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济源西关学校五年级

济源西关学校五年级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县革委通知:新丰中学体制下放,归所在地新丰人民公社革委会领导,并改名为新丰人民公社中学。1978年7月3日,新丰公社中学革委会撤销。1979年4月县革委会决定将新丰人民公社中学改为嘉兴县新丰中学,由县直接管理。
中学教育_新丰镇志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新丰中学

新丰中学创办于1956年8月,校址在新丰镇中市育前路7号,前身为嘉兴第五初级中学,设在新丰区中心校内,属“戴帽子”初中。首任校长由新丰中心校校长詹镇华兼,招收两个班级,学生112人,教职工7名。因校舍没有,1957年下半年老生一半转到王店中学,一半转入新塍中学。

1957年上半年开始建造校舍。建校初,组织师生从事义务劳动,建造教学楼、宿舍、食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并在荒地上开辟操场。1957年和1958年继续分别招收两个班,学生达216名。1958年春搞“大跃进”,师生忙于建高炉、办农场和畜牧场,组织学生参加工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58年8月,命名为嘉兴县第八中学,校长吴引生,1960年正式毕业首届初中生,时设7个初中班,学生351名。

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随着县级行政、管辖区的变动和学校设置网的调整,嘉兴县第八中学更名为嘉兴县新丰中学。1966年5月,“文革”开始,“文革”动乱波及学校,红卫兵上街“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同年9月,首批红卫兵参加大串联,学生组成名目繁多的造反组织,“派仗”时起,校长及部分老师受到冲击,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行政机构瘫痪。

1968年9月2日,当地公社组织的工贫宣队进驻学校成立校革委。根据县革委通知:新丰中学体制下放,归所在地新丰人民公社革委会领导,并改名为新丰人民公社中学。虽提出“复课闹革命”,但教学秩序仍然十分混乱。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制止了“文革”动乱,学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1978年7月3日,新丰公社中学革委会撤销。1979年4月县革委会决定将新丰人民公社中学改为嘉兴县新丰中学,由县直接管理。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后,学校管理体制重新健全,积极提倡文明校风、教风、学风,使学校教育逐步走上正规。1981年3月撤销县建制,改设嘉兴市,嘉兴县新丰中学改名为嘉兴市新丰中学,并确定为嘉兴市(县级)重点中学,重点配备领导,配备师资和生源。当时还连续4年办了高复班,有不少学生通过高复考上了大专、本科。以后几年因市教育局举办高中联办班,抽调了部分师资和优秀学生,故重点中学帽子摘掉。1983年8月,嘉兴市在市区本级设城区和郊区,学校归郊区文教局管辖。1985年9月10日,在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市政府授予朱伏川等两名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荣誉证书。1987年9月,完成了中学教职员工的职称评定工作,1988年9月,正式批复评定中学高级教师6名,中学一级教师9名。同年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1990年,设高中6班,初中两班,计8班;高中生250人,初中生96人,计346人。教职工67名,其中专任教师50名。学校占地面积14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32平方米。后又新建实验大楼1幢,教工宿舍5幢,学生宿舍4幢,翻建食堂,扩建田径场,拥有200米环形跑道,并浇成水泥篮球场两个,至1999年全校占地面积160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1.1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8140平方米)。1999年12月起,学校由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为市属中学。2002年规模为21班,学生1016人,教职员工84名,其中专任教师68名,现任校长金玉荣兼书记。

新丰中学自创办至1969年为初中3年制学校,在“文革”期间贯彻“学制要缩短”的指示,改为两年制,1980年复改为3年制。1973年开始招收高中生,学制为两年,成为初高中完全学校。1986年高中由两年制改为3年制,1991年与1992年因生源减少,高中停招两年,多余教师18名下派到各乡镇中学任教。因此,学校在1993年、1994年两年无高中毕业生。两年后,又恢复高中招生,下派教师仍回校任教。1999年起,不招初中生,将初中下到镇中学,有8名教师下到镇中学任教,新丰中学成为纯高中学校。至2002年,学校已有46年历史,共培养初中毕业生5800余人,高中毕业生近4500人。从恢复高考后计,有500多人考入高等院校,200多人考入中专、技校。

