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10年全县无白喉和脊灰病例发生;麻疹百日咳无大面积爆发流行。1996年3月,世行贷款“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启动,实施期为1996~2001年12月。1992年,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卫V项目在和政实施,至2000年结束。累计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616例,发放药品B1871盒、B21246盒、B3342盒、B41122盒、SM21010支。
疾病预防控制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三节 疾病预防控制

一、计划免疫

1986年下半年起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制度,使预防接种正规化、经常化。儿童“四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覆盖率由1986年不足10%提高到1995年的88%。经省、州卫生部门检查验收,如期达到“两个”85%的目标:即“四苗”覆盖率1990年以县为单位达到85%,1995年以乡为单位达到85%。儿童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连续10年全县无白喉和脊灰病例发生;麻疹百日咳无大面积爆发流行。1993年,争取到世界银行“结核病控制项目”贷款,免费查治贫困患者活动性肺结核120多例,免除医疗费计6万元。1995年7月,省结核病控制项目领导小组进行该项目中期考核,确认和政肺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县防疫站获省先进集体二等奖。

县防疫站将学校卫生列入工作范围。以一中、五中、龙泉小学、西关小学、张家庄小学、洒拉崖小学为重点,1986~1992年每年体检500~900名学生,为学生体质调研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并对患病率逐年增高的龋齿和近视眼提出综合防治意见。1991年7月,防疫站医师戚宏云主持完成龙泉小学学生智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课题,为贫困地区开发学生智力提供基础资料,撰写的论文刊登在1995年《中国学校卫生》第16卷4期上。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以“四苗八针次”为主,防治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6种传染病。1996年3月,世行贷款“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简称卫Ⅶ项目)启动,实施期为1996~2001年12月。该项目始终坚持“防病治病、宣传动员、预防为主”方针,跟踪注射“五苗”11针次,连续几年儿童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巩固在90%以上,使相应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确保了全县儿童身心健康。1988年开始,县医院和4个乡中心卫生院开展AFP疑似病例、新生儿破伤风的主动搜索和监测。1999年开始,实施糖丸强化免疫,每年投放率均在95.5%以上。2002年6月,中国政府与国际疫苗免疫联盟(GAVI)理事会/全球儿童疫苗基金会合作项目在和政实施,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止2003年底已完成儿童乙肝疫苗接种2562人,占95.4%。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全程覆盖率分别为:2001年卡介苗99.5%,糖丸98%,百日破95.7%,麻苗92.8%,全程92.3%;2002年卡介苗96.6%,糖丸98.1%,百日破96.2%,麻苗94.3%,全程92.8%;2003年卡介苗98.1%,糖丸96.1%,百日破94.3%,麻苗93.3%,全程92.9%。2004年11月抽调卫生系统150余人,开展糖丸投放、麻苗注射知识宣传培训,12月份对接种对象进行摸底、登记、投服、注射,糖丸强化免疫投服约1万儿童,麻苗强化注射约4万多儿童,全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

二、传染病管理

1996~2005年,无白喉、脊髓灰质炎、破伤风发生,百日咳、麻疹的发生亦为数不多,结核病有死灰复燃迹象。据2002年统计,发现各类法定传染病697例,其中肝炎515例、菌痢63例、麻疹2例、猩红热1例、肺结核116例;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传染病发病率为384.66/10万。2003年统计,发现各类法定传染病634例,其中乙肝362例、甲肝84例、菌痢23例、麻疹32例、百日咳3例、肺结核129例、流脑1例;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传染病发病率为354.1/10万。2004年统计,发现各类传染病896例,其中乙肝355例、甲肝238例、丙肝7例、未分型肝炎5例,菌痢160例、淋病1例、百日咳8例、肺结核118例、流脑1例、非淋菌型尿道炎1例、尖锐湿疣1例、AFP疑似病例1例,传染病发病率为467.9/10万。

(一)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管理以新发涂阳病人为重点,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归口治疗管理,减少传染源,降低疫情,促进规范化管理。1992年,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卫V项目在和政实施,至2000年结束。累计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616例,发放药品B1871盒、B21246盒、B3342盒、B41122盒、SM21010支。2001年9月,爱德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和政实施,主要以发现和改变痰片阳性肺结核为主的综合性结核病,加大病人发现力度,保持较高治愈率,减少感染和发病,控制结核病蔓延,巩固防治成果。到2003年底,实际投资0.9万元,累计接诊、胸透1028人(次),全程督导免费治疗114例,半费治疗48例,累计发放药品B1264盒、B21040盒、B3250盒、B4162盒、SM600支。2002年9月,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卫X项目在和政实施,主要为可疑结核病人群提供免费检查和诊断,为全部涂阳病人提供免费治疗服务,促进和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实际投资5.81万元,接诊及转诊结核病人638例,发现并免费治疗病人152例。

