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历史上的今天——桂林

桂林历史上的今天——桂林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桂林是广西科举最成功的地方。曹邺读书岩遗址于1981年被公布为阳朔县文物保护单位。靖江王城正阳门上纪念陈继昌“三元及第”的石牌坊桂林广西贡院科举牌坊位于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正阳门和东华门、西华门内侧城墙上,均为石质。东华门上为“状元及第”牌坊,是为纪念清代临桂籍状元龙启瑞及创造“三科两状元”盛举的张建勋、刘福姚而立。
三科两状元_桂林古代科举文物集萃_人文桂林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行科举制,改变了魏晋以来以门第入仕的选官制度,给社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广大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有了晋身仕途的机会,科举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公平性的人才选拔制度。即使在号称“南蛮之地”的广西,也有许多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博得功名,走上仕途。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御史中丞李昌夔在独秀峰下建立桂林第一座孔庙和第一所府学。唐大中四年(862年),桂林出现第一个进士。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桂林出现第一个状元。宋代以后,桂林更是科举佳话频传。据不完全统计,在科举制实行的1300年间,广西共有1119人考中进士,桂林籍进士占据总数一半以上。广西共有14人在殿试中一甲及第,而桂林籍一甲及第者占据8人,其中状元5人,榜眼2人,探花1人。在清代,桂林更是创造出“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同胞三翰林”、“父子连科”等科考盛事。毫无疑问,桂林是广西科举最成功的地方。

广西及桂林历代殿试一甲及第名录

续表

在这些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中,不乏对广西和桂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者,甚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影响者,他们是家乡人民引以为荣的楷模。他们留存在桂林各地的遗迹遗物和传奇故事,成为桂林古代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见证。

桂林目前保存的与科举有关的重要文物如下:

1. 与科举人物有关的古建筑或遗址

桂林冷氏宗祠、桂林大埠唐氏庄园、雁山园,恭城周王庙(蜜蜂楼),全州蒋氏宗祠(燕窝楼),临桂四塘陈氏宗祠、陈宏谋墓,灵川九屋周氏宗祠(爱莲祠),荔浦文塔(荔浦塔),桂林靖江王城清广西贡院牌坊,恭城孔庙。

2. 与科举有关的石刻碑记

桂林隐山北牖洞内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刻唐吴道子《宣圣遗像》,虞山清朱椿秀峰、宣成两书院碑记;叠彩山南工人医院内清李士林《秀峰书院肄舍碑记》、各书院膏火碑记,七星山下清陈元龙《阜成书院记》,中隐山上洞内宋张仲宇《桂林盛事记》,伏波山还珠洞内宋范成大“鹿鸣宴诗”,独秀峰读书岩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石刻,宋王正功“大比宴劝驾诗”,独秀峰清祁碽增修独秀山景工记、李宗澳独秀峰题诗、吕璜等七人独秀峰题诗,靖江王城内清乾隆“赐大学生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石刻,桂林府学文庙石刻,临桂四塘横山石刻。

3. 馆藏文物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广西乡试硃卷》、《广西闱墨》、《广西乡试题名录》、《广西道光、同治、光绪历科会试硃卷》、《蒋琦淳、周绍昌殿试卷》。

桂林博物馆藏:明吕调阳墓出土青花双龙戏珠梅瓶、清陈继昌行书八言联、张建勋行书轴、刘福姚行书扇面、唐景崧行书扇面。

阳朔曹邺读书岩遗址

位于阳朔县城城北路天鹅山南麓,据传桂林第一个进士、唐代诗人曹邺曾于此岩读书作诗,后人称其为曹公读书岩。明代文人解缙曾为此作诗:“阳朔县中城北寺,人传曹邺旧时居,年深寺废无僧住,惟有石岩名读书。”岩口“曹邺读书岩”题榜是朱漠于1939年所书刻。曹邺读书岩遗址于1981年被公布为阳朔县文物保护单位。

曹邺(816~?),字邺之,桂州(今桂林)阳朔人。多次参加进士科考都落榜,写下《四怨三愁五情》诗。后得人举荐,于唐大中四年(850年)考中进士。曹邺曾任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省洋县)刺史等职,晚年辞官隐居阳朔,过着“扫叶煎茶摘叶书”的清苦生活,著有《曹祠部集》,为晚唐著名诗人。

广西最古老的木牌楼——全州燕窝楼〔始建于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

牌楼上部形似燕窝的斗拱

全州燕窝楼位于全州县永岁乡石头岗村,为该村蒋氏宗祠,因祠堂门楼的斗拱排列形如燕窝而得名,为族人蒋淦进士及第任工部侍郎后受正德皇帝恩准建造。宗祠坐北朝南,由牌楼、门厅及门廊、天井及连廊、中殿、过廊及后天井、后殿及横廊组成。牌楼俗称燕窝楼,采用如意斗拱技术建造,共用324个斜拱,采用卯榫为结点,无一钉梢,环环相扣衔接而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淦(1487~1514年),全州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以兵部郎中出任严州知州,为官清正,颇有德政,后升任工部侍郎。

靖江王城正阳门上纪念陈继昌“三元及第”的石牌坊

桂林广西贡院科举牌坊

位于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正阳门和东华门、西华门内侧城墙上,均为石质。正阳门上为“三元及第”牌坊,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广总督阮元为纪念陈继昌“三元及第”而立。东华门上为“状元及第”牌坊,是为纪念清代临桂籍状元龙启瑞及创造“三科两状元”盛举的张建勋、刘福姚而立。西华门上为“榜眼及第”牌坊,是为纪念清代永福籍榜眼于建章而立。靖江王城在清代被改为广西贡院,是举行乡试的场所。

陈继昌(1791~1856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广西贡院乡试第一,中解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京城会试,中会元,紧接着殿试第一,中状元,成为广西第二个(第一个是宜州人冯京,宋皇祐元年三元及第)、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历任翰林院修撰、乡试主考、会试同考、知府、河道、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皆有殊绩,著有《读书心解》、《礼学须知》。

东华门上纪念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状元及第”的石牌坊

龙启瑞(1814~1858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江西布政使,能书善画,是广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

张建勋(1848~1913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黑龙江学政,重教兴文,深为士子称道。

刘福姚(生卒年月不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殿试一甲第一名,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讲、贵州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副主考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

西华门上纪念于建章“榜眼及第”的石牌坊

于建章(?~1874年),永福苏桥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曾任贵州乡试副主考官、山东学政等职。

(桂林博物馆 洪德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