近10年来,新丰中学先后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集体,2001年被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同年6月还被评为嘉兴市国防(人防)教育合格单位。

教职员工中先进个人不断涌现:先后有20多人获得省、市、区级先进个人。1995年至1997年,冯耕夫、宋之江、许镇华分别获省级春蚕奖;1997年金玉荣获省级“教坛新秀”和“省中学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1998年至2001年有张锦荣、唐月根、邵毓君等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和市级德育先进个人荣誉。

新丰中学校级领导,历任校长或副校长全面主持工作的先后有如下几位:

詹镇华、张梅春、屠慥惇、吴引生、秦聿明、徐闿、赵忠良、蔡济襄、姜燮荣、冯耕夫、朱伏川、宋之江、陈金祥、方月明、张锦荣、金玉荣共16人。其中徐闿从1963年3月至1969年9月是副校长全面负责,又从1971年3月至1981年8月先后任负责人、校长,计有17年之久;赵忠良和蔡济襄是“文革”期间革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学校工作。

历任书记或副书记全面主持工作的先后有如下几位:

吴引生、屠慥惇、赵贞良、秦聿明、徐闿、蔡济襄、姜燮荣、姚慎玉、朱伏川、宋之江、许镇华、张锦荣、金玉荣共13人。其中徐闿从1963年6月至1969年9月是书记,又从1971年3月至1981年8月,先后任副书记全面负责和书记,计有17年之久;蔡济襄属临时支部书记。

新丰中学有校办厂,创建于1974年8月,由龚一平负责。宗旨为开展勤工俭学,改善师生福利。利用两间空余教室作车间,为嘉兴电子仪器厂加工生产压电扬声器。靠10多把电烙铁起家,组织学生学工,每班每学期一般安排一周时间,月产扬声器3万只,到1980年共生产160多万只,加工收入达12万元。1976年,增设了机修车间和教学幻灯片制片车间,为社会修理电动机、水泵、电风扇;生产染印法彩色教学幻灯片。制片车间年产物理、地理、数学教学幻灯片7000多套,计5万多张,经国家教育部电化教育馆审定向全国推广发行。1979年,又生产电视屏幕彩色滤色片,年产10多万张,远销多个省市,列入了嘉兴五金交电化公司计划经销产品。同时筹建印刷车间,生产塑料袋和彩色商标。1984年后,扬声器、幻灯片相继压缩停产,增添彩色印刷机,增加纸张和校簿业务。随着业务扩大,厂里领导力量加强,职工增多,配有在编人员5名,教师7名,临时工8名;僻有专用厂房,达1000平方米。最高年产值1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

1998年后,根据上级要求,校办厂实行转制,由原校办厂会计高庆溥以5万元资金购进,转为个私企业。

二、新丰镇中学

新丰镇中学创办于1984年8月,本部校址设在项前村东方红学校内,分部在镇北学校。两处共8个班级,420名学生,教职员20名。首任校长徐根发,书记何志荣。1987年9月,在新丰镇东市民丰村征地12.9亩,建造起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1069平方米,投资21.7万元。镇中学有9个班级,450名学生,33名教职员,由于生源容纳不下,在东方红、镇北还各设1个班。1992年9月,净相乡并入新丰镇,新丰镇中学本部设在原净相乡中学,原镇中学为分部,校长张志松,书记吴子文、何志荣。1998年9月,竹林乡并入新丰镇,本部仍设在原净相乡中学,原竹林乡中学也设为分部,校长徐安昌兼书记。2000年8月,新丰镇中学易地新建于镇东民丰村,与中心小学东西为邻,征地85亩,建造教育教学和后勤用房共19677平方米,修筑了400米环跑道,规模为42个教学班,总投入1700余万元。2002年,设有初一年级11个班,初二年级11个班,初三年级14个班,共36个班级,2080名学生,在编教职员工117名。拥有电脑房、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音、体、美均有专用教室,实验室9只,是首批列入秀城区示范性窗口学校。学校校风:团结、勤奋、开拓、创新。树立质量意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研创新,拓展教学内涵;面向学生主体,创教师之导。近两年升入重点中学达10%—20%;进入普高在80%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现任校长、书记徐安昌。

