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崇焕与朝鲜使者同坐战楼谈古论文

袁崇焕与朝鲜使者同坐战楼谈古论文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崇焕早已探明后金动向,积极做好各项战前准备。三是察捕奸细,全民参战。双方鏖战直至深夜二更,后金方才退兵。他千方百计地多备火器,添买马匹,筹粮措饷,进一步提高了这支以辽人为主体的军队的战斗力。为了赢得这场持久战争的最后胜利,袁崇焕积极筹划屯田,天启六年十一月,他奏请皇上预支明年军粮十万两白银,购备耕牛、农具,待来春在锦、宁一带

三、两战奏捷

孙承宗告归之后,魏忠贤党羽高弟继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他比王在晋还怕死,认为关外必不可守,便下令从锦州、右屯以及榆关以东所有的城堡撤防,移关外将士统统入关,袁崇焕对此坚决反对,他进谏说:“诸城已复,怎能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也失去保障。现在只须择良将守土,必无他虑。”高弟不听,于是崇焕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宁前守将,当与宁远共存亡。如撤宁远守军入关,我绝不入,独卧孤城以当后金!”高弟无奈,乃撤宁远以东的兵民入关,丢弃了军粮马料十余万石,死亡载途,军威丧尽。

后金努尔哈赤见明军经略易人,高弟仓皇退去,只留宁远一座孤城,二万孤军,认为伐明时机成熟。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健卒十三万杀向辽西,将宁远围得水泄不通。

袁崇焕早已探明后金动向,积极做好各项战前准备。一是坚壁清野,分兵把守。他令城外几处守军撤回,尽焚城外民舍。城西南五里龙官寺原为屯粮之地,此时将好米运走,烂米烧毁。命满桂、祖大寿等分守四门,各负其责。二是战前动员,赏罚分明。袁崇焕刺血为誓,向全军申明:“我誓与城共存亡,望将士与本官共存亡。”他亲自椎牛、杀马慰劳将士。袁崇焕还将城中全部库存白银置于城上,声言:有能打退敌兵,不避艰险者,当即赏银一锭。如临阵退缩,则立斩于军前。他还通知前屯及山海关守将,不准放过一个逃兵入关。三是察捕奸细,全民参战。袁崇焕命人沿街巡逻,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命通判金启棕编派民夫,供给将士饮食。四是启用大炮,准备火器。城中存有仿西洋新造的所谓“红夷大炮”,从未用过,此时也架上城头。各类火器一应准备齐全,金启棕还将火药匀筛于席或被子上卷起,实战时抛至城下,射火药引燃,号称“万人敌”,专治城根大炮死角之敌。

待森严壁垒、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袁崇焕命城中偃旗息鼓,静若无人。二十四日,袁崇焕与朝鲜使者同坐战楼,谈古论文,颇有诸葛武侯的儒将风度。忽然一声炮响,后金开始攻城,八旗兵丁漫山蔽野而来,先扑西南城角,再攻南城,万箭上城如雨。八旗兵把裹着生牛皮的战车推到城根,车中健卒奋力凿城穿穴,竟凿开二丈宽的大洞三、四处,城墙险些堕倒。袁崇焕亲自挑石堵口,不幸受伤。将士们劝他养伤,他说:“苟且偷生,活着有什么意思!”扯下战袍,包扎好伤口,继续挑石。将士们个个争先,堵住缺口。他们从城堞间推出数个大木柜,一半在城头上,一半露在外,甲士们藏在柜中,将柴草、棉花、黍秸浇上油脂,点燃投下,加上金启棕的“万人敌”,使后金损失惨重。对远处敌人,崇焕命发“红夷大炮”。炮一发,只见数里之外敌人狂奔不止,上百人毙命。双方鏖战直至深夜二更,后金方才退兵。袁崇焕又选健丁五十名,从城头系下,将遗弃在城下的钩梯、战车全部焚毁。

第二天,八旗兵继续攻城,又被打退。两天中后金军队损失兵丁近千、头目数人,连努尔哈赤也受了伤。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宁远一城久攻不下,只得悻悻而归,不久便去世了。

明军方面也伤亡惨重,后金兵攻城不下便踏冰席卷觉华岛,岛上数万军民全部遇难,船只粮刍亦尽被焚毁。金启棕也在守城时误被火药烧死。但是,经过这一场恶战之后,宁远城仍岿然屹立,后金“辫子兵”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朝廷内外为之欢欣鼓舞,袁崇焕一举成为中外瞩目的名将。

“宁远之战”以后,高弟被革职,由王之臣任经略,袁崇焕因功升为辽东巡抚。不久,朝廷又召回王之臣,停经略不设,以关内外防务尽属袁崇焕。袁崇焕为了休整军队,修葺城垣,便趁为努尔哈赤吊丧之机,派使者、喇嘛赴沈阳和谈。后金方面努尔哈赤之四子皇太极接任后金汗。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调整皇族内部的关系,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战。于是明与后金进行了一年左右的谈判。然而双方实力相当,立场各异,对和谈都没有诚意,都在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备战。

后金对宁远一挫耿耿于怀。他们丢弃了威力不大的攻城器具,重新修造了一种板厚二寸,外裹皮革的战车,同时拆毁房屋,制作舟楫。妇女日日磨砺箭头、甲叶。男丁专门休整操练,喂马等活儿都由妇女们干,全民都处于战前准备之中。但是,对于明军凭坚城用大炮一着,皇太极还没有有效的对策,战略上未有新的突破。

