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进程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英帝国所属的各自治领,如南非联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月7日,门的内哥罗加入塞尔维亚一方对奥匈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首先在欧洲燃起,战争主要在欧洲的四条战线上进行。英军首次将坦克用于实战。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但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都远远大于同盟国。德奥集团在战略上进一步处于劣势,整个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加弗利尔·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夫妇。奥匈决心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发动战争,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对奥匈大使说:“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不应再延迟了。”奥匈和德国开始了紧张的战争准备。俄国和法国支持塞尔维亚,也在积极备战。俄法两国相互承诺,一旦对德开战,双方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

7月23日下午6时,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严惩一切反对奥匈的宣传和行动;严厉取缔一切反奥组织;按照奥匈提供的名单清洗反奥匈的军官和政府官员;奥匈派代表到塞尔维亚,会同追捕和审判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参与者;限令48小时内答复。塞尔维亚在规定时间内接受了通牒中的大部分要求,仅拒绝奥匈派人到塞尔维亚参与追捕和审判暗杀事件的活动者。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法国同日开始了军事准备,7月31日宣布实行总动员。7月31日,威廉二世宣称“德国已处于战争威胁状态”,于当晚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遭拒绝。德国在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向法国照会,要求法国承诺在德俄战争中保持中立,也遭拒绝。德国于8月1日对俄国宣战,8月3日向法国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英国的中立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强调“军事上的需要高于其他一切”,咄咄逼人。英国向法国保证:英国海军一定按照1912年两国海军的协定,保护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法国海岸,与德国的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宣布,从8月4日晚11时起,英德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与此同时,英帝国所属的各自治领,如南非联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月2日,德土订立密约,10月29日土耳其军舰炮击俄国黑海港口,俄国与英法在11月初,分别向土耳其宣战。8月7日,门的内哥罗加入塞尔维亚一方对奥匈作战。日本则以“英日同盟”为由,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并于11月初占领了中国的青岛和胶州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首先在欧洲燃起,战争主要在欧洲的四条战线上进行。西线:英、法、比军队与德军对抗;东线:俄国军队与奥匈、德军作战;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希腊军队与奥匈、保加利亚军队作战;意大利战线:意大利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对抗奥匈军队。另外还有英、土对抗的近东战线和俄、土对抗的高加索战线,以及海上战役和空中战斗。在上述诸多战线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场。

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进行的马恩河战役,是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持续8天后法英联军获胜,使德军速决战计划彻底破产,德军不得不在东西两线作战。在东线,德军虽取得了对俄军的胜利,但不足以挽回德军战略挫折所造成的损伤。8月23日,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由对德宣战,于11月初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青岛和“保护领地”胶州湾,以及德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和加洛林群岛,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11月,土耳其站在同盟国一方参战,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1915年,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多次向德军发起攻击,企图将德军逐出法境,遭德军激烈抵抗。4月,德军在伊普尔战役中置海牙国际公约于不顾,第一次使用了毒气,使英法联军遭受严重损失。此后,交战双方都大规模使用毒气。在西线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德军,开始将作战重心东移,企图首先打败相对虚弱的俄国,以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5月2日—6月22日,德奥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在西加里西亚的果尔利策地区与俄军交火,俄军惨败。同年,意大利、保加利亚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参战。德奥集团在东线虽胜,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决定再次移师西线。1916年,在西线和东线爆发了三次著名的战役。

1916年2—12月在西线进行的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消耗战。法军和德军双方投入了庞大兵力,分别为66个师和46个师。参战兵力约200万人,伤亡70多万人,因此这次血腥的战役又被称为“绞肉机”和“屠场”。德军集中重炮进行轰击,使用了燃烧弹和毒气,还第一次使用了轰炸机,数次向凡尔登要塞发起攻击,但终没能使法国投降。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英法联军于6月发动了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将坦克用于实战。经过持续4个月的战斗,英法联军从德军手中夺回180平方公里土地,双方损失人数近130万。为配合英法在西线作战,俄军于1916年6月向同盟国军队发起强大攻势,在东线先后占领卢茨克、切尔诺夫策,向前推进50—150公里,双方损失约250万人。

1916年,英、德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英国企图彻底消灭德国的海军主力,以保持英国的制海权;德国则打算通过海战的胜利,结束英国的海上封锁。1916年5月31日,英、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相遇,展开了两国海军主力仅有的一次交战——日德兰海战。英国出动舰只151艘,德国出动101艘。6月1日,战斗结束,英国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和11艘小舰,死亡6000余人,德国损失1艘战列巡洋舰和10艘小舰,死亡2500余人。英国损失虽大于德国,但仍握有制海权,继续保持海上优势。

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但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都远远大于同盟国。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潜艇击沉其“豪桑图尼克”号为由,与德国断交,反德情绪不断高涨。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次日向奥匈宣战。美国参战后,希腊、巴西、暹罗(泰国)、利比里亚、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古巴、巴拿马、汉志(沙特阿拉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中国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协约国作战。德奥集团在战略上进一步处于劣势,整个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

1917年俄历10月,俄国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要求立即缔结“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条约,向所有交战国提出休战建议,宣布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正式退出战争,东线不复存在。

1918年,同盟国集结190多个师的兵力先发制人,从3月到7月,对协约国发动了5次进攻,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使德军损失约100万人,兵源已近枯竭;而协约国获得前来参战的100万美军的支持后,实力大大加强,自7月中旬开始反攻。8月8日,联军在450辆坦克、上千架飞机的支持下,发动亚眠战役,10月2日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生俘大量德军。10月4日,巴登亲王马克斯(1867—1929)向威尔逊总统发出照会,请求签订停战协定。11月4日协约国方面向德国提出35条停战条款。11月11日清晨,德国代表在巴黎东北贡比涅签订了停战协定。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西线全线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在垄断基础上的激烈竞争,以及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这场战争是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世界的继续。这场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30余个国家卷入,其破坏性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是一场真正的世界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900万,受伤2000多万,终身残废者350万,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大战同时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物质破坏:参战各国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欧洲失去了大量海外市场和海外投资。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高达100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一举变为战后的债权国,并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

大战使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深刻变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战争引起了革命,如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战争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现代国际政治生活,加快了东方的觉醒,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疲于相互厮杀,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大陆出现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一系列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形成了战后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秩序。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而且孕育着新的更加尖锐的矛盾。这新矛盾具体表现为不甘心被他国宰割、急于复仇的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此外,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使战胜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又孕育着开始一轮新的争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干预,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