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吞武里王朝的灭亡

吞武里王朝的灭亡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吞武里王朝对此实行征税。他把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史称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灭亡后,作为吞武里王朝创始人的郑信,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此后每年4月17日,即吞武里王郑信登基纪念日,泰国政府和国王都要在这座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驱缅复国的民族英雄郑信。上联说郑信手提三尺青霜宝剑,驱逐外敌,统一暹罗,开创了吞武里王朝;下联说一代伟人虽然逝去,但他的丰功伟绩仍让后人千秋万代祭祀悼念。

1782年,暹罗故都阿瑜陀耶城发生了民众骚乱的严重事变。事变的起因是:1767年缅军围攻阿瑜陀耶城的时候,城内居民纷纷将贵重财物埋到地下。经过战火的洗劫,这些财物的主人大多伤亡或被俘,待到阿瑜陀耶城光复后,挖掘无主的地下财物便成了一种热门的职业。吞武里王朝对此实行征税。一个名叫帕·威集拉农的官员以每年纳钱500斤的代价向政府取得挖掘地下财物的垄断权。他依仗权势,鱼肉百姓,使一些居民无以为生,被迫起来造反。造反群众在乃布纳、枯该和枯素拉3位首领的率领下,袭击阿瑜陀耶城的昭孟(城主)因它拉阿派的官邸。因它拉阿派抵挡不住,逃到吞武里告急。郑信命令披耶讪带领王宫禁卫队到阿瑜陀耶城去镇压。披耶讪到达阿瑜陀耶城后,被他的弟弟——造反群众首领之一的枯该说服倒戈,并被推戴为首领。披耶讪命令他的部队每人在脖子上系一条红围巾,作为识别标志,会同阿瑜陀耶城的造反群众,转而进攻京都吞武里。这时,郑信的主力部队被派往柬埔寨作战,京城卫戍部队又被披耶讪带走,王宫里没有多少兵力,只有一些外国雇佣兵负责守卫。经过一夜的战斗,王宫卫队渐渐不支,郑信只好派洪寺长老出宫同造反者谈判,接受披耶讪的条件:郑信退位,剃度为僧。当天,郑信便到王寺里落发出家,披耶讪派人将王寺严密看守起来,防止他逃跑,自己则进驻王宫,俨然以吞武里的统治者自居。

正在柬埔寨作战的昭披耶却克里闻知国内变故,密令其弟昭披耶素拉西撤军,并把随军主管后勤的王子昭水抓起来。昭披耶却克里同安南统帅阮有瑞达成和平协议后,便带领部队从巴真武里和那空那育府撤回暹罗。1782年4月6日,昭披耶却克里回到京城。第二天,郑信被处死,同时被杀的还有王子昭水、王孙格龙坤拉普摆和格龙坤阿奴拉颂堪等人。接着,昭披耶却克里举行了加冕礼,号称拉玛一世。他把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史称曼谷王朝。

北京故宫清史档案里现今还保存着郑信去世后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呈送清廷的国书原件:

不幸小邦福薄,于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祸延亡父,昭因病身故。临终之际嘱华慎重无改旧制,当以社稷为念,天朝是遵。华自父故任政之后,幸赖皇天福庇,属土皆安,回思旧制,暹罗忝叨属国,理合禀报。兹特遣朗亚排川罗蒂赍文禀赴阶前,并差船商驾船前来护接贡使回国。俟至贡朝,华当虔备方物朝贡,俾亡父被皇恩于不朽,使华永戴圣德而无穷。

从这份文件可以知道,郑信死亡的确切日期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阴历二月二十三日。至于死因,照拉玛一世的说法是“因病身故”。这显然是一种托词。清朝政府在回文中要求郑华“将尔父身亡及尔继嗣各情节详细声叙”。说明清朝政府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些怀疑。直到1784年,郑华的贡使到达广东,送来的国书里避而不答清廷在上次檄谕中所问的问题,将郑信身故的情节含混过去。至于为什么拉玛一世自称名叫郑华,是郑信之子,道理很简单。因为拉玛一世作为郑信的老部下,自然悉知郑信与清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全过程。特别是因为郑信不是王室的后裔,而久久得不到清廷的正式承认,遂使拉玛一世自称自己是郑信之子郑华。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十分奏效,时隔不久他便得到清廷的册封。以后的拉玛二世、拉玛三世、拉玛四世呈交清廷的国书中都沿称姓郑,并有各自的中文名。更为重要的是,曼谷王朝自拉玛一世以来,确实遵循郑信所制定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慎重无改旧制,当以社稷为念,天朝是遵”。暹罗曼谷王朝与中国清政府的互相往来一直延续到中英鸦片战争后的1869年。

吞武里王朝灭亡后,作为吞武里王朝创始人的郑信,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待遇。很多历史真相被恶意篡改,比如说郑信的死因,曼谷王朝初期流传的说法是,郑信晚年患了“心疾”,神经错乱,疯疯癫癫,所以才被他的部将兼女婿通銮取代。这显然是一种污蔑不实之词。本来,披耶讪攻陷京都之后,郑信答应退位,剃度出家,按照佛教惯例是可以免死的。可是郑信最后还是遭到杖杀,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是被人用檀香木棍打死的,这是处死帝王的礼仪。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郑信的事情成了老百姓不准议论的禁区。然而,郑信驱缅复国的丰功伟业是谁也抹杀不掉的,作为泰国的民族英雄,他永远活在泰国人民的心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吞武里、曼谷和罗勇等地先后出现了郑王庙,每逢郑信的生日、登基纪念日及遇难日,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庙里,献上祭品,燃一炷香,寄托哀思。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终于由泰国政府出面,在泰国首都隔河相望的吞武里,竖立起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上端有一个真人般大小的骑马戎装的塑像,碑面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

此碑为纪念达信皇大帝和增进他的荣誉而建。他是泰国人民的好男儿,生于佛历2277年(1734年),卒于佛历2325年(1782年)。

泰国政府和人民于佛历2497年(1954年)4月17日敬立此碑,以便提醒泰国人民牢记他抵御外敌,恢复泰国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此后每年4月17日,即吞武里王郑信登基纪念日,泰国政府和国王都要在这座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驱缅复国的民族英雄郑信。

1994年,诗琳通公主曾亲自莅临郑信的故乡——中国广东澄海市,在郑信衣冠墓前致祭。

1995年5月15日,泰国海军部内郑信王故宫博物馆动工修建,诗琳通公主为动工仪式剪彩。1998年12月27日,郑信王故宫博物馆修缮完毕,正式开展。在泰国海军部大院里,在郑信王故宫遗址前的草坪上,搭起了祭台,支起供桌,摆起香案花烛,数千民众,身穿光鲜的民族传统服饰,鱼贯进入会场。仪式由故宫修复基金会主席——前海军总司令夫人坤仁侬诺主持,贵宾席上,坐着85岁高龄的郑午楼博士和郑氏宗亲会的华人代表,他们为故宫修复基金会捐赠了巨款,故受到特殊的礼遇。郑信王纪念亭上挂着郑午楼撰写的一副中文对联:

牧野鹰扬,三尺青霜开帝业;
鼎湖龙去,千秋俎豆纪丰功。

这副对联对郑信一生的功业作了高度的概括。上联说郑信手提三尺青霜宝剑,驱逐外敌,统一暹罗,开创了吞武里王朝;下联说一代伟人虽然逝去,但他的丰功伟绩仍让后人千秋万代祭祀悼念。

郑信逝世迄今已有20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信终于获得泰国人民、政府和王室的一致肯定。

罗勇的郑王庙

郑王纪念碑

纪念碑浮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