这一期间,袁崇焕认真总结了明与后金交锋中数年屡败和宁远一胜的经验教训,集中了前任统帅熊廷弼、孙承宗等人及广大将士的聪明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作战思想,比如:在兵员和粮饷上实行用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针;在战略上,守关外以捍关内,抚西(蒙古诸部)以拒东(后金);在战术上主张坚壁清野,乘间击惰,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凭坚城用大炮,以守为主等等。他在《条陈东西情况疏》、《辽事治标治本疏》、《辽地屯田疏》、《酌度主客军兵疏》、《凭坚城用大炮疏》等奏折中对上述战略战术都进行了系统精详的论述。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的指导下,辽西明军的各项战备搞得积极而有条不紊。

第一,修葺城垣。袁崇焕督派专事修筑的“班军”,陆续重修了山海关、前屯、中后、中右以及松山等地扼要城池。天启六年(1626年)十二月,四城鼎新,重关累塞。第二年四月,锦州、中左、大凌三城又相继动工,且调红夷大炮入锦州。为固军民必胜之心,袁崇焕还将母亲、妻子接住前沿。

第二,款抚西部。袁崇焕多次派人与蒙古察哈尔等部联络,并亲自会见、赏赐该部头领。他嘱咐各部不要单独与后金野战交锋,而应与明军声势相倚,配合作战。双方建立了互信互利的同盟关系。

第三,编练辽兵。袁崇焕向朝廷建议将内地客兵逐步调回,而招募辽民中志愿保家卫国之勇士入伍,关外定员共六万人,既减少了兵员的人数,又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军中分为战兵与守兵。战兵有步营、骑营、水营、火营等,守兵有屯守、马援、台烽,职责明确,奖惩有致。袁崇焕奏请关外只设两总兵,一驻前屯为后劲,一驻宁远为前锋。然后更迭向前,以前屯挺进锦州,又改后劲为前锋。这就叫做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他千方百计地多备火器,添买马匹,筹粮措饷,进一步提高了这支以辽人为主体的军队的战斗力。

第四,计开屯田。为了赢得这场持久战争的最后胜利,袁崇焕积极筹划屯田,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他奏请皇上预支明年军粮十万两白银,购备耕牛、农具,待来春在锦、宁一带广开屯种,以资军需。可惜这一建议被朝廷否决了,因此屯种未能大举,只在小范围零星地进行。

天启七年正月,正当关外明军力筑金汤之际,后金汗皇太极命大贝勒阿敏等统大军往征朝鲜,以解对明战争的后顾之忧。明廷得讯后,屡促袁崇焕遣师援救。轻出捣巢,人地两疏,这是违背袁崇焕以守为主的方针的。但无奈朝廷三令五申,袁崇焕遂派连珠三营,以总兵赵率教、左辅率军逼进三岔河;又命山海关总兵满桂简精骑三千,进驻前屯、宁远策应,别遣水军一支直发三岔河,期以水陆夹击,挫后金征朝鲜之志。没料到朝鲜轻下,牵制之师未抵三岔而东征之八旗已奏捷班师了。

朝鲜既服,后金解除了两面作战之忧,出师大捷巩固了皇太极的宝座,于是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皇太极仅留二贝勒居守沈阳,倾巢而出,远征明王朝。此时锦州刚刚修缮完毕,总兵赵率教以三万兵镇守。大凌城尚未完,守兵闻敌弃城而撤。十一日,后金大军围锦州。十二日午时攻城,西面城垣眼看将破,其他三面守兵及时来援,滚木雷石、箭矢大炮齐发。后金无奈,只好鸣锣退五里而营,皇太极遣人飞驰沈阳再调援兵。

锦州之战使得明朝和后金的和谈彻底破裂。明廷张皇失措,急命袁崇焕发兵援锦。袁崇焕清醒地看到,宁远是山海关屏障,后金的第二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宁远,绝不能倾城东援而舍宁。他命尤世禄、祖大寿率四千精兵抄道敌后击之,命舟师一旅东出牵制,又令王喇嘛召蒙古察哈尔部从北入援,自己坐守宁远以待敌。他又奏请朝廷调蓟镇、保定、昌平、宣府、大同各路守军趋山海关支援。

果不出崇焕所料,皇太极见锦州难下,就留下一军围城,于五月二十七日亲率主力进攻宁远。此时宁远城头的大炮早就严阵以待,总兵满桂列阵于城南,尤世禄、祖大寿援锦之兵也回师安营城外,构成犄角。二十八日,皇太极率大军逼临城下,正欲挥师交战,三大贝勒劝他不要轻举。皇太极大怒,说:“前日皇父太祖攻宁远未克,这次攻锦州又未克,像这样野战之兵尚不能胜,还怎么张我国威?”说罢亲率近卫护军疾驰进击,诸贝勒督大军随后。明军骑兵不当,步兵亦败,袁崇焕凭堞大呼,指挥城上大炮迭发,城下满桂身中数箭,仍奋勇杀敌。一场恶战,双方死伤都很惨重,但宁远城仍然不动。

两天后,皇太极又回师锦州,数万兵勇齐扑南城,从清早一直战到傍晚,无奈锦州壕深炮猛,死伤二、三千人,仍未破城。这时正值暑热,北人不适,斗志大减。六月初五日,皇太极命毁大、小凌河二城,班师东去。一场搏杀于宁远、锦州的苦战终于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史称“宁锦大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