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会重蹈“项目”的覆辙了!

不会重蹈“项目”的覆辙了!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也有较大增加。工程涉及西部各省的1.2亿农民,国家及有关地区为此累计投资已达1300亿元。对本报反映的“2605项目”中的问题,李育材副局长给予了特别关注,仔细咨询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李育材副局长一行,专程到“2605项目”的实施地——西吉县征求意见。曾在“2605项目”中担任过秘书、现任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局常务副局长的谭忠志,
不会重蹈“项目”的覆辙了!_满眼风光:全2 册

宁夏山河更秀美

“山顶山桃、柠条戴帽,山坡山杏、沙棘、杞柳、松树缠腰,缓坡林草混交”,这已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目标,而是扑面而来的景象。那些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已被绿色覆盖。这是记者在宁夏南部退耕还林地区亲眼看到的景象。

“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通畅”,这是宁夏退耕还林后,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果。一些原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现在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雨不成灾,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凡是身临其境的人,都为那里退耕还林的成果而欢欣鼓舞。

宁夏是在2000年被国家列入退耕还林试点区的。自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退耕还林已有1100多万亩。其中在有全国“贫困之冠”之称的固原地区退耕还林就有460多万亩,人均退耕2亩,有23万户122万人从中受益,占当地农业人口的90%以上。

几年来,宁夏南部各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井、窖、库、坝、水保工程配套建设,营造了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点、线、面协调配套的生态网络。有的县还根据当地的条件创造性地实施了多种绿化模式。经济林、用材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在昔日的荒山秃岭上拔地而起。

短短几年时间,原来恶劣的生态环境便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测定,宁夏南部固原地区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比200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达到17.6%。变化较大的西吉县,则由8%提高到3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降至每公顷每年15立方米,比原来降低了11立方米。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也有较大增加。当地人普遍感到,近年来,沙尘天气不仅逐年减少,强度也明显减弱。植被的恢复和林草的生长,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栖息、繁衍的乐园。到退耕还林区“安家落户”“生儿育女”的野鸡、野猪、狍子、兔子越来越多。

作为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的成果并不限于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植绿、爱绿、护绿正成为宁夏群众的共识。退耕还林,还改变了宁夏南部山区农业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将种植结构由以粮为主转向粮、经、饲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特色种植业已经初步形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退耕还林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笨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加快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现在,总共有153万人的固原地区,加入劳务输出大军的已超过25万人,劳务输出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劳务输出,成为当地人心中的“铁杆庄稼”。就是仍然留在土地上的农民,也因为精耕细作而充分挖掘了生产潜力,增加了单产和收成。据固原市政府负责人介绍,固原地区现在的农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758元,已经达到1800多元。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并且正在显现出来。

在固原地区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对退耕还林的由衷赞美和拥护。作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残塬区的彭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在充分认识县情的基础上,他们提出:山区贫困的根子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林。治理一条流域,建立一个基地,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那里正逐步变成现实。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考察时十分激动地说:看了这里的退耕还林治理点,就看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希望。

退耕还林,重新安排了宁夏山河,再造了宁夏的秀美山川

退耕还林,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当地群众的传统观念;

退耕还林,改善了人与自然关系,推动了社会和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功莫大焉。这是记者,也是所有到过宁夏退耕还林地区的各界人士的共同感受。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宁夏的经验教训引起高层关注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而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涉及西部各省的1.2亿农民,国家及有关地区为此累计投资已达1300亿元。经过几年建设,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国家的退耕还林战略,是以巨额补贴为保障的,而这个补贴是有期限的。补贴到期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

随着原定政策即将到期,退耕还林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担心:补贴能否继续延续,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路该怎么走?就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2006年1月7日,长篇通讯《退耕还林:补贴到期之后怎么办》在《光明日报》显著位置刊登,反映了退耕还林的现状和群众的担忧。在通讯中,记者特别提到了20多年前一次类似的“退耕还林”——“2605项目”。那个由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的项目,曾经产生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援助一停止即遭到毁坏:当地农民迫于生计很快又把退耕地变成了复耕地,短短几年时间,就将退耕地毁之殆尽。报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林业局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曾当面告诉记者:国家林业局对此十分重视。将就此深入调研,然后向国务院提交报告。不久,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专程到宁夏考察。2006年11月,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和退耕办负责人专程到宁夏、陕西等地调研。对本报反映的“2605项目”中的问题,李育材副局长给予了特别关注,仔细咨询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在离开宁夏时,李育材副局长兴奋地对宁夏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在宁夏取到了真经。”

李育材副局长一行,专程到“2605项目”的实施地——西吉县征求意见。本报记者随行进行了采访。

在与当地负责人座谈时,李育材副局长直截了当地询问:“20多年前的‘2605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西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黄如林回答:当年,“2605项目”退耕156万亩,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36.6万亩。对损毁的原因,我们归纳了五条:项目完成后,群众的温饱尚未解决,加之当时人口增长过快,吃饭就成了问题,而粮食补贴在项目完成后就停止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以解决吃饭问题;项目对牧草种植安排很少,没有换来畜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没有因项目的完成而提高;项目只是单一的退耕还林,没有采取平整土地、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治理措施;树种单一,不适合当地栽植、且成活率较低的杨树栽植过多,难以抗御干旱灾害和天牛虫害,由于没有专项经费,退化、死亡林木无法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没有管护经费,无法对退耕林实施有效保护。

