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后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的轨迹及成因

战后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的轨迹及成因

时间:2024-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战后70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轨迹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日本人第一看重的是国家的类属身份,其次才是角色身份和个体身份。这一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特点,与日本人自我认知文化机理特别是其中较为强调序列意识的特点相一致。关键词 战后70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 轨迹 身份 序列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发表了很多以一种他者的审视和批判的目光,来评析战后日本由追求经济大国到追求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研究成果。

张建立[2]

内容提要 战后70年间日本历届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可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日本追求国际社会承认的历史记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同时具有三种社会身份,比较其重要性依次为角色身份、个体身份与类属身份。这三种社会身份既是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彼此承认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自我认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战后70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轨迹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日本人第一看重的是国家的类属身份,其次才是角色身份和个体身份。这一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特点,与日本人自我认知文化机理特别是其中较为强调序列意识的特点相一致。

关键词 战后70年日本国家自我认知 轨迹 身份 序列

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发表了很多以一种他者的审视和批判的目光,来评析战后日本由追求经济大国到追求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研究成果。以汇集了日本社会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之共识且最能代表日本国家意志的历代首相施政方针演说为主要研究文本,梳理战后70年来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的轨迹,分析其特点,探讨其成因,前瞻其未来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后70年,在自1945年9月5日的第88届帝国议会至1947年2月14日的第92届帝国议会的五次帝国议会,以及自《日本国宪法》公布实施后1947年7月1日召开的第1届国会起至今总计189次国会上,日本历届首相总计进行了87次施政方针演说,从其中所强调的日本国家身份、未来国家发展目标等情况来看,日本国家自我认知的轨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