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湟社火来自中原的传统在这里延续

河湟社火来自中原的传统在这里延续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火这中原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来自内地的戍边将士将家乡的风俗带到了西宁。河湟的社火则是明朝时从南京一带前来戍边的军士带来的,一直流传至今。河湟社火的出行讲求雄浑、壮美,阵容庞大,浩浩荡荡。新中国成立后,各村耍社火大都由村委会操办。A太平鼓B大通县的社火队C平安县南村社火队河湟社火中的独特魅力青海大通县黄西村社火中的“四片瓦”表演,在当地社火表演中很有代表性。

在青海河湟谷地有一句俗语:“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每年的正月,各地的社火演出沸沸扬扬。河湟谷地本来就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社火这中原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来自内地的戍边将士将家乡的风俗带到了西宁。河湟的社火则是明朝时从南京一带前来戍边的军士带来的,一直流传至今。

A霸王鞭

河湟社火的表现形式

河湟社火崇尚民风民情,舞、扭、唱、说、做,一切顺从自然,不刻意编排,不强求文雅。通俗地表情达意,自由地唱念做打。表演追求大众化、平民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内涵丰富,意趣简洁。如旱船、高跷、高台、龙狮、金钱棍、滚灯、四片瓦、八大光棍、拉花姐、拉牦牛、打哈熊、大头罗汉等节目虽然简单,但意趣横生,颇受群众欢迎。由“灯官老爷”、“马报子”、“哑巴”、“胖婆娘”、“卖膏药”、“货郎”、“忘辨”、“傻公子”等组成的“社火身子”负责社火中的串场,更增加了社火表演的欢快气氛。青海社火“身子”的扮相、服饰、举止、道具,崇尚原始古朴,不求精巧细腻,只求强劲粗犷。大红大绿地搭配颜色,大黑大白地制造反差,大唱大扭地产生效果。锅灰抹面,朱砂涂唇,厚施粉黛,大涂胭脂,翻穿皮袄,倒戴纱帽,活脱脱一群远古游民,体现出发自远古的文化意趣,传达着古拙而旷达的精神风貌。青海社火的说词、唱词、演词、祝词、祷词,清一色百姓语气,俚语连珠,妙趣横生。

河湟社火的出行讲求雄浑、壮美,阵容庞大,浩浩荡荡。走乡串村表演,前有报子通信,后有马队(类旌旗仪仗队)排阵。灯官老爷坐镇指挥,火炮轰鸣,鼓乐喧天,双龙开道,群狮压阵,各类“身子”各司其职,扭的可劲地扭,跳的拼命地跳。加上他们的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撩拨得群情激奋,新岁气氛由此沸腾。新中国成立前,河湟社火组织简单,往往是几个庄子联手,由“火神会”具体操办;先选出“社火头”(懂行且德高望重者担任),再指派“灯官”,由他们置办道具,指派“身子”实施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各村耍社火大都由村委会操办。

B傩舞

河湟社火的文化底蕴

河湟社火包含浓厚的地方悠久傩文化底蕴,所谓的“身子”实为“神祇”的音转。在成为“身子”之前,被推选为“身子”的人都要在火神庙、土地庙举行祭祀仪式,焚香化表,头插黄表叠成的三角形“表码子”,之后被认为“神祇”已附身,自此到完成使命,不准在整个演出时期“卸神祇”(换装、罢演、违纪等)。因为这些“身子”是掌管万事万物的神,不能对其有任何亵渎。就拿“灯官老爷”来说,他头戴皮帽,面涂烟炭,身骑牲口,掌管灯火,奉上天的旨意巡视四方生灵。正如“灯官词”所讲,“上奉王母的金牌,玉帝的圣旨,佛家的宝号,三教的牍文……随带了毛糙社火一台,飘飘荡荡来到下界神州……所到之处问善恶,帝王头上管三分。为的是国泰民安,为的是风调雨顺……我老爷来了空不来,清风细雨带着来,斗大的元宝滚进来。我老爷走了空不走,灾难病痛带着走,要把那些瘟癀邪煞、小儿痘疹、骡马的黑汗眼痼,打在九霄云中。保佑保佑实保佑,保得粮食胀破仓。人寿年丰百业兴,欢天喜地迎新春。”

“龙”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则热切地表达着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愿望。在河湟民间青龙(蓝色的龙)被尊为风调雨顺掌管者,为祈丰收,必舞青龙;黄龙为国事顺运、政通人和的象征,二龙共舞国泰民安。因此,耍“社火”必有舞龙。龙舞造型有“游龙治水”、“双龙盘柱”等,并在“社火”演出前夜要举行一系列隆重仪式,将“龙”置之深山洞穴,第二天早晨敲锣打鼓、焚香化表,放鞭炮“请龙”下山,称为“引龙回”、“引钱龙”。引龙回,各家大门口燃起火堆、点起香烛“接龙”通过,绕村一周至泉饮水,以求一方平安。到“二月二”,青海大通城关一带的民众还要抬上“社火”中的“龙”到东山龙王庙朝山,谓之“龙抬头”。

A太平鼓

B大通县的社火队

C平安县南村社火队

河湟社火中的独特魅力

青海大通县黄西村社火中的“四片瓦”表演,在当地社火表演中很有代表性。传说有一年当地庄稼受到虫害,先民们一筹莫展,谁料想有一夜青蛙铺天盖地而来,蛙声连天,很快消除了虫害,保住了庄稼,青蛙从此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神和保护神。村民们为了酬谢蛙神,就在自己的脸上用绿色画上青蛙纹形,两手各捏一片瓦片状骆驼骨,发出像青蛙鸣叫似的清脆声音,并把青蛙的各种动作编成舞蹈表演,以祭祀蛙神。后来,这一习俗由每年庄稼成熟期间祭祀青蛙的仪式逐渐演绎为今天辞旧迎新的社火表演。“四片瓦”舞蹈以蛙姿为美,其双手拉瓦、抬腿踢瓦、左右击瓦等动作特点,在青海民间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

河湟社火还有“黑白社火”之分。顾名思义,“黑社火”在傍晚举行,主要突出烟火效果,表演内容相对简洁。通常由“灯官老爷”、“马报子”、“哑巴”、“胖婆娘”、“卖膏药”、“货郎”、“忘辨”、“傻公子”手持灯笼进行表演,民间又称“丑社火”。以“丑”为前提,自然古朴、诙谐粗犷便成为社火的质地与品格,以排斥浮华虚假、矫饰做作而自立一格,形成大美。

清末西宁诗人朱耀南曾写诗道:“休明鼓吹答升平,街舞衢歌雅颂声。巧制鱼龙看变化,粉墨登场又多名。”这是河湟谷地上最浓烈、最丰盛、最繁华的年味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