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唐庄宗重蹈覆辙

后唐庄宗重蹈覆辙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后唐庄宗所称复唐,不是恢复原唐宗室的帝位,也不是重整盛唐时期的文治武功,而仅仅是恢复唐朝名号,沿袭唐后期帝王信任宦官、沉淫后宫的老路,以致重蹈覆辙。郭崇韬等大臣对后唐庄宗日益奢淫深为忧虑。后唐庄宗即以没有为太后出殡修好道路的罪名下令将罗贯处死。后唐庄宗对向延嗣的诬告颇为相信,极为愤怒,随即派宦官马彦珪去蜀地窥察郭崇韬的动向。刘皇后随即奏请处死郭崇韬,后唐庄宗没有同意。

后唐庄宗重蹈覆辙

唐(原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后迁都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宣武军(治所汴州,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军政长官)梁王朱全忠(朱温)逼迫唐哀帝在洛阳让位,将国号改为大梁,史称后梁,自行即位,是为后梁太祖,定都汴州。

晋王李存勖(小字亚子)憎恶朱全忠灭唐建梁。他打着复唐的旗号,率部出生入死,长期与后梁军队争战。

攻灭后梁,后唐庄宗生气勃勃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又称兴唐府、东京,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建国号大唐,史称后唐,自行即位,是为后唐庄宗。

六月,后唐庄宗率部进入杨刘(位于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北)。后梁末帝朱友贞派北面招讨使(北方前线军事长官)王彦章领军包围杨刘。后唐庄宗十分焦急,向兵部尚书(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长官)、枢密使(主管机密,出宣诏令,位同宰相)郭崇韬问计。郭崇韬向后唐庄宗献分兵之计,并领兵抢建博州新城(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分散王彦章部主力,致使其被各个击破。

九月,后梁北面行营招讨使段凝率领大军自顿丘(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进抵临河(位于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南面。后唐庄宗时在朝城(位于今山东省阳谷县西),闻讯极为忧虑,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宣徽使(主管宫廷事务)李绍宏等人主张将卫州(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和黎阳(位于今河南省浚县东南)让给后梁,以黄河为界,与后梁签订和约。后唐庄宗没有听从,心里闷闷不乐,独自躺在床上,召见郭崇韬询问该怎么办。郭崇韬说:“陛下举大义十五年来,为雪洗家仇(1)国耻枕戈待旦,前方将士不解甲胄,身上都生了虱子。如今陛下刚即帝位,天下百姓都希望能早日荡平寇仇。如果以黄河为界,怎么能光复中原大地?”他建议后唐庄宗乘后梁军主力出征、汴京空虚之机,亲率大军直取汴,并预计“汴城无兵,望风自溃”,“半月之间,天下必定”。后唐庄宗听郭崇韬这么说,精神为之一振,高兴地说:“你说的正合我意,胜负在此一举,成功则为天下王,失败则为俘虏,就这样决定了!”

十月,后唐庄宗令夫人和皇子返回兴唐,与之诀别说:“大事成败,就看此次决战了,如果不能成功,你们就率领全家在魏州宫中投火自焚好了!”之后,后唐庄宗领兵从杨刘渡河,仅用八天时间抵达汴,击败留守的王彦章部五百名骑兵,攻入汴州。后梁末帝自杀,段凝随即率部投降后唐,后梁灭亡。

大功告成,后唐庄宗走上亡唐老路

后唐庄宗灭梁后迁都洛阳,以为“天下已定,寇仇外息”,便“渐务华侈,以逞己欲”(《旧五代史》卷五十七《郭崇韬传》)。原来,后唐庄宗所称复唐,不是恢复原唐宗室的帝位,也不是重整盛唐时期的文治武功,而仅仅是恢复唐朝名号,沿袭唐后期帝王信任宦官、沉淫后宫的老路,以致重蹈覆辙。

后唐庄宗喜欢音乐。由此,声乐艺人景进等人受到宠信,经常侍奉在后唐庄宗和刘皇后身边,进献谗言,干预政事。后唐庄宗称帝后又立即恢复唐朝后期的宦官设置。当时,宫中已有五百名宦官,后唐庄宗仍嫌不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正月,他下令将唐朝灭亡后流落在民间的几百名宦官召入后宫。后唐庄宗忌排郭崇韬等功勋卓著之臣,把宦官引为心腹,委以重任,让他们在朝廷或地方掌握军政大权,“藩镇皆愤怒”;每派将士出征,则让宦官随行监军(代表朝廷监察军事),凌驾于主帅之上。新老宦官则对后唐庄宗感恩戴德,搬出唐末后宫设置万名宫女的旧制,为后唐庄宗从民间挑选三千多名美女入宫,供其淫乐。郭崇韬等大臣对后唐庄宗日益奢淫深为忧虑。

