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本书与一听黄豆一本书与一听黄豆前不久,一位年轻作家写了一本名为《焚书指南》的书,大意是说:假如突然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你会先烧什么书?莱恩对戈德温说了一句甚为形象而经典的话:“你可能是个商业奇才,但你却不知道一本书不是一听黄豆。”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

前不久,一位年轻作家写了一本名为《焚书指南》的书,大意是说:假如突然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你会先烧什么书?

这“假如”挺有趣。作者本人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是我的话,第一批被投入火堆的书,毫无疑问是成功学和励志书。第二批要投入火堆的书,是各种生活保健书。等到生活保健书烧完以后,第三批需要投入火中的,是各路明星出的自传、感悟和经历……”不知出版业内人士看了该书后会作何感想?作者的一些“激愤之言”并非空穴来风?君不见,一些出版人面对市场利润的诱惑、面对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冲击,心态日益浮躁,几乎都被“码洋化”了。为了那个“码洋”,他们正热衷于把一堆堆“文字垃圾”推向市场,造成“软环境”的巨大污染……就说有些成功学、励志书,封面上作者署名这个“斯基”、那个“诺夫”,据有人爆料,这些伪书,都是用鼠标复制、粘贴出来的,那个作者名也是“枪手”编出来的,貌似洋权威、洋专家,好让那些不知情的读者快速地掏腰包。此类书东抄西摘、胡编乱造,误导读者,即使不需要“取暖”,也在该烧之列。一个乔布斯,关于他的传记有20多种,绝大部分都可用来“取暖”。可用来“取暖”的又何止上述三类,那些“给钱就出版”的毫无新意、创意、背离学术规范的所谓学术专著,又有多少可以用来“取暖”呢?

但我从另一本书《出版的品质》中,读到了历史上那些优秀出版人是秉持着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性追求。书的品质,其实就是出版人品质的具象化。20世纪60年代,英国企鹅出版公司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当该公司总编戈德温为牟利推出一本充满血腥和罪恶的漫画书《大屠杀》时,“企鹅”老板莱恩获悉怒火中烧,率人冲入书库,将未来得及上市的《大屠杀》全部销毁,戈氏也因此而被辞退。莱恩对戈德温说了一句甚为形象而经典的话:“你可能是个商业奇才,但你却不知道一本书不是一听黄豆。”

一本书与一听黄豆有什么区别吗?最本质的区别同是商品,前者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而后者就是物质产品。因此,如何把握、平衡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出版人素质最基本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要求。韬奋先生在办《生活》周刊时,明确以“有价值、有趣味的周刊”为办刊宗旨。光有“价值”而无“趣味”,内容则易流于空洞说教而失去读者,仅有“趣味”而忽略“价值”,则可能将读者引向卑俗。可以举出无数例证说明,那些大品牌的出版公司、那些声名卓著的出版人,都是兼顾两者而获得成功。如在两者一时不能兼容时,则将文化担当和精神追求放在首位。

一位资深出版人特别提醒道:“书业商的人格,可以算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算是最卑鄙、最龌龊的……如以诲淫诲盗的书籍,贡献于世,则比提刀杀人还要厉害。盖杀人不过一人,恶书之害甚于洪水猛兽,不知害多少人。”身为出版人岂能不慎之又慎乎?在“文字垃圾”、可焚之书触目皆是的当下,重提这样的警示大概不是多余的吧?如果为了商业利益而罔顾一切,急功近利,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自杀”与“杀人”。

2012.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