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银滩原子城青海湖畔的两弹基地

金银滩原子城青海湖畔的两弹基地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弹基地落户这里的原因金银滩原子城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21厂的场区位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70平方千米,保密区域遍及整个草原。原子城基地成为全世界唯一和平利用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纪念馆金银滩原子城纪念馆的外观设计,起源于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生产厂房。

金银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中国地图上还找不到。这是一个神秘的“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国营221厂)。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地方,也是培育“两弹一星”精神的地方。

两弹基地落户这里的原因

金银滩原子城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58年,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而得名原子城。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为什么两弹基地会落户这里呢?翻开中国核工业史可以看到,1958年初中国开始筹建第一个核武器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就是赫赫有名的“九院”。后来九院的院长李觉将军带着他的同事和苏联专家一起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认真的分析、概括和总结,最终在青海的金银滩设立了西北核武器设计研究院。后来,九院的总部也设在了这里。因保密的需要,这里对外称“221厂”。221厂的场区位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70平方千米,保密区域遍及整个草原。

原子城全景
这里曾经是中国保密级别最高、最神秘的地方。而今,废弃的厂房寂寞地矗立在茂盛的草原上,记载着曾经的辉煌。

伟大事业的见证

基地共分甲乙两区,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有18个县处级单位(简称18甲区);乙区在海晏县城,主要是生活区。基地有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其中厂房33.3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38.9千米,与青藏铁路在海晏县火车站接轨;沥青砼路面73千米,与青藏、青新、湟嘉公路连接。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

1962年3月基地建设期间,一直集中于北京攻克原子弹理论设计的科研人员就先行进驻基地。1962年下半年,中央批准了核试验的“两年规划”,即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3月,大批从全国各地抽调的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拉开了研制原子弹的攻关会战。经过几千次的小型实验和8次大型实验,1964年1月14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基地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同年4月,加工出第一批核部件。1964年8月20日,我国首次核试验用的原子弹装置在基地全部加工、装配、验收完毕,开始启运到罗布泊试验基地。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弹试验成功。此后,基地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仅用7个月研制成核航弹(飞机运载原子弹)空投成功。之后,又投入氢弹技术的突破,到1967年5月第一颗氢弹设计、生产、试验工作全部完成,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而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我国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基地加工装配和启用的,并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各种型号战略武器装备。国庆40周年庆典时,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三号弹头就是在该基地研制生产的。

青海“原子城”指挥所内的通信室

1987年,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作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同时决定除专用设备和部分通信设备外,其他可利用的一切设备由海北州无偿接受利用。到1993年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则,在全国各地安置了全部职工;同时,对基地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经国家验收完全符合有关规定后,整体移交海北州。原子城基地成为全世界唯一和平利用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原子城纪念馆

金银滩原子城纪念馆的外观设计,起源于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生产厂房。在建造的过程中,纪念馆巧妙地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形,将纪念馆的一部分置埋于地下,从而形成了掩体的效果。纪念园则用雕塑、道路、纪念墙等元素,展示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辉煌历程,宏大的叙事和微观的刻画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子城纪念馆无疑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原子城纪念广场最醒目的标志是主题雕塑《聚》,竖立于入口东侧,以鲜明的主题形象表现出原子城的历史。这个《聚》,既有核聚变的写实,更有集纳聚合全中国人民力量、谱写宏伟诗篇之意。

原子城纪念馆

纪念馆南立面中间镶嵌着三处铜质浮雕,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整组浮雕发出的青铜绿色与纪念馆以天然石材为主的外立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广袤的草原上熠熠生辉,为美丽的金银滩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三处浮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间的《自然能量》既是纪念馆外墙三幅装饰浮雕的中心画幅,也是整组浮雕的中心主题。画面的左右两边分别以日月、水火、阴阳来象征自然,中间则以阴阳交错暗示核能裂变以钝性的放射状形象释放,表现出巨大的能量,突出了核能的自然属性。

东风导弹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如果把原子弹比作车里的乘客,那么导弹就是那辆车。我们知道,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长崎的那两枚原子弹全部是依靠飞机运输的。这种传统的运输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了,导弹已成为现代部队最常见的装备武器。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里的一切,在人们的一致努力下,这里的工厂、车间都恢复了原样。原子城纪念馆第三展厅以1∶1的比例复原了221厂一分厂和二分厂的部分生产车间,在一分厂的复原车间里摆放着一台球面机床。这台机床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它很可能进行过第一颗原子弹的加工制作。球面机床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甚至摇把上的镀镍也光可鉴人;平整的床面上见不到一块锈迹,足可见当时的工人对这台机床的爱惜。球面机床在当年是加工原子弹弹头的,在原子弹的加工工序中十分重要,能把这台机床“请”来,肯定会为纪念馆锦上添花。

青海“原子城”地下指挥中心
这是指挥中心的人工交换室,可以直接接通“中央、一号首长、国防部”。

除了这些展厅外,人们还能在这里观赏到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比如,神奇的墙。如果没有第三展厅的一面墙壁,被装饰成了防爆墙,在防爆墙前摆放着一台长达2.8米的摄像机。这台摄像机叫高速度转镜摄像机,原本是安装在221厂六分厂的。六分厂又称靶场,221厂历次核爆炸试验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而高速转镜摄像机是靶场必不可少的仪器之一。这台摄像机的运转速度要比普通摄像机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221厂的技术人员就是从这台摄像机拍摄到的录像截取画面,分析出各种数据的。可以说,这台摄像机为共和国的核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

今天的原子城,一幢幢白墙红顶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宽阔的街道旁花草茂盛,金银滩草原泛着碧波,昔日的试验场上百鸟翔集,四通八达的公路宛如一条条纽带,与高原外的世界紧紧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