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动历史前行的巨臂

推动历史前行的巨臂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爱迪生终身耳聋。爱迪生生前在美国共获得1098项发明专利许可证,还有一项专利是逝世后授予的,除美国外,还有其他34个国家授予爱迪生发明专利许可证。爱迪生的成长道路,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启迪。爱迪生是家里七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除了指导爱迪生的学习,母亲还十分注意对他的道德教育。在母亲的指导下,爱迪生学习了英语、算术、自然科学、历史等课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气学家和发明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镇。爱迪生八岁上学,但三个月后,被教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12岁时,酷爱化学的他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开始了在列车上的售报工作。在这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爱迪生终身耳聋。所有这些都没有成为爱迪生前进的障碍,离开学校的爱迪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本着刻苦钻研、勤学好思和踏实肯干的精神,爱迪生认真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他的无数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进程打开了新的一页。

他不创造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

1922年,为庆祝爱迪生75岁生日,代表电气通信界的人士说:“因为有了电信技术和电话传话机的发明,才有今天的电气通信事业的发展。”

代表音乐界的人士说:“因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音乐教育才得以普及发展。”

代表电影界的人士说:“电影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完全要归功于发明活动照片的爱迪生,希望他永远健康,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

代表电力界的入士说:“白炽灯的发明不但使人类生活变得更方便,且人心也变得更明朗了,这项恩典是绝对不能忘记的。”

爱迪生生前在美国共获得1098项发明专利许可证,还有一项专利是逝世后授予的,除美国外,还有其他34个国家授予爱迪生发明专利许可证。

爱迪生在世时,美国已经广泛地使用白炽灯,70%的美国人住在有电气照明的住宅里,强动力装置增长到3900个,它们所发出的电能能够供2500万户家庭使用,供居民使用1960万只电熨斗,1750万台收音机,740万个洗衣机,750万个电烤箱,575万只电咖啡炉,320万个加热器,190万台电动制冷机,880万个电炉。

电话通话一年为280亿次,电话机仅在美国就已经增长到3550万部。电话线总长度已经达到两亿公里,这个长度足够环绕地球5000多周。

美国全年拍发电报达到2. 35亿次,电报线总长度达到1120万公里,无线电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自从爱迪生创建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和首批小型电影院之后,电影工业于爱迪生在世时就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仅在美国,每昼夜观众可达1200万人,电影院已达2100座。

从爱迪生16岁的第一项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他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的发明,要是光算1882年,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项新的发明。

……

世界各国对爱迪生的创造发明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无不表示敬意,称爱迪生为“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现代研究所的先驱”、“科学界的拿破仑”、“世界上最有用的人物”等等。

这是一系列辉煌灿烂的成就,这是伟大传奇的一生。仅接受过三个月学校教育的爱迪生,一个被教师斥为“低能儿”的孩子,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勇气和信念,做出了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业绩呢?爱迪生的成长道路,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启迪。

学会生存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自己做实验,他从来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一本书上的资料,他对于一切都要尽可能地亲自动手并经过实验来加以检验。爱迪生做化学实验需要钱,他的零花钱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想去卖报纸和杂志。爱迪生觉得在铁路上当一名报童是很诱人的,他想:“这样自己也会得到各种信息,随时都能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1859年,爱迪生在铁路线上当了一名报童,这条线的距离约有200公里,底特律是未来的汽车王国,在那里出版报纸,销量最大的是《自由报》。火车早晨七点钟开出,晚上九点钟回来。爱迪生在当了几个月的报童之后,攒了一点积蓄,在休伦港开了两个小铺,一个卖报纸杂志,另一个卖蔬菜、水果、奶油等,铺子卖什么东西都要视季节而定,这两个小铺都由爱迪生雇佣的几个小孩服务,他们也参加分红。后来,在这条线上每天都有载着移民的列车行驶,这时爱迪生又雇佣了一个小孩在列车上卖面包、香烟、水果、糖等小物品。善于经商并同时做几件事情,这在同龄人中也是少有的。

爱迪生是家里七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幼年时,在母亲讲的许多故事的启发下,爱迪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并养成了勤思考、好提问的习惯。五岁时,他为了弄明白母鸡是如何下蛋和孵出小鸡的,常常蹲在鸡笼旁观察半天,甚至有一次还把鸡蛋放在自己怀里,小心翼翼地学母鸡的样子,趴在鸡笼边等待孵出小鸡来,母亲看到后,并没有责怪他、取笑他,而是保护了他勤思、好问的积极性。

