太子与这一礼仪的关系亦有所涉及。[16]高明士对孔庙礼仪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取向:一是从教育史的角度探讨孔庙如何与官学结合而形成庙学制度,并促进东亚教育圈的成立;[17]二是探讨汉唐时期以孔庙为代表的道统庙制与以宗庙为代表的治统庙制之间的消长关系。[18]黄进兴对中华帝国孔庙祭祀的研究涉及唐宋时期的情形,主要侧重于学术思想的变化对礼仪制度的影响。[19]史睿以孔庙释奠礼仪为主要例证,探讨了北周后期至唐初礼制与学术文化的互动关系。[20]中野昌代探讨了唐前期的孔庙释奠礼仪及其对奈良时代日本礼制的影响。[21]雷闻通过孔庙神位使用塑像和画像的现象,探讨了唐代孔庙释奠礼仪的神祠色彩。[22]周愚文分析了包括孔庙释奠礼仪在内的宋代学礼。[23]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对唐至北宋时期的孔庙释奠礼仪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这一课题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这一礼仪性质的改变和在五礼体系中位置的固定,正是过去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而我们意欲深入探究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