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

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没有画种的危机,只有画家的危机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画危机论,引起美术界的关注。这已经为数千年的艺术史证实了的规律。张仃潜心焦墨山水创作,拓出一方新天地,独诣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张仃的焦墨山水是中国画中的阳春白雪,我说这话,是就作者焦墨画的品格成就及相伴而来的局限性而言。在张仃的敷彩山水画中,也可见到以色济墨之作。

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

张仃的艺术思想及山水画创作

没有画种的危机,只有画家的危机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画危机论,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对此,张仃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那是在人们的思想被封闭了几十年之后,外来的文化浪潮涌来的时刻,引起人们的忧虑。当此迷茫之际,他的真知灼见的论断,有导向性的意义。中国画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是艺术品的创造力。有创造,才能有发展;有发展,就有生命力。当然也要看到其他方面的促进、促退的社会因素,但关键性的因素在于创造力。这已经为数千年的艺术史证实了的规律。对于画家来说,有无危机,也在于能否创新

独诣精神和创造性

据美术史记载,唐代的彩塑家杨惠之,原来与吴道子同学绘画,后来看到吴道子的画远超过自己,决心舍画而专攻彩塑,结果两人都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登峰造极,成为画圣、塑圣。清初恽南田作山水,风格秀逸,后见王石谷的画,自度不及,说:“是道让兄独步,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另辟蹊径,改画花竹禽鱼,创没骨之体。这些故事让我想到金冬心的艺术主张,“同能不如独诣”。意思是,大家共同从事一种活动,莫不如自己另行创造。50年代初,张仃与李可染一起深入生活,从写生入手,表现山河新貌,发展中国画艺术。两位都重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中国画;两位又是黄宾虹山水的推崇者,渴望从中得到借鉴。然而这些共同之点并没有使他们的山水画路子雷同,相反,随着各人的追求探索有别,艺术风格的差异日渐明显。张仃潜心焦墨山水创作,拓出一方新天地,独诣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张仃为香港中国银行创作的巨幅焦墨山水《昆仑颂》,作者打碎了物象素材,以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情绪、审美观念,重新结构了一个艺术世界,表现了强烈的艺术个性。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李白诗云:“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我们祖国的山河之美,往往是诗人和画家首先发觉的,运用他们的艺术手段遣上笔端。50年代,许多著名画家接踵去南方,画江南风光。李可染的成功之作《杏花春雨江南》,就产生于那个时期。张仃最初也是倾向于取材南国的画家,后来他去西北各地写生,继石鲁之后,揭示西北独特的风光美,表现“甲天下”以外的山河大地之美。他画的《壶口》,写出声震天地气夺魂魄的怒吼了的黄河。世上纵然有多少飞流直下的瀑布,也难以比上富于中华民族性格象征的壶口瀑布壮观。作者三游壶口,以不拘定法的技巧将写生稿中侧面的瀑流,改为正面的瀑流。这一提炼,获得了气势逼人的效果。

墨与色共济

张仃在创作纯焦墨山水之后,又画了焦墨敷彩山水。我对于作者由纯焦墨作画转向焦墨敷彩的现象,是这样理解的:中国的哲学观,视天地间万物都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互济互利状态。中国画创作的笔墨设色,也不外此一理念。我赞同潘天寿的见解:“色易艳丽,而不易古雅;墨易古雅,而不易流俗。”解决的办法是“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张仃的焦墨山水是中国画中的阳春白雪,我说这话,是就作者焦墨画的品格成就及相伴而来的局限性而言。我也同意作者的见解,事物都有局限性,不一定非要克服。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我感到,画某些景象如冬雪、冰山、古树等,运用焦墨能发挥长处,见其神韵;而在画另外某些景象如春光、秋色,就不易衬托出自然美的季节特点,畅抒作者的情感,这种局限性直接影响到艺术效果。我们生活的世界色彩缤纷。色彩是造化本身固有之物,它与人的生活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老画家在回忆童年在白馒头上点红点的乐趣,我也经历过,那小小的装饰,即是色彩在生活中起审美作用的例证。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诗人往往以一个字或一个词,使全篇生出精神、生出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宫花寂寞红”就有画龙点睛之妙。这对于画家的色彩运用,不无可借鉴之处。在张仃的敷彩山水画中,也可见到以色济墨之作。例如《香炉寺夕照》中翠色石梁、夕照下的土塬,《大漠之行》中的古迹残垣的烘染,对意境的创造,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艺术格调的丰富,是艺术发展进步的体现,在此意义上,张仃的焦墨山水是可贵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