爱迪生八岁那年开始上学,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才能,反而经常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当时,学校里只上阅读、写字和算术课。一次,老师正在讲解算术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既笨又调皮,他反问爱迪生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吗?”爱迪生只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想,又问道:“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回家了。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但老师认为这是爱迪生的头脑不好,母亲带爱迪生到一个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帮爱迪生检查一下,由于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事情发生以后,学校的老师对爱迪生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怎么教都教不会,我们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就这样,爱迪生离开了学校。

尽管老师宣布了爱迪生的“死刑”,但是他的母亲一点都没有放弃她的孩子。她认定,爱迪生的失学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在和学校教师力争无果之后,这位年近半百的母亲决定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爱迪生回到家中,做过教师的母亲给儿子讲述了牛顿如何从一个不聪明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大科学家的故事,鼓励爱迪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指导他学习科学知识。当母亲发现爱迪生酷爱化学和物理时,她想方设法为爱迪生在家里搞实验室提供条件。除了指导爱迪生的学习,母亲还十分注意对他的道德教育。爱迪生在外面闯了祸,她向别人赔礼道歉;爱迪生被人家拧聋了耳朵,她能通情达理地说那是为了救孩子的命,“得谢谢他”……

在母亲的指导下,爱迪生学习了英语、算术、自然科学、历史等课程。引人入胜的科学知识大大增加了爱迪生的求知欲望。在阅读了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后,科学家们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使爱迪生倍受激励,而他母亲也在这时积极鼓励他走自学成才的道路。

在母亲的教导下,爱迪生获得了积极生存的勇气和自信。后来,爱迪生自己回忆道:“我终于发现了母亲是多么可亲,她带我回到学校,斥责那位老师是信口胡言,她是我当时最大的支持者,我当场下定决心,决不辜负她的期望,定要使她看到,她对我的信任并非错误。”

学会学习

熟悉爱迪生,自然熟悉他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当爱迪生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当他被称为“一位发明的神灵”,“一位能生产的天才”时,爱迪生反驳道:“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决不是什么天才。”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50年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或工厂里,每星期工作六天甚至七天,每天平均工作18个小时,以多数人每日工作八小时的工作量来计算,他在工作上所贡献的时间,普通人要耗费125年的劳动才能达到。比如进行白炽灯的研究。19世纪以前,人们的照明工具一直是煤气灯、蜡烛或油灯,可这些灯既不明亮,又容易产生黑烟,很不实用。1809年,化学家戴维发明了弧光灯,但这种灯每盏要用很多电池,耗电量极大而且特别刺眼,也不适合日常住宅的照明使用,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光线柔和的省电实用的照明工具。1878年,爱迪生开始投入这项研究,他首先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研究比较后,爱迪生决定从改进灯丝材料和把灯泡抽成真空两方面入手。经过多次的失败,爱迪生终于把炭化条装进了玻璃灯泡,然后把里面的空气抽掉,把灯泡密封好,接上电源,电灯泡亮了八分钟就烧断了,但就是这短短的八分钟的光亮,使爱迪生看到了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开始着重寻找适合的灯丝材料。从1878年到1879年,爱迪生以其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实验了1600种材料,先后试过木炭、石墨、稻草、亚麻、马鬓和多种金属丝等多种材料,但都失败了,在这期间,爱迪生不但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且还得承受失败所带来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些记者也落井下石,但是爱迪生寻找灯丝的脚步并未因此而放慢。有一次,当爱迪生在实验室里思考问题时,手无意地把油灯上刮下来的炭搓成一段细线,当他看到这炭丝时,灵感光顾了,他把棉丝盘成各种弧形,放在一个高温的金属盒里,再烤到800摄氏度,棉线变成了炭丝,待冷却后进行实验。由于炭丝太脆,很容易弄断,爱迪生反复工作了三天才取到一根完整的炭丝,可炭丝还没有送到玻璃工手中就断掉了,经过多次努力,爱迪生才艰难地把炭丝装进了灯泡,当接通电源时,灯泡发出既明亮又柔和的光芒,它整整亮了近45个小时。经过几千次的失败和努力,爱迪生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盏具有使用价值的电灯,电灯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爱迪生并没有就此停止工作,45小时毕竟还是太短,灯丝的制作也很麻烦,必须要寻找到既方便又耐用、便宜的材料做灯丝,延长使用寿命。新的研究使他更加扩大了选材的范围,经过他实验的植物纤维就有6000种。经过多次改进,灯泡的寿命已经达到300小时,但爱迪生还未满足。1880年初春的一天,当爱迪生看到实验室里的一把竹扇的时候,灵感再次显现,他把竹子刻成细线,烧成炭丝,装进灯泡,结果,灯泡整整亮了11200小时,竹丝灯泡经济耐用,一直沿用了10年之久。直到20世纪初,奥地利的两位科学家才在爱迪生白炽灯的基础上发明了钨丝做的灯泡,沿用至今。

