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上的今天——伊朗在古代次大陆成名

历史上的今天——伊朗在古代次大陆成名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朗在古代是地区名,意指两河流域东部的伊朗高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伊朗高原连续有人居住,但这些早期居民没有文字遗存,无法判定他们的身份。公元前9世纪以来,亚述泥板文书中多次提到两个伊朗族群,即米底与波斯。冈比西斯征服埃及期间,帝国被征服地区巴比伦、埃兰、米底、亚述、伊朗高原等地广泛发生暴动。

伊朗在古代是地区名,意指两河流域东部的伊朗高原。其以扎格罗斯山脉为界,在西部同两河流域区隔开来。高原南临波斯湾,东起兴都库什山,北依高加索和里海,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较为封闭的地区。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伊朗高原连续有人居住,但这些早期居民没有文字遗存,无法判定他们的身份。但可以肯定伊朗高原是西亚农业革命的重要发生地之一。

能够辨识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代的埃兰人,他们生活在伊朗高原西南部,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形成国家,之后1000年里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但都立足未稳,最终退回高原地带。埃兰人的语言系属不清,肯定不属于西亚北非流行的塞姆—哈姆语系,也不属于印欧语系。

公元前9世纪以来,亚述泥板文书中多次提到两个伊朗族群,即米底与波斯。据此推断,这两个民族可能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代末出现于高原之上。其中米底人起初分布在里海之南,高原西北;波斯人分布在高原西南,属印欧语系。

公元前7世纪初,米底形成国家,实行君主制,并使波斯人臣服于自己,成为两河流域东邻的大国,并威胁亚述帝国。公元前7世纪末,米底联合新巴比伦灭亚述,分割帝国的领土。米底版图因此达到极盛:东起伊朗高原中部,南抵波斯湾,西达叙利亚,北邻里海。

公元前6世纪中叶,米底与新巴比伦关系破裂并发生军事冲突,米底元气受损。公元前558年,波斯贵族阿契美尼族的居鲁士二世(约公元前590—前529年)率众起义,经过八年抗争,推翻米底王朝,建阿契美尼王朝,史称波斯王国。居鲁士王袍加身,全盘接受米底的政治制度。为证明君主身份的合理性,他的出身被神化,成为米底公主曼丹尼的儿子。其外祖父梦见公主是王国的祸水,于是把她下嫁波斯贵族。国王续梦曼丹尼怀孕是王国不祥之兆,决定杀死新生儿。但执行人却因怜悯而放了婴孩,找了个牧人家的死婴顶替,居鲁士便被托付给该牧人夫妇代养。经过粗衣粝食的成长,居鲁士出落成大智大勇的雄才,成就了改朝换代的伟业。

公元前546年,波斯王国与小亚细亚强国吕底亚爆发战争,居鲁士越出高原,攻占吕底亚全境,擒获该国国王克洛伊索斯,进一步征服了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希腊城邦,为半个世纪后发生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准备了条件。

之后7年,居鲁士兵锋东向,占领伊朗高原东部与中亚的许多地区,统治触角甚至伸到南亚印度河流域。随后他挥师西进,灭新巴比伦王国,占领两河流域与叙利亚、腓尼基与巴勒斯坦地区,为持续二百多年的大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在占领巴比伦时,居鲁士把犹太人(“巴比伦之囚”)遣回巴勒斯坦故土,使犹太人对他感恩不尽,在《圣经·旧约全书》中永久表达了这种感恩之情。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二世在远征中亚部落时亡,长子冈比西斯即位,继续帝国的扩张势头,于公元前525年把埃及并入波斯版图。至此,帝国疆域东到中亚锡尔河流域,西南至埃及,西北包括整个小亚细亚半岛,南则嵌入印度次大陆,成为超过亚述帝国面积的空前大帝国。

由于帝国膨胀过快,一时消化不良,维系统治主要靠军事高压。冈比西斯征服埃及期间,帝国被征服地区巴比伦、埃兰、米底、亚述、伊朗高原等地广泛发生暴动。一支政变军队由僧侣高默塔率领,占领巴比伦并自称为王,波斯帝国岌岌可危。冈比西斯匆匆自埃及回师,途中突然暴毙,阿契美尼族的大流士一世等七人合谋在米底行宫杀死高墨塔,恢复阿契美尼王朝的统治,大流士一世被推举为新君。他即位后用铁腕相继镇压了各地起义,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内政,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史称“大流士改革”。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统一天下后刻制的“贝希斯吞铭文”,称颂自己南征北伐的丰功伟绩

他首先强化中央集权,神化自己的权力,昭告君权神授,为波斯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所赐。他把全国行政区划为20个行省,每个行省直接任命一名总督负责行政。另给总督配一名直属国王的秘书,行使监督职责。驻行省的军队另行委派。三者均对国王负责。这就制度化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权。

其次,强化国家机器,整顿军队,把全国划分成五大军区,每个大军区管辖若干行省军区。其军队仿亚述建制组建,是一支多兵种的庞大常备军,包括步兵、战车兵、象兵、工兵、海军等。军队核心是由波斯人组成的禁卫军,古希腊史家称之为“不死队”,意即人数固定不变,成员死亡立即递补。军官多为波斯人担任。战争动员时各省总督负责征召本省的兵员,并担任行省临时部队的指挥。大流士还成立了一支特务部队,称“国王的耳目”,被派驻各省,拥有非常权力,可以逮捕与处决任何反对国王者,甚至包括总督。