同光三年(925年)夏天,后唐庄宗想兴建一座高楼避暑。郭崇韬考虑当时洪水泛滥,灾民流离失所,上书“愿陛下思艰难创业之际,则今日之暑,坐变清凉”。后唐庄宗看后默然不语。宦官乘机进谗,称“郭崇韬的住宅,胜似皇室,怎么能知道陛下正在受热?”后唐庄宗由此怨怪郭崇韬,令宦官继续监修避暑楼。

河南县(治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县令罗贯奉公执法,抵制宦官和宫中艺人违法勒索,受到他们诬告。后唐庄宗即以没有为太后出殡修好道路的罪名下令将罗贯处死。郭崇韬为罗贯辩解,认为他“法不当死”。后唐庄宗对郭崇韬怒斥道:“你说罗贯无罪,你们是朋党!你既然喜欢罗贯,由你去裁决吧!”说罢,他拂袖而去,关上宫门。郭崇韬跟随其后欲辩个明白,被拒之门外。罗贯不久被杀。

枉杀郭崇韬,局势发生逆转

当年九月,后唐庄宗决定派军队攻打前蜀(都成都,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郭崇韬自知受到谗毁处境险恶,想借机立新功保全自己,请求出征,受任招讨使,辅佐魏王(刘皇后之子)李继岌率部讨伐前蜀。十一月,郭崇韬率军攻入成都。前蜀后主王衍献城投降,前蜀灭亡。

郭崇韬向来憎恶宦官干预朝政。攻蜀期间,他曾对魏王说:“你破蜀有功必定要被立为太子。等到皇上万岁以后,你可要把宦官全部废除,即使是阉过的马,你也不要乘骑!”郭崇韬此话不久被监军李从袭获悉。为此,宦官李从袭对郭崇韬恨之入骨,向魏王挑唆说:“郭崇韬收受蜀人贿赂,居心叵测,大王应加强自身防备。”

后唐庄宗看到灭蜀捷报后十分欣喜,派宦官向延嗣入蜀慰劳军队,并传令将部队撤回。郭崇韬听说向延嗣抵达成都,没有去郊外迎接他。对此,向延嗣感到恼火。李从袭借此串通向延嗣,合谋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京都后,奏告郭崇韬私吞收缴的蜀国财宝,并诬告其有反叛之心,他还向刘皇后诡称:魏王如今身在虎狼之口。

后唐庄宗对向延嗣的诬告颇为相信,极为愤怒,随即派宦官马彦珪去蜀地窥察郭崇韬的动向。马彦珪临行前对刘皇后说:“郭崇韬谋反在即,蜀地形势危在旦夕,皇后应奏请皇上下令将郭崇韬杀掉。”刘皇后随即奏请处死郭崇韬,后唐庄宗没有同意。

刘皇后生怕其子李继岌此间会有不测,擅自要马彦珪给李继岌带去教令,密令他将郭崇韬杀死。

马彦珪抵蜀后,将刘皇后教令交给魏王李继岌。李继岌没有见到父皇圣旨,对执行皇后的教令有些疑虑。李从袭以不杀死郭崇韬一旦事泄会惹祸上身,对李继岌加以恫吓。于是,李继岌答应执行皇后教令。

同光四年(926年)正月甲子日清晨,李从袭传魏王之命召郭崇韬议事。郭崇韬毫无戒备,按时赶到魏王住处。当他刚踏上台阶时,魏王侍从突然冲上去用铁锤砸他的脑袋,郭崇韬尚未反应过来便倒毙在地,随他一同去的两个儿子郭廷诲、郭廷信亦当场被杀。

后唐庄宗听说郭崇韬被杀,不仅没有追究刘皇后、马彦珪、李从袭及魏王李继岌的罪责,反而公布郭崇韬的“罪状”,并下令将他在洛阳等地的三个儿子郭廷说、郭廷让、郭廷议全部处死。

朝廷内外对郭崇韬父子无过被杀议论纷纷,许多正直的官员为他们鸣冤叫屈。后唐庄宗为了平息舆论,令宦官暗中察访,想惩处领头非议的大臣,以杀一儆百。宦官借机诬告睦王李存义(郭崇韬女婿)、河中(治所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节度使李继麟(原名朱友谦,后梁太祖干儿子,叛梁后改称现名)与郭崇韬“连谋”。后唐庄宗随即下令将李存义、李继麟处死。李继麟的妻儿亲属百余口及其部将史武等七人,也被株连杀害。

后唐庄宗如此轻信宦官,猜忌滥杀,搞得朝廷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人传说魏王被杀,刘皇后已杀死后唐庄宗。一时间,军心民心为之大乱。对此,后唐庄宗非但不能自省,反而怀疑镇将谋反,以致乱上添乱。

