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办福州船政局

创办福州船政局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造船厂,当时称福州船政局。他在给清廷的一份奏折中,对创办福州船政局的必要性作了充分陈述。当时有个英国海军军官寿尔参观了福州船政局之后赞叹说,船政局的整个制度表现了创办者的天才和才能。这次沈葆桢带往台湾的舰只大多是福州船政局自造的。

三、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在侵略者的威逼下,清廷派奕和英、法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已经逃往热河承德避难。根据《北京条约》,奕在北京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逐步形成一股势力。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热河,由五岁的太子载淳登极,尊生母慈禧为太后,以载垣、端华、肃顺等为顾命大臣。慈禧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暗中和在北京的奕勾结,并在回到北京后,发动政变,捕杀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改元同治,由奕为议政王,慈禧以太后名义垂帘听政,这就是有名的“北京政变”。由于奕是个听命于外国侵略者的人,政变自然使清政府和侵略者进一步勾结起来。因此外国侵略者认为,这个政变是“令人满意的结果”。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在一份手谕中也讨好侵略者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是因为“载垣等复不能尽心议和”,“失信于各国”所造成的,完全是颠倒黑白,替侵略者的罪行开脱。议政王奕于同治元年正式提出借洋兵“助剿”太平军李秀成部。这一年春天,李鸿章从安庆率部来到上海。李鸿章所部兵员一部分是曾国藩调拨的,一部分即奉曾国藩之命在安徽老家征集的,这就是称这支军队为淮军的原因。部队的装备大多是英国侵略者提供的洋枪洋炮。为了修理和仿制洋枪洋炮,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一个规模很小的上海炮局,这是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的第一个工厂。

向西方学习,创办近代化工业,这是历史进步的要求。魏源、林则徐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便认识到外国侵略者还有可以“师效”的一面,于是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就是学习坚船利船,目的是用这些坚船利炮抵制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李秀成也提出过利炮思想,并亲自在苏州仿造过,在被俘之后又提出“防鬼反为先”的主张。而洪仁玕更提出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是历史的趋向,但不幸的是太平天国失败了。重新兴起的洋务运动却是为解决“心腹之患”而兴起的,奕、李鸿章等著名的洋务派都是早就和侵略者勾结的,他们的政治倾向对内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对外则代表了外国侵略者在华的利益。不过,在洋务派中情况并不一样,左宗棠也是当时著名的洋务派,但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使他承继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左宗棠在办洋务的活动中,更多的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和富强。

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造船厂,当时称福州船政局。他在给清廷的一份奏折中,对创办福州船政局的必要性作了充分陈述。他认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军的兵舰之所以能长驱直上天津唐沽,就是因为敌人有先进的轮船,可以纵横海上,而我军因没有此种轮船,无法抵御。如果没有先进的军舰,沿海藩篱便如同虚设。他计划在福州船政局建立之后,“备成一船之轮机,即成一船;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在他看来,如果认真筹办,五年便可以建立一支像样点的船队,不但可以“巡洋缉盔”,还可以有点力量和侵略者抗争;比较可贵的是,左宗棠在这分奏折中还把造船和发展经济联系起来,所造船只可以在海上运输货物,沿海各省利益在海上而不在陆地。即使用船来运输漕粮,也方便得多。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百货萃诸廛肆,鱼盐蒲蛤足以业贫民”。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就认为,广东三山六海,只有让百姓出海经商,才能富裕起来。左宗棠的以船运货思想和林则徐是颇为相似的。

左宗棠下定决心开办船厂,当然主要是为了国防。但当时要不要办造船厂意见并不一致,有一种意见认为造船费用太大,不如租船或买船便利。但左宗棠认为,租船和买船不但工费贵,而且受制于外人。外国侵略者绝不会为中国的事业着想,因此在关键时刻,这些船不但调遣不能自如,而且也不能按我们的意思去办。轮船用过一段,就得检修,照样还得求外国工匠来修,不修就不能用。在左宗棠看来,从长远利益看,买船、租船都不如造船。而且造船还要配套,即培养自己的驾驶和检修机器的人员,这样才不会“授人以柄”。

左宗棠认为,只有开办学校,才能培养自己的制造、驾驶、检修一整套人员。他主张免费招收学员,请外国教师来教,首先要学会外语,因为图书、机器都是从外国引进的,不会外语就无法工作。继之是学算学及有关造船技术。因此,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说,福州船政局“创始之意,不重在造,而重在学”。从这点可以看出,左宗棠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只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造船就不会有困难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福州船政局办了许多学校,分为英文部、法文部两个部分,下属学校有造船学校、海军学校、计算学校、工程学校、航海实习学校等。这是中国最早培养海军和造船技术人员的学校,后来不少重要的海军将领,如邓世昌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等都出自这些学校。当时有个英国海军军官寿尔参观了福州船政局之后赞叹说,船政局的整个制度表现了创办者的天才和才能。有人把福州船政局和李鸿章在上海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对比,认为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条件远比福州船政局优越,但李鸿章没有创办一所学校,目光不如左宗棠远大,这个说法当是事实,办自己的军事工业,是向西方学习的一个步骤,而向西方学习,重在“学”字,只有学到造船知识、制造枪炮的知识以及管理经验,才能创造性地发展,不办学校,就永远得聘用外国工匠,工厂办起来,技术仍操纵在洋人手里,仍然是不会有大的发展前程的。

由于船政局很重视“学”,因此把培养中国的“匠徒”,即技术工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船政局聘请日意格当技术监督,双方协议,按规定时间把中国工人培养到能独立工作,如果教学有方,提前教会中国工人,酬金从优。而且还规定,一旦中国工人掌握技术之后,洋匠一律遣散回国。就这样,福州船政局培养出一批批技术熟练的工人来,这对造船厂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治五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船政局由左宗棠推荐的船政大臣沈葆桢负责经营。沈葆桢严格按左宗棠的思想办厂,几年之中发展较快。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沈葆桢奉命督福州水师去台湾作战,迫使日本政府派员到北京议约,不敢用武力强攻台湾。这次沈葆桢带往台湾的舰只大多是福州船政局自造的。中法战争以前,中国建立起北洋水帅、闽江水师和南洋水师。闽江水师十一艘兵舰除两艘是从美国购进外,其余九艘均为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北洋水师的康济、威远、眉方、泰安、镇海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北洋水师舰只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师的澄庆、横海、镜清、开济、靖远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南洋水师舰只的三分之一。这些船只大多是在光绪元年以前建成的。十年时间造出这么多舰只,成绩是很大的。中法战争的失败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李鸿章投降主义所造成的。用中法战争马尾港遭受法舰突然袭击而导致闽江水师全军溃败,来说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错,理由是不充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