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列强则乘虚而入,利用巴尔干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挑起事端,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于1913年7月31日,恰巧过了一年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该半岛各国人民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保加利亚共有3.2万人阵亡,11万人受伤,3.4万人死于疾病;塞尔维亚则有36550人战死,5.5万人受伤;希腊损失虽少,但也有7732人战死,42869人负伤。对于这些小国,尤其是伤亡特别惨重的保加利亚来说,两次巴尔干战争意味着一整代人的消失(16)

至于物质上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塞尔维亚的损失大约是5.9亿法郎,黑山的损失估计是1亿法郎,希腊的损失大概是4.67亿法郎,保加利亚损失最惨重,约为13亿法郎。如此巨大的损失对本来就很落后的巴尔干各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现代化的进程。

两次巴尔干战争改变了半岛的政治地图。如果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旨在摧毁土耳其在半岛的殖民统治,具有进步意义的话;那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却是一场地道的兄弟阋墙之争,分裂了整个半岛。从此,以塞尔维亚、黑山等国为一方便和另一方保加利亚长期对峙、恶斗不止。欧洲列强则乘虚而入,利用巴尔干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挑起事端,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得益最多的首推塞尔维亚,因为它的土地增加到87500平方公里,人口也陡然增加了130万人,使一向担心南部斯拉夫人会团结起来反对自己的奥匈帝国深为不安,很早便制订了削弱,乃至消灭塞尔维亚的计划。还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前,奥匈帝国总参谋部便拨出2.05亿克朗用作进攻塞尔维亚的军费。1912年底,大批奥军被派往南伏依伏丁那,进入紧急动员状态,只等进攻令的下达(17)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认为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最大的危险是它将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南部斯拉夫人联合的中心,为此必须毫不留情地把它消灭掉(18)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奥匈帝国总参谋部断言,《布加勒斯特和约》使塞尔维亚的土地增加了一倍,从而大大降低了奥匈帝国的声威,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那么奥匈帝国就不能再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了(19)

奥匈帝国这种气势汹汹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德国的支持,1913年10月,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建议奥匈用轰炸贝尔格莱德的办法来迫使塞尔维亚屈膝。

1914年7月,奥匈借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之机,未等情况查明,便决心“跟塞尔维亚人来一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清算”(20),频频向塞尔维亚施加粗暴压力,直至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得到法国支持的俄国决定此次不再退让,于7月31日实行总动员。8月1日,德国以此为借口,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于1913年7月31日,恰巧过了一年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注释】

(1)艾伦·帕尔默:《夹缝中的六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0页。

(2)赫沃斯托夫编:《外交史》第2卷(下),三联书店,1979年,第941页。

(3)约翰·R·兰姆帕:《南斯拉夫史》,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2—93页。

(4)〔苏〕《历史问题杂志》1954年第11期,第35—36页。

(5)Ch和B·杰拉维奇:《巴尔干民族国家的建立,1804—1920》,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77年,第217页。

(6)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38页。

(7)B·A·热博克利茨基:《巴尔干战争前夜的保加利亚》,基辅大学出版社,1960年,第180页。

(8)里查德·C·霍尔:《巴尔干战争》,伦敦和纽约,2000年,第31页。

(9)斯坦利·乔治·埃文斯:《保加利亚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79页。

(10)伊万·博日奇等4人著:《南斯拉夫史》(下),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90页。

(11)休特利·达比:《希腊简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189页。

(12)斯蒂芬·克利索德主编:《南斯拉夫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07—208页。

(13)里查德·C·霍尔:《巴尔干战争》,伦敦和纽约,2000年,第100页。

(14)B·И·维诺格拉多夫等著:《罗马尼亚近现代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233页。

(15)克·弗拉舍里:《阿尔巴尼亚史纲》,三联书店,1972年,第253页。

(16)里查德·C·霍尔:《巴尔干战争》,伦敦和纽约,2000年,第135页。

(17)Ю·A·皮萨列夫:《奥匈境内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运动(1905—1914)》,莫斯科,1962年,第269页。

(18)〔苏〕《近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4期,第65页。

(19)〔苏〕《近现代史杂志》1987年第4期,第45页。

(20)И·И·罗斯图诺夫:《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62年,第2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