再次,建立常规性的税收制度,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往帝国建国不久,税收仅以贡品形式收取。大流士一世改变做法,根据各地经济情况与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规定每个行省的交税额度,包括货币税和实物税两种。其中,波斯人免税,但须服兵役。

最后,统一货币体制,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大流士一世为改善帝国各地的经济政治联系,采用吕底亚和希腊的货币体制,主要币种是金币,因币上铸有手持弓箭的大流士头像,故称“大流克”,每枚大流克重8克。铸金币的权力属于国王,此外还有银币与铜币,各省总督可发行银币。他还修筑道路网,其中最长的一条是从波斯的四都之一苏撒(另三都是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塔纳、巴比伦)通向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城市以弗所的公路,全长2400公里,沿途每20公里设一驿站,便于商旅与信使的往来。

大流士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整个帝国经济、社会、政治有章可循,客观上有利于整个西亚地区的稳定与生产的恢复,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波斯帝国兴起于对外战争,衰落也始于对外战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远征黑海沿岸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失败,被征服的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伺机于公元前500年群起暴动。希腊本土城邦雅典与埃列特里亚出兵支援同族人的起义壮举,致使波斯军队在把小亚细亚希腊人的起义镇压下去后,决定报复希腊人,入侵希腊半岛,当然实际原因可能还有扩张领土的需要。这引起了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长达43年的希波战争。

在侵略希腊的过程中,大流士一世的两次入侵都遭失败。头一次因天灾而中途夭折。第二次被希腊联军在马拉松战役中击败,仓皇退回波斯。大流士在恨恨不已中因病去世。其子薛西斯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480年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但失败得更惨。经萨拉米斯海战与普拉提亚陆战两次大会战,波斯军损失惨重而溃退回本土。波斯从此失去进攻能力,转入守势。双方在爱琴海角逐,互有胜负。最终签订和约,波斯让出对爱琴海与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统治权。

公元前5世纪末,波斯爆发王位争夺的内战,同时伴随各地不时发生的民众起义,波斯帝国虽然仍旧维持着庞大的版图,却露出摇摇欲坠的衰态,缺少的是来自外部的有力一击。

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希腊半岛北部兴起马其顿王国,征服了整个希腊半岛。雅典知识分子为摆脱城邦危机与马其顿的威胁,建议联合各邦远征波斯,实际是把祸水引向东方。马其顿采纳了这一建议。公元前334年,马其顿新君亚历山大率军东征,腐败的波斯帝国如泥足巨人,一触即溃。公元前331年,双方军队在高加米拉决战,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战场督阵却率先逃亡,导致波斯军全线崩溃。败走的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亚的路途中被手下所杀,波斯帝国成为历史陈迹。原帝国的领土悉数归入亚历山大帝国,连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也成为亚历山大的妻子。

波斯帝国人口众多,各民族有其特有的文化成果,尤其文明成果积累长久的两河流域,是后发的波斯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波斯文字采用了楔形文字,但有所改进。波斯人删除了多余的文字符号,仅保留42个。他们还使用阿拉米字母文字来书写业务文书。

在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记述了波斯人的基本价值观。他说波斯人在15—20岁时被教授三件事:骑马、拉弓与说实话。诚实是波斯人首要的美德,他们认为人最恶劣的行为就是说谎,其次是欠债。而欠债是说谎的根源之一。在波斯法律中,说谎是弥天大罪,甚至要处以极刑。这种对诚实的高度捍卫在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甚为少见。

在宗教领域,波斯人有自己的创造——拜火教,有自己的经书《阿吠陀》,系经义汇编,据说由一个名叫查拉图斯特拉(希腊人称之为琐罗亚斯德)的先知创立。但对这位圣人,后人几乎一无所知。推测拜火教大概形成于伊朗高原东部,然后传布到高原与高原以外的中亚细亚。

拜火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归结为两个超自然的神灵,即善神与恶神的对立。善神也是智慧之神,名阿胡拉·马兹达[1],恶神名安格拉·迈纽,亦是破坏之神,也称阿里曼。后者自前者派生出来,因前者是整个世界的创造者。

在拜火教看来,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都是马兹达对迈纽的胜利,一切恶,包括疾病、灾难,均是迈纽作祟的结果。波斯人尊崇马兹达,祈祷他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拜火教把一些物质分成清洁与不洁两种,分别源自善神与恶神。在洁物中,火最为清洁,因此拜火教崇拜火,这意味崇拜善神。拜火教徒禁止人们把脏物投进火里,禁止土葬与火葬,理由是会污染大地和火。他们实行天葬,把遗体弃之郊外,让猛禽把遗体撕碎食光。拜火教的善恶二元论深刻影响到西亚地区的宗教解释,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中均有所反映。

拜火教在南北朝时(420—589年)传入中国,被称作祆教或波斯教,唐代时曾得到很大发展,首都长安建有祆教庙宇。

波斯建筑艺术继承了埃及、亚述、米底等大型建筑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宫殿王陵与神庙的营造规模上,但有波斯的地方特点。例如,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在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均建在用石材砌就的高台上,支撑柱与横梁亦为石材,屋顶则用木材铺就。现在仅存石柱与殿基,如薛西斯的宫殿有100根大石柱,仍可想见当年的雄姿。波斯特色体现在宫墙石壁的浮雕装饰、釉砖、贵金属的式样等人物与动物形象、花纹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