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杭州龙井胡公庙

杭州龙井胡公庙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龙井坟赐显应墓,神之赫灵著于方岩,此不悉载。咸淳《临安志》编纂之时,距胡则任杭州知州已有二百三十多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记载杭州龙井庙胡则神的具体灵异事迹,但明代的史料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即胡则葬在杭州龙井以后,曾数次显示了灵异现象,因而当地建立了其祠庙。可知胡则神在当地确实已成为民众信仰,并已扎下根。
杭州龙井胡公庙_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2.杭州龙井胡公庙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杭州龙井胡则庙的有关记录。南宋末年的咸淳《临安志》及《梦粱录》均记载有这座祠庙。

显应庙:在风篁岭龙井衍庆寺侧。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人,天圣丙寅(1026)、明道癸酉(1033)尝再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以兵部侍郎致仕,葬钱塘龙井山中。建炎间方寇猖獗,聚永康方岩山,贼夜梦紫袍金带神人现赤帜于空中,随就剿灭。朝廷褒嘉,为建庙,封显灵侯,自后累加封。龙井坟赐显应墓,神之赫灵著于方岩,此不悉载。(45)

显庆庙(46):在龙井衍庆寺侧,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人,两曾尹杭,有惠政,在郡无江潮之患,疾告于朝,以兵部侍郎致仕,葬龙井山。其本里方岩山有方寇聚众,夜梦紫袍金带神人现赤帜于空中,随即剿灭,朝省褒嘉建庙,赐额封爵显灵侯,仍赐坟额显应。神之赫灵,乡民著于方岩矣。(47)

上述两则记录,除了庙名相异外,其所述内容基本相同。就年代顺序看,《临安志》刊于咸淳四年(1268),《梦粱录》刊于咸淳十年(1274),前后相差不过6年,因此《梦粱录》的记载可能承袭自咸淳《临安志》。这两则记录与南宋前期“胡记”相比,仍有若干的不同。第一,咸淳《临安志》把方岩山的显灵事件记载为建炎年间,《梦粱录》则没有记载年代。第二,显灵的内容,咸淳《临安志》、《梦粱录》都说盘踞在方岩山上的贼人梦见了“紫袍金带神人”在空中扛着大旗,而“胡记”中却说他们梦见了“神人”让马在水池边饮水,而第二天早上池里的水确实干涸了。第三,关于胡则的封号,“胡记”中说授予的是“佑顺侯”,而咸淳《临安志》、《梦粱录》却都说“显灵侯”。咸淳《临安志》谈到有关胡则神的灵异事迹,在其家乡记载较为详细,此不悉载。因此,咸淳《临安志》所记载的传说,可能是由金华等地传播来的。尽管如此,对于同一人物及其传说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考虑到咸淳《临安志》的记载比“胡记”晚了近一百年,可以这么说,由于时间的推移及地区的不同,传说的细节内容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是这样的话,“显灵侯”这一封号及方岩山显灵年代为建炎年间这两点,可能都是后来编造出来的或者属于误传。

在此,我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关于胡则的生前事迹,咸淳《临安志》及《梦粱录》都说胡则前后两度担任杭州知州期间,实施仁政,杭州没有发生过潮水之灾。在此,两书都把钱塘江没有发生潮灾与胡则的仁政联系起来。咸淳《临安志》编纂之时,距胡则任杭州知州已有二百三十多年。而关于胡则在杭州的事迹,其墓志铭及《宋史》胡则传都没有谈及。九十多年前编撰的乾道《临安志》(1169年刊行)中有关历代杭州知州的名册、事迹中,对于胡则有如下的记录:

胡则:天圣四年(1026)戊午徙太常少卿知福州胡则为谏议大夫知杭州。(中略)胡则:明道二年(1033)四月甲子徙知陈州尚书刑部侍郎胡则知杭州。景祐元年(1034)四月甲辰,除兵部侍郎致仕。则本传: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少有清名,尚风义,真宗、仁宗擢用焉。(48)

作为杭州的方志,虽然专门为胡则附上了传记,但有关其在杭州的政绩,却完全没有言及。同样在咸淳《临安志》的秩官表中,详细记载了部分杭州知州如范仲淹等的具体事迹,但却没有收录胡则在杭州的事迹。因此,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四“祠庙”中所收载的胡则事迹,很可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这里所能看到的是,与“奏免衢婺民身丁钱”传说的逻辑一样,这里也编撰出了胡则生前曾给杭州人民带来了恩惠的仁政传说。通过这则仁政传说,可知南宋后期,胡则神也获得了杭州民众的信仰。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记载杭州龙井庙胡则神的具体灵异事迹,但明代的史料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西湖游览志》记载:

宋时以祀郡守胡公。则仕当真宗、仁宗朝,再牧杭州,有惠政。(中略)卒葬于此,数见灵异,遂立庙祀之。(49)

即胡则葬在杭州龙井以后,曾数次显示了灵异现象,因而当地建立了其祠庙。即有了灵异事迹后,胡则庙也就被建立了。

前揭应宝时的《重建胡公庙记》中说:“按省志,公庙在墓前,今遗址悉为土人种茶,无可辨识,不知何时土人于风篁岭腹建公庙为祈报之神”。即胡则墓前的庙倒坏后,当地人在风篁岭山腰重建了胡则庙,并以之为祈祷和报答之神(土地神)。可知胡则神在当地确实已成为民众信仰,并已扎下根。应宝时还提到,光绪初年,由永康人发起,在宋代庙原址重建了胡则庙之时,

庙成不数月,远近乡民争助冠袍幢节炉鼎钟鼓之属,几无虚日,于以知公之灵至今犹濯如守土时也。

可见自宋代以来,胡则信仰在当地一直持续,完全摆脱了一个外来神的形象,向土著化的方向发展,新建的胡则庙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支助,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