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地质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提升地质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时间:2022-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动力。对教师创新素质进行综合考评,如教学工作是否及时补充了前沿科学知识、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是否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中崇尚个人尊严与独立的文化元素不断地融入中国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产生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阻碍创新的因素在逐渐减弱。新一代父母文化程度的提升促使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更加的开放与自由,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好成绩”,只喜欢“乖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与创造天性。鉴于文化稳定性,家庭环境的复杂性,本研究主要从学校教育提出一些可行的参考性意见,希望对提升地质学专业大学生创造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层面

1.变革学校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方向,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不利影响,也会阻碍学生发展课外兴趣、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拓展视野,这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学校要树立发展性评价观,采用全面的评价体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以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解放学生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将分数改为等级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力表现计入学习成绩或作为加分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同时对于学生的表现可以建立学年综合素质档案,包括学生的诚信记录、参加活动的记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记录、志愿者服务记录、实习记录等,记载学生学年度的综合性动态表现。除此,现在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评价体系、评等级职称而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从而导致一些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因此,学校也可以对老师的评价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促进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与学生方面。

2.建立创新文化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其中,教育环境,特别是大学教育环境十分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应保护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动力。宽容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与感情,使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地表达自己,学校营造出来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访谈发现,学校现在已设立了一些科研与创新的平台,这些平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了平台就要学会利用平台,学校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与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激情。

二、师资队伍建设层面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指导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本科生教育来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科学思维方法和地质工作思维方法的传授及渗透较少,而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时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创造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动机。与此同时,老师也应注重自身的创造力培养,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更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此外,老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创新,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并提供学术资源及支持条件。

学习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基于老师指导下的发现。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加强教师培训,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他们充分参与研究,从师资源头上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教师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对教师创新素质进行综合考评,如教学工作是否及时补充了前沿科学知识、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是否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建立教学与教师激励机制。教学质量提高与否的关键是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要执行高水平的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的制度。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是教师考核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把一票否决制引入到教师工作考核中。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社会的一些浮夸风气和对名利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动摇潜心做学问的意志,逐渐腐蚀着人们的梦想,使得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很多学生只是随波逐流,受环境的影响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功利性太强,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创造力潜能的发挥。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梦想教育,让学生们有追求卓越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老师应该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树立追求学术卓越的梦想。梦想是一定意识里的追求和渴望,是大学生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梦想是大学生奋斗的动力源泉,促使大学生坚信自己的信念,保持完成理想的欲望,不断开拓,进行创造。梦想还为大学生提供奋斗的目标,是他们努力的方向,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了梦想才会去追逐,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才能克服困难,努力做到最好,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三、学生层面

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对于大学生专业学习,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术前沿,为创造力培养、积累知识都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现在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不足、阅读量过少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还缺少利用电子图书库查阅文献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查询具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现在很多学生受中学期间基础教育特点的影响,只习惯于阅读专业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籍。学生们即使知道阅读专业文献的重要性,因为缺乏指导,却也没能形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忽视了对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学习。学校可以开设文献检索以及阅读专业文献的课程,宣传阅读文献的重要性,教授学生查找比较前沿和权威的文献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能充分的利用学校资源,增加文献阅读量,积累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为专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质学是国家需求的产物,地质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关,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地质学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师资力量也逐年增强。虽然如此,地质专业的普及还是不够。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反映地质学不受重视,感觉受歧视,这种感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里,地质学也都属于冷门学科,受到学校的忽视。这些现状足以证明,地质学专业需要进行更多的普及。很多学生对地质学并没有很深刻的了解,有的学生可能仅仅认为地质学就是开矿,这种狭隘的认识会影响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普及地学专业知识,宣传地质专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学,才能让人们对地学有更加理性的认识,真正产生对地质学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就业选择地质学专业。

3.加强学生认知实践

对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的获取需要通过野外实践来实现,通过观察地质自然现象,强化对课堂教学——地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和时空观,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参与地球科学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地球科学事业奋斗献身的理想。同时,在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展地质事业观教育、科研能力训练、科学精神教育、国内外大学生交流、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特别倡导能够更多地与实习站所在地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情思想交流,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