新丰镇中学校级领导,历任校长有以下4位:徐根发、张志松、周来法、徐安昌。历任书记3位:何志荣、吴子文、徐安昌。其中徐根发从1984年6月至1992年8月,担任校长8年;何志荣从1984年6月至1998年8月,担任书记14年;张志松先后升任秀洲、秀城教育局副局长,嘉兴电大副校长。

新丰镇中学先后将净相乡中学、竹林乡中学并入。

二所中学概况:

1.净相乡中学 最初于1968年8月,在净相公社中心学校和黎林庙两处开办初中班,俗呼“南中”和“北中”,各有2—4个班。南中负责人李新民,北中负责人张达飞。1984年6月,建制为净相乡中学,首任校长陈连荣,书记张甫根。1986年3月,净相乡政府在黎林庙征地18亩,建造教学楼1400平方米,投资28万元。规模为9个班,学生386名,教职员31人。1992年8月,并入新丰镇中学,校舍作为镇中学本部,并入前,校长陈连荣,书记吴子文。2000年8月,全部迁至新丰镇中学,校舍改为黎林禅寺使用。

2.竹林乡中学 最初于1966年创办,时为农业中学,校长李德畴。1968年9月,改为公社普通初中,负责人王海木。1984年6月,建制为竹林乡中学,首任校长高来法,书记王海木。1989年9月,竹林乡政府在竹林镇东侧,征地18亩,建造教学楼1400平方米,投资32万元。规模为9个班,学生350名,教职员28人。1998年8月,并入新丰镇中学,校舍为镇中学分部。并入前,校长朱宗林,书记吴子文。2000年8月,全部迁至新丰镇中学,校舍划拨给竹林完小使用。

三、新丰镇附设初中

农村附设初中始于“文革”期间,为解决农民子女入初中难而开办,附设于各公社中心小学和有关大队完全小学内。学制为两年。

新丰公社除新丰中学(即八中)以外,最早于1968年8月,在林金、乌桥两大队联办的立新学校和随后的项前、观丁两大队联办的东方红学校开设附设初中班,各1个班,学额均在30名左右,教师与小学部统一安排,各配一个半教师。净相公社于1968年8月分别在净相公社中心学校和黎林庙两处开设;竹林公社于1968年8月开始把农业中学改为普通初中。至1976年下半年,附设初中达到高峰,3个公社除了塘北塘南两个水产大队外,基本上个个大队开设初中班。以塘北新丰公社为例,其附设初中学生有:新建学校2班63人,立新学校2班99人,东方红学校2班108人,杨庄学校1班40人,民丰学校1班41人,荣耀学校2班73人,红卫学校1班41人,镇北学校1班32人,胜利学校2班64人,繁荣“五七”学校2班92人,共有16班,653名学生。1979年下半年开始收缩,新丰公社还剩5处附设初中:新建2班68人,立新2班85人,东方红3班128人,荣耀2班98人,镇北4班167人。1984年上半年,新丰镇中学还是附设于东方红学校4班205人,荣耀1班43人,镇北2班92人,共7班340名学生。当时区属新丰中学在新丰招收初中6班,300余名学生。净相乡中学仍附设在净相乡中心学校和黎林庙,竹林乡也尚未集中。1984年8月,由郊区政府决定,分别建立新丰镇中学、净相乡中学和竹林乡中学,附设初中的历史宣告结束。但由于校舍来不及新建,新丰、净相、竹林3所镇乡中学均设有分部。直到1986年8月,净相乡中学率先合并,新丰镇中学于1987年8月合并,竹林乡中学于1989年9月合并,至此,延续20余年的附设初中,才真正从硬件软件上完全撤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