天下大乱,后唐庄宗家破人亡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治所魏州,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指挥使(军事将领)杨仁晸率军由瓦桥(位于今河北省雄县西南)换防回邺都(即魏州,又称东京)。后唐庄宗怀疑杨仁晸率部回到邺都后会作乱,传令其部众留守贝州(位于今河北省清河县),引起归乡心切的魏博籍军士的强烈不满。杨仁晸部所属银枪效节军(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兵士皇甫晖听信京都发生变乱的谣传,策动兵变杀死杨仁晸,推举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为主帅,领兵杀入邺都。后唐庄宗闻讯后,令归德(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节度使李绍荣率领三千名骑兵赴邺都招抚赵在礼。李绍荣招抚没有成功,领兵攻城亦没能攻下。后唐庄宗随即增派中书令(宰相)李嗣源率领嫡系亲军赴邺都平叛。

与此同时,魏王李继岌在回师途中也遇到麻烦。后唐庄宗下令对李继麟灭族时,李继麟(朱友谦)之子朱令德随军征蜀尚屯驻遂州(位于今四川省遂宁市)。后唐庄宗传令剑南东川(治所位于今四川省三台县)节度使董璋领兵赴遂州斩杀朱令德,引起担任回师后卫的将领李绍琛的嫉妒和恐惧。李绍琛与董璋素有矛盾,他所率领的一万二千名兵士多是朱友谦的旧部。不久,董璋率部路经李绍琛军营,没有去会见李绍琛,更引起李绍琛的恼火和忧惧。

在一次宴会上,李绍琛乘着酒兴对其部将说:“平定(后)梁、(前)蜀,主要是郭公(郭崇韬)、朱公(朱友谦)和将士们的功劳。郭公、朱公有什么罪?先后惨遭灭族。我们回到京都以后,大难亦就临头了!”部将焦武说:“我们的命运将和史武一样!”当时,这批河中籍的将士忧愤至极,号啕痛哭。此后,李绍琛率部西还,自称三川制置使,三天内聚众五万人。李绍琛派兵拦截魏王李继岌,被李继岌部击败。

三月,李嗣源领兵进驻邺都西南。从马直(后唐庄宗亲军)军士张破败夜间领头作乱,劫持李嗣源入城同赵在礼会合。李嗣源部众随即溃散。

进入邺城后,张破败被皇甫晖领众阻杀。李嗣源谎称出城收拢部队,带着近百名随从兵士逃往相州(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从邺都外围退据卫州(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的李绍荣奏告李嗣源通敌叛变。李嗣源上书申辩,其奏书全被李绍荣截下。李嗣源害怕被杀,接受其部将石敬瑭的意见,聚兵攻入大梁(即汴州)以自保。后唐庄宗听说后大为恼火。

四月初一日,后唐庄宗整顿军队,准备向东攻打李嗣源部。尚未出发,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郭崇韬、李存义亲信)在京都发动兵变。当时,后唐庄宗正在吃早饭。他闻讯仓皇退逃,在逃亡中被流箭击死。刘皇后慌忙逃到晋阳(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削发为尼。李嗣源听说后唐庄宗已死,随即称帝,为后唐明宗,接着派人将入寺为尼的刘皇后杀死。

当月,魏王李继岌听说京都发生兵变,国破家亡,退至武功(位于今陕西省武功县)以南渭河岸边。李从袭对他说:“国家大势已去了,大王自己考虑怎么办吧!”李继岌走投无路,当即令侍从将他勒死。

《新五代史》卷四《唐庄宗本纪上》

卷五《唐庄宗本纪下》

卷二十四《郭崇韬传》

《旧五代史》卷五十七《郭崇韬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后唐灭梁》

卷四十一《邺都之变》

【简评】

毛泽东对后唐庄宗临阵与皇后皇子诀别、下令与后梁军队决战的气概十分赏识。他阅读《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后唐灭梁》“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一段文字时,批注:“生子当如李亚子。”(2)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李存勖不可以为天子,然固将帅之才也。”“其胜也,复虑人之乘己而内荧,于是内未溃而外失可乘之机,敌且蹙之使自毙于穴中。”(3)“李存勖耽乐昏昧,伶人操生死之柄,功臣之危,旦不保夕。”(4)“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汔止。”“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5)

【注释】

(1)中和四年(884年),朱全忠曾诱杀李存勖之父李克用未遂。

(2)《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毛泽东读书笔记》(下)《军事篇》。

(3)《读通鉴论》卷二十八《五代上》。

(4)《读通鉴论》卷二十九《五代中》。

(5)《读通鉴论》卷二十八《五代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