(二)预防体系

防疫机构(疾控中心)以抓管理为主要措施,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各种图表上墙,及时反映工作进程;乡(镇)卫生院配备防疫、妇幼专干,设置卫生防疫、计划免疫资料室,图表上墙,对各种资料每月进行清理、收集、归档,做到卡、记、册、簿资料相符。专业人员深入学校、厂矿企业摸底调查,了解学生、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建立全社会大防疫、大预防保健体系。

三、地方病防治

(一)碘缺乏病防治

和政属地球物理缺碘地区,107个村有碘缺乏病,尤以南部山区及卜家庄、陈家集、三十里铺等乡(镇)的46个行政村为甚。对碘缺乏病的防治,主要从监测、防治知识宣传和食盐加碘3个方面进行。每年监测中小学15~18所,学生2500~3000人。对受监测学校师生讲解碘缺乏病防治常识,并通过他们扩大宣传面。配合销售部门供应含碘食盐,严防未加碘盐流入市场,进入人群。对食盐加碘开展定期监测,作未定量和全定量分析化验,及时向盐政部门通报情况。1995年,州地方病研究所依据多年监测化验结果,对和政碘盐加工质量和管理工作予以肯定。2003年,县上召开地方病防治暨盐政管理动员大会,实行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此项工作成为全县主要工作之一。并完成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考核评估准备工作。2004年,在新庄等乡开展地方病入户调查,查出甲状腺肿大病人654人,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5%。县卫VIII项目办给县地病办配发硒碘监测设备1套,用于监测工作。2005年,先后对43所学校7427名学生进行甲状腺肿大监测,投放碘油丸1.2万人。

(二)大骨节病防治

据研究资料表明,大骨节病的产生有缺硒因素。1993年前,国家每年免费投药13000~15000人份。以后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将二硒粉加入食盐,每年特制400吨,供应沿山病区。1995年,省地病办为保证特制盐质量,直接从省上加工硒盐下拨和政600多吨。1986~1991年,先后在新营乡张洒麻、吊滩乡狼土泉、罗家集乡李家山、关滩沟乡高家山、新庄乡峡门6处完成防病改水工程,国家拨款314750元,群众自筹192983元,使60多个自然村7000多群众摆脱致病水源。对新庄乡前进村7~13岁少年儿童进行X线拍片、分析,实施长期监测。历年监测显示,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和防治及时得力,儿童发病明显减少。2004年,县上将实施补碘(硒)工程及地方病防治工作列为全县八项重点工作之一,组织卫生、地病、盐政及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800多人深入到村社,挨门逐户宣传动员,摸底检查,发放加碘(硒)盐。2005年,查出患者3468人,免费投服亚硒酸钠1万粒。与以往相比,食用碘盐覆盖率明显提高,碘缺乏病发病率不断下降。

(三)麻风病防治

和政麻风病防治始于1953年,止1989年累计发现患者114人,治愈95人。1979后未见发病,1990年后再无患者。县地病办于1986年接受麻风病院外治疗任务后,建立防治网络,安排全县性普查,指定专人负责院外病人联合化疗、院外治愈者监测随访以及线索调查。经常应用图片、广播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每逢节日县领导偕同地病办、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和政疗养院慰问医务人员、本县籍住院病人和部分院外患者。1991年,县地病办获得省卫生厅授予的“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经省业务部门考核验收,和政已基本消灭麻风病。

(四)布病防治

和政布病在1983年已基本控制,1995年实现稳定控制。1971年检出18名人间布病患者,1983年治愈16名,余2名于1993年痊愈。1993~1995年,对8个乡(镇)从事放牧、养殖、屠宰、兽医的903人作血检,未查出新发病人。畜间布病逐年减少,受检呈阳性的牲畜数,1986年羊1只,1987年羊20只、牛1头,此后再未检出病畜和病菌。1995年9月,省州联合考核组验收认定:和政已达国家卫生部和农业部规定的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先后受到省地方病防治协调小组、畜牧厅和卫生厅的表彰奖励。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一)非典型肺炎防治