曾在“2605项目”中担任过秘书、现任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局常务副局长的谭忠志,对此很有发言权,他的发言也很有见地。他对前后两次退耕还林做了对比:当年的项目没有像现在的退耕还林工程这样,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而这次则是经过论证并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才大面积实施的;上次设计、施工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工程措施没有跟上,而这次则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上次树种单一、搭配不够合理,成活率不高,这次多采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树种且注意了合理搭配;上次农民没有在退耕中,特别是在项目完成后得到多少实惠,是在政策压力下的被迫行为,而这次群众则是自觉自愿……

在与宁夏政府负责人座谈时,李育材副局长谈了此次考察的感受。他说,我这次来考察,主要是为了探索当年“2605项目”的经验教训,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步推进寻找出路。现在,我取到了真经。当地同志的分析很准确,有些问题在现在依然存在。如果解决得不好,退耕还林还会出现反弹。在培植后续产业上,尤其要加大力度。必要的管护和管护经费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对当地负责人提出的要求,他表示要尽快研究,能够解决的将尽力解决。

退耕还林今后如何发展?补贴可以延续吗?这是西部各省退耕还林地区的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确保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就在人们翘首以盼的时候,北京传来消息: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退耕的生态林、经济林、草,在第一个周期完成之后,将分别得到8年、5年、2年的补助。

对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宁夏干部群众都密切关注。消息传到宁夏,人们奔走相告。登有国务院通知的报纸一到,许多人都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而林业、农牧业工作者的关注程度则更高。

自治区林业局退耕办主任余峰到彭阳、泾源、同心、盐池、固原市原州区等宁夏主要退耕地区转了一圈,听到的是一片叫好声。余峰告诉记者,退耕农户都希望补助政策能够继续延续。现在,国务院充分考虑到退耕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出了英明的决定,群众都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拥护。有人说,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完全有信心巩固好退耕还林的成果!

隆德县林业局局长龚国栋告诉记者,原来大家都担心:退耕还林8年补贴到期以后怎么办?现在,国务院给出了答案,群众也就放心了。现在的政策,比我们原来的预计好多了。我们原来没想到国务院会下这么大的决心、会有这么大的力度、会延长一个周期,没想到政策制定得这么周到、具体。

彭阳县林业局局长袁军作为全国受表彰的10个先进集体的代表,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林业会议,他也因此比别人更早了解到国务院政策的具体内容。他说,国务院的政策非常好,超出了我原来的想象。这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彭阳县孟原乡樁树岔村党支部书记杨世慧高兴地说:“这个政策好得很,我们村里的农民非常满意!”

同心县副县长马宁曾在两年前就退耕还林问题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带记者实地察看了他们退耕还林的成果并提出过许多好建议。他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退耕还林,对于我们同心县这个降雨不足300毫米的干旱带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扶贫工程!他向记者透露,随着补贴到期日的临近,有人心动了,甚至想打退耕地柠条的主意。现在好了,群众的心安定下来了。许多退耕农户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受益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

许多人还对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列出管护资金并把它与管护效果挂钩等项政策表示赞同。

龚国栋和袁军两位局长高兴地告诉记者,此前,有关部门曾找他们征求过意见,他们也如实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从现在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来看,他们的有些意见被采纳了。龚国栋透露:他的一条意见,被采纳了50%。虽然如此,他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从实际出发,又符合实际的政策,自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贯彻实施也就顺水顺风了。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重而道远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任,摆在了全国退耕还林地区干部群众的面前。许多林业工作者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投入这么多资金来搞退耕还林,如果出现反复,那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如何才能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这是宁夏各地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有些市县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全国林业先进集体彭阳县提出:“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林业局局长袁军因参加全国表彰会较早了解到国务院的精神,全县贯彻的动作也要比别的地方快一拍。他们已经召集全局职工学习、讨论了多次了,也拿出了初步的贯彻意见。他们还把文件发送到了全县各乡镇。为了让政策家喻户晓,他们还在主要地段刷写了标语。

同心县县委、县政府在了解到国务院政策后,专门开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研究具体问题。县委县政府为此发出紧急通知,继续加大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力度,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不受损失。县里不仅成立4个中心林业站,而且成立了有30人的护林执法队。执法队与森林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大了执法力度。各个乡镇为此还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力争把国务院的政策尽快宣传到户。

结合当地实际,宁夏各地在退耕还林中注意培植后续产业。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林果结合,林药结合。隆德县、泾源县降雨条件较好,就推行林药结合模式,发展中药材和桑蚕产业;彭阳县推行林果结合模式,建成以“两杏”为主的产业基地;有些地方沙棘、山杏、山桃与苜蓿间作,培植新型产业资源;中部干旱带上推广草灌结合模式,发展草畜产业。

培植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现在,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为培植后续产业,做出许多操作性强的新规定。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国务院允许农民间种豆类等矮秆农作物,以耕促抚,以耕促管。龚国栋告诉记者,这些规定对农民增收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许多林业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将国务院的政策落实到位,“2605项目”的悲剧就不会重演!不让“2605项目”的悲剧重演,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

(原载2008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