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崇焕之变

袁崇焕之变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日,后金自遵化向京师进发,袁崇焕率辽兵与之遭遇于离蓟二十里之马伸桥,一战挫之,颇有斩获。袁崇焕连夜慰劳负伤将士,直至东方欲晓。这是后金第三次败在袁崇焕及辽军阵前。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捕入狱。身陷囹固的袁崇焕以国家百姓为重,修书一封。因此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以及兵部尚书王洽等,是难逃其直接责任的。袁崇焕这一冤案,直到清代撰修《明史》时,披露了皇太极设反间计一事之后,才算是真相大白。

五、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亲自统率大军伐明。他遣使告谕已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率兵来会,并以熟悉路径的喀喇沁部为向导,分两路向龙井关、大安口进发。十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两关连克,左右两翼大军会师于遵化城下,明廷始得消息,京师全城戒严。

早在同年九月,袁崇焕即得到后金将要渡辽河西犯的情报,他曾派部将谢尚政领兵一支援蓟,却被蓟州巡抚以消息不确为由遣其回师。十月二十九日,袁崇焕正在宁远与关门之间的中后所,闻敌越关、宁而攻入,心胆俱裂。他立即命赵率教领兵援遵化,并于十一月初四日亲率祖大寿、何可纲简精骑入山海关,星驰入卫。路经永平、迁安、丰润、玉田、昌平、密云等处,皆分兵助守。辽军六天疾行五百里,于初十日先敌抵蓟州。不料遵化已于初三日陷落,巡抚王元雅自经、赵率教殒命。十一日,后金自遵化向京师进发,袁崇焕率辽兵与之遭遇于离蓟二十里之马伸桥,一战挫之,颇有斩获。袁崇焕欲与后金在此决战,阻敌于蓟州以东。然而皇太极却不恋战,率军越蓟西进。袁崇焕再督将士追赶,期以先敌于城下,背护神京。部将们担心,军队没有朝廷的命令而直趋京城,会遭到猜忌。袁崇焕说:“皇上有急,还顾得了那么多,如能解难,虽死无憾。”一路上,他严令战士秋毫无犯,有一卒擅进民宅索饼,袁崇焕立斩其首枭示,以安民心。

十七日晚,辽军抵左安门,袁崇焕下令,不许一兵一卒私入民家,连野外树木也不得损伤。崇祯皇帝已将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正为京城防守而焦急,闻袁崇焕率辽军先至,深感欣慰,十八、十九日,先后两次发刍豆粮米,羊、酒、银饷犒师,并命各路勤王之军统归袁崇焕调度。

二十日,后金八旗大军始达京师东、北两面。这时,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援军列营德胜门,袁崇焕、祖大寿列营广渠门。皇太极驻跸于城北土城之东,命大贝勒代善等领右翼军趋德胜门,大贝勒莽古尔泰等领左翼军趋广渠门。两场剑与血的鏖战几乎同时打响了。

袁崇焕在广渠门外布阵,以祖大寿为南面,王承胤列西北,自己率兵扎正西,以品字形队列迎击来自东北的八旗兵。两军交锋,短兵相接,奋力殊死。一敌抡刀险些砍着袁崇焕,幸赖将士袁升高用刀架隔,刀刃相对而折。敌人万箭齐发,袁崇焕两肋中箭,若刺猬然,只因身披重甲才未被刺透。他身先士卒,辽军将士越战越勇。以往军士杀敌论功,每凭首级,而常以争割首级而误战。袁崇焕深以为鉴,战前即令:不许割级,惟尽歼为期。故将士此时一意剿杀。明军三路夹击,八旗锋芒始却。明军乘胜砍杀,追至运河,敌兵淹死无数。自午时至酉时,两军血战六、七个钟头,八旗兵被歼数以千计,明军亦伤亡数百。袁崇焕连夜慰劳负伤将士,直至东方欲晓。