年轻时的爱迪生热爱工作,痴迷于发明研究;年老时的爱迪生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1914年,爱迪生的实验室失火,损失高达400万美元,其中还有许多重要的数据和研究资料。面对这些,67岁的爱迪生并没有在科学的道路上停下脚步,他说:“我已经67岁,但还不算太老,我要重新做起。”除了花少量的时间旅行外,爱迪生仍然在勤奋地工作。70多岁的爱迪生每天吃完早饭便驱车到实验室,阅读某项工程负责人员写来的报告,然后处理自己手头的研究工作,一般要到很晚才回家。爱迪生也常常为生意上的事情而出差。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直到晚年,爱迪生仍能牢牢控制着西奥兰治唱机工业和其他工业。有时,当一些采访者贸然问到他何时退休时,爱迪生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的时候”。当有人问他打算如何安度晚年时,他很不高兴地说:“不应该想到这些,我现在精力还相当充沛,应该继续勤奋工作才对。”他这样说,也这样做的。在晚年,爱迪生仍然保持着一位发明家的精神,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创造着。

学会合作

和几乎所有的成功者一样,爱迪生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也离不开和助手们的合作,熟悉爱迪生,自然也不会对他的“门罗公园”陌生。

门罗公园是一个小小的村庄,爱迪生1876年迁居到这里,在以后的10年里,这个村庄逐渐为全世界所熟知。在村庄里,爱迪生建造的第一个“发明工厂”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认为:爱迪生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发明,原因在于他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创造了一个实验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从事研究制造,这个实验室就是后来许多大工业公司建立的大型实验室的原始形态。

从18世纪开始,在美国和西欧,生产的社会化虽然有了进展,但科学研究的方式还是陈旧的,科学家还是个人独立进行研究,没有组织。19世纪末,探索电力在技术上的应用给爱迪生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困难,电学、机械学、化学等科目之间相互渗透,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许多学科的综合体,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研究往往很难实现。针对这种状况,爱迪生1876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所,他称之为“发明工厂”。1881年,爱迪生又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研究所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100多人,其中包括精通数学的厄普顿、擅长化学分析的芬逊、检验矿石的海德等等,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比如在挑选灯丝材料时,爱迪生培训了一批人分赴世界各地去选择最好的竹子做灯丝材料,最后选定了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才加快了电灯的普及。

有效合作的前提之一就是公平的原则。爱迪生选择和测试人才的方法客观而新颖,颇为门罗公园的工作人员所接受。工作人员韦尔说:“我为了找工作到了门罗公园发电机处,爱迪生把我领到堆放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机器零件的地方,并对我说:‘把这些零件都装配起来并请告诉我,什么时候能把它开动起来。’我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但是,这项任务对我来说是上了一堂很好的课。原来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台发电机,我终于把它装配好并开动起来,于是我才被分配到我所希望的岗位上。”

工作人员奥特也谈到了一件与此类似的事。1869年,他请爱迪生给他找个工作,爱迪生问他:“你想干什么?”“要一份工作。”奥特回答。“您能开动这台机器吗?”爱迪生问,同时指给他一些零配件。“可以!”奥特立刻着手做了起来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两周后,他便被任命为车间主任。