2003年,中国部分省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根据中央和省州部署,县上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非典”防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领导开展抗击“非典”工作。(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健全组织。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内设疫情处理、医疗救治、宣传信息、保障、督查5个小组。制定《和政县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抽调科级干部,帮助指导乡(镇)、村开展预防工作。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县上安排和要求,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基层成立预防“非典”联防组织,乡设“非典”联防队,村上成立联防卡,社成立联防哨。卫生系统设立15个发热门诊、3所隔离留验医院,成立流调组、疫情处理组、医疗救治组;卫生、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在全县主要交通入境口、风景旅游点、车站等地设立6个检疫检查站和3个留验站;建立并形成以乡(镇)卫生院、派出所、学校为主体的4条信息网络体系,依靠广大学生和群众举报,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报。(二)深入宣传、提高防护意识。县有线电视台开设“非典”预防专栏,播发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在县城、集镇逢集日开展咨询宣传,发放“积极预防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常见问题解答”、“话说‘非典’防治”、“致返乡民工的公开信”等宣传品、宣传画,并深入到最偏僻、边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社,走家串户,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消除恐惧心理,坚定防病保健信心。(三)落实责任,严密监控,全面开展“非典”防治工作。在“非典”防治工作期间,县、乡、村全体医护人员取消节假日和双休日,坚守工作岗位,对返乡民工、外来人员和有发烧症状的人员,一个不漏进行追踪健康检查和随访,对从疫区返回人员每天随访1次,连续随访20天,其他非疫区返回人员连续随访14天。县医院发热门诊先后检查471人,体检高考学生2406人,留院观察14人,留观治疗食物中毒患者32人。县防疫站、妇幼站、各乡(镇)卫生院抽调人员组成12个消毒小组和健康检查组,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对县直单位、企业、学校、宗教场所、宾馆、餐厅、商场、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预防。为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在牛津河桥、汽车站、二郎岗、松鸣岩风景区等处设立“非典”检疫点和留验站,对所有入境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和认真消毒,对所有过往旅客、司乘人员一律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和登记,以切断传播途径,严把输入关。加强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和监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外上学和政籍学生、1117名外地来和人员、6015名返乡人员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和登记,做到纳入视线,实行动态管理。在新庄卫生院设立留验观察站和隔离留观病房,在关滩沟乡卫生院设立护理治疗医务人员观察站。通过一系列有效工作,防止了“非典”疫情在县内流行和传播。

(二)陈家集乡宋家沟村阴洼山社鼠药中毒事件救治

该社有25户,96人,属东乡族、汉族杂居区。2003年3月,误食鼠药,导致11户39人突发疾病,其中男20人、女19人(14岁以下儿童10人)。是时患者出现神智不清、卧床不起、意识障碍、语无伦次、不思饮食、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症状。县上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上报州卫生局。州县及时组成联合调查组、医疗救治组、疫情处理组,制定实施方案,进驻疫区,全面进行调查分析和及时展开对症救治。由于措施果断、方案科学、救治得当,所有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未发生人员死亡。为进一步查明病因,防患于未然,邀请省疾控中心医务人员协助工作。经省疾控中心采血样送国家疾控中心检验,结果为鼠药“毒鼠强”中毒。

(三)梁家寺乡赵家沟村食物中毒事件救治

2003年5月26日,梁家寺东乡族乡赵家沟村阳洼山清真寺举行学房完工庆典活动。参加庆典约120多人,统一食用羊肉、鸡、油饼。26日下午,个别村民、学生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27日至29日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其中村民赵奎及37名学生到县医院住院诊治。因赵家沟小学37名学生在1~3天内集体发病,乡上认为属群体性中毒事件,立即向县防疫站电话报告。5月29日中午13点40分,州疾控中心接到和政“梁家寺乡赵家沟小学发生食物中毒,县上已进行调查”的电话报告,立即抽调食品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卫生检验专业人员迅速赶到赵家沟小学了解情况。为进一步查清原因,州、县调查人员又前往县医院调查:县医院共收治患者38人,16名学生无症状,其余22人(学生21人、村民1人)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个别有腹泻。与此同时,县防疫站反映在调查时发现该村村民也有上述症状,已查7~8户均有发热、恶心或呕吐者。此时正值防“非典”非常时期,州县领导得到初步调查结果后,即成立指挥部,再次充实力量开展疫情调查。5月30日上午,州、县召开疫情分析会,认为此事件基本上可定为群体性食物中毒,但在“非典”防治特殊时期,还不能完全排除“非典”可能,由州医院专家签名建议请省上专家会诊,并安排州、县疾控专业人员再次开展更细致、更全面的调查。经调查,对采集样品检验,此次事件确定为:是一起食用被变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因救治及时,未发生人员死亡。

(四)疫情网络直报系统

为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由县卫生局、县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站建立国家疾病监测专报系统(非典型肺炎)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完成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人员培训。利用乡村现有条件,各村村医担任村级疫情员,各乡(镇)卫生院指定计划免疫专干担任卫生信息员,负责收集疫情信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县疾控中心,按逐级上报程序向上提供可靠、准确、科学的疫情网络信息资料。由于三级网络的建立和运行,2004、2005年,禽流感、流脑等流行传染病在县内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