而在德胜门战场的明军却告败绩。侯世禄兵先行溃败,满桂孤军搏战,城上守兵发炮配合,但误伤明军甚多,满桂负伤,不得不带残兵入城避难。

崇祯皇帝闻广渠门报奏,甚喜,二十三日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于平台,赐貂裘、银甲等,并发酒肉、麦饼劳军。袁崇焕千里入卫,只带九千精骑,自是士不传餐、马不再秣已值两旬,想率军入城,稍事休整,待步兵赶到再与敌决战,可是遭到崇祯皇帝的拒绝。

皇太极以左翼军失利于广渠门,处罚了贝勒阿巴泰等七名满、蒙高级将领,并放弃攻城,率军驻南海子。这是后金第三次败在袁崇焕及辽军阵前。皇太极叹息曰:“十五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攻坚不能克,野战不能胜,皇太极便授计部将鲍承先等,期以智取。鲍承先等故意在被俘明太监前交谈,说:“今日撤兵是计策。我看见皇上(皇太极)单骑向敌,敌阵中有二人与皇上说了好久才去。意思是与袁经略有密约,此事马上就能成功。”愚蠢的太监如《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信以为真,又被纵还,将此言传至崇祯耳中。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捕入狱。

敌兵压城,且明军失帅,战局急速恶化。奉命代袁崇焕总理各路援军的满桂,与后金大战永定门外。满桂与孙祖寿战殁,黑云龙、麻登云被执。而辽军祖大寿等闻主帅遭难,又惊又恐,遂拥众东溃趋关,势如崩山决河,京师大震。崇祯急忙诏起孙承宗规理京师城防,又从大学士成基命之请,讨袁崇焕手札,以招大寿。身陷囹固的袁崇焕以国家百姓为重,修书一封。祖大寿接到他的手书,下马捧泣,全军皆哭。孙承宗归劝祖大寿立功以赎督师。祖大寿遂率辽军投孙承宗麾下,成了驱八旗出关、收复遵化等四镇的劲旅。

袁崇焕的被捕下狱,皇太极的反间计不过是个导火线,其中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崇祯皇帝即位后锐意中兴,诛魏阉、定逆案,颇有一番新政。然而在他面前仍摆着两个最棘手的难题:一个是农民起义。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陕西因连年大饥、官吏横暴,王二首举义旗,闯王高迎祥等相继起事。另一个就是辽东问题。而这两者又是互相关联的。辽事不结束,加派不止,民不得不反,民变迭起,官军不能一意东向,辽事更不易了结。崇祯皇帝将辽事委于袁崇焕,袁崇焕许以五年平辽,崇祯似有摆脱困境的希望。“己巳之变”后金铁骑震撼京师,“五年平辽”已成画饼,预示了“新政”棋局将全盘皆输。加之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以来,京畿八十年来首罹兵祸,星布于北直隶的中贵庄田被劫掠,黎民百姓三教九流受蹂躏,激起了朝野各界的普遍不满。这一切对崇祯新政的打击是沉重的,对朱由检的威望及心理的打击也是极其巨大的。因此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以及兵部尚书王洽等,是难逃其直接责任的。阉党失败后,其残余分子朝夕思图东山再起,他们抓住“己巳之变”作为颠覆东林内阁的口实,因而全力攻讦被东林倚为长城的袁崇焕,“擅主和议”、“擅杀大帅”、“西部市米”等等交章弹劾,推波助澜,怂恿崇祯皇帝早日处死袁崇焕。综上所述,造成英雄悲剧的不仅是崇祯皇帝和逆阉党羽,同时也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尖锐得无法克服的腐朽荒唐的明王朝。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被绑赴刑场。刑前他口占一绝: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表达了这位足令八旗铁军胆寒的名将最后的遗憾和眷恋。

袁崇焕这一冤案,直到清代撰修《明史》时,披露了皇太极设反间计一事之后,才算是真相大白。几百年来,袁崇焕“仗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鼓舞和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人们在北京龙潭湖附近和广东会馆修建了袁督师祠,以表达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