不仅选择和测试人才如此实在,爱迪生在平常的工作中,与工作人员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和友好的。例如,艾奇逊在加薪要求被拒绝后,曾主动提出退职,但后来又回到了实验室。爱迪生听说艾奇逊出走一事哈哈大笑。一次,他对艾奇逊说:“房子那头有个水压机把它准备停当,给我做一个马蹄形的白垩圈,那个圈的外径是一英寸,灯丝的宽度是千分之二十五英寸,长千分之二英寸,我将命人给你钢板,用来压制板材,再做一个模具冲压灯丝。如果你制造的这种灯丝可以装在灯内,我就奖给你100美元。”艾奇逊造成了这种灯丝,果真拿到了100美元的酬金,爱迪生还与他定下合同,再制造三万根。

到了老年,爱迪生仍然惜才、爱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主要是做蓄电池的。工作的第一天爱迪生就考他,爱迪生指着一堆铁板对他说,这些东西已经氧化了,能不能回收提炼成纯铁?这位留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埋头苦干,终于提炼成功,爱迪生于是正式录用了他,并非常器重他,这让这位中国留学生大遭美国人的嫉妒。在这之后,美国人处处刁难他,这位留学生深感待不下去,就提出了辞职。爱迪生知道后,亲自赶到他的公寓去看望他,并一再地挽留,劝说他不要辞职,但是这位留学生坚决要走。过了不久,圣诞节要到了,爱迪生买了蛋糕再次登门拜访这位留学生,再次地劝说挽留,让这位中国留学生深受感动,当他站在门口目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远去时,“双眼噙满了泪水”。

把握机遇

爱迪生的成功,除了他的勤奋和好学上进的精神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命运的契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机遇。

爱迪生小时候喜欢上了自然科学,但是由于经济所限,家里没法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就在这时,铁路修到了他的家乡,爱迪生立即抓住这个机会,他跑上了火车当起了售货员,靠卖报纸和糖果等小物品来赚取学习的“经费”。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爱迪生于1868年来到纽约,在纽约找到了一份很差的工作。他住的地方是闻名全球的路斯黄金总部的地窖,他利用人家下班之机,走过总部的每一个角落,观察每一台设备。一天,公司的“心脏”——金价标志机发生了故障,华尔街的大亨们一下子都成了睁眼瞎子,公司一时又找不到人来修理。这时,爱迪生主动站出来说他可以试试,只见他不仅非常熟练地解决了问题,还把机器的其他部位也进行了校正,他对机器的熟练程度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机器故障的迅速排除,让爱迪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很好的显现,很快,爱迪生就成为这家黄金公司的总工程师,这时的他才22岁。

爱迪生抓住机遇,在金价标志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黄金行情印机制”。崭露头角的爱迪生,再一次把握了入生的契机,他以这次发明成功为跳板,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爱迪生这次人生转机的巨大意义。1839年,新的技术革命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异军突起,诞生了新一代的摄影技术。1877年,法国科学家提出了人的声音震动薄膜会留下震动的痕迹,将这种细痕印在金属盘上,再用附件在细痕上移动,就可以出现原来的声音。这时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次上,受到这些理论的启发,爱迪生想到了声音也能复制。爱迪生抢先抓住这一大好机会,他的门罗公园立刻向外宣布,他们正在实验一种非常大胆的设计,将入的声音记录在纸条上,以后可以随时将声音复原出来。爱迪生的大胆设想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经过反复的实验,爱迪生在1877年和他的助手成功地发明了留声机。留声机的问世轰动了全世界,面对“会说话的机器”,人们又一次大开眼界。

通过追寻爱迪生的成长道路,我们不难看出,爱迪生的成功,除了其本身的良好素质外,还在于他适时地抓住和利用了机遇。机遇不是上天馈赠的礼品,也不是无缘神灵的降临,它是一个积极生活着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所积累的能量在恰当时候的喷发。爱迪生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学会生存,我们有了成功的前提;学会学习,我们有了成功的途径;学会合作,我们有了成功的保障;把握机遇,我们等于拥有了成功的金钥匙。

也许,我们今天的家长已经不再会放纵和不管孩子,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还要强调信心的培养,在物质不再极度匮乏的今天,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精神家园中生存并快乐地成长。

也许,我们今天不会再武断地将任何一个孩子撵出学校教育的大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每个教育者心中,确立不可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信念,决不把孩子撵出教育者的“心门”,让我们的孩子在公平公正的眼光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也许,我们今天的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爱迪生式的学生为唯一目标,但是,今天的教育在重视学生个性、自由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在遇到困难时决不轻言放弃的勇气。让我们的孩子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以勇敢者的形象走在时代的前沿。

(陈玲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