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乱弹“文学奖”

乱弹“文学奖”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乱弹“文学奖”乱弹“文学奖”大概没有哪一届鲁奖像本年度这样被如此多的人所议论、关注,但当这种“关注”是以一种被“嘲弄”、“恶搞”的方式出现时,这是文学的幸事,还是文学的悲哀?即使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大佬们也做不到。附加在文学奖身上的包袱太沉重了,文学奖就成了“非文学奖”了。哦,我呼唤文学奖回归到“文学”本体来。更希望文学奖重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乱弹“文学奖”

乱弹“文学奖”

大概没有哪一届鲁奖像本年度这样被如此多的人所议论、关注,但当这种“关注”是以一种被“嘲弄”、“恶搞”的方式出现时,这是文学的幸事,还是文学的悲哀?

对获奖作品有不同看法完全正常,所谓“思想性、艺术性”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鲁迅说《红楼梦》那样,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自己的解读毫不奇怪。要像称粮食那样,给文学奖制定出一个量化的标准来,大概世界上无人能做到。即使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大佬们也做不到。

但如果一种文学奖所奖作品,在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力,或者不能把某个时段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最优秀的作品遴选出来,那么,人们对这个奖的权威性、文学性、影响力表示某种质疑或不信任,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哪位作家因自己作品没有上榜而心理失衡,那我就劝他回忆一下,能否说出上届有哪些作品获奖?如果连他这样热衷于此奖的写作者都说不出来,他就完全应该心平气和了。

很少有人清高到会拒绝某个文学奖,就像没有人会拒绝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一笔金钱一样。当然,世界上确曾有个别作家拒领过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的价值观与该奖的评奖理念相冲突。中国作家中有无获奖后而拒领的呢?我想起来啦,有过,那就是曾获华语传媒奖的小说家毕飞宇,原因不得而知。但大多数中国作家和评论家都不会拒领任何文学奖,因为他们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评奖的价值观和标准,而是获奖后给自己带来的名利效应。

日前在南昌参加国际华人作家笔会,与山西作家赵瑜、湖南作家陈启文、80后作家郑小驴碰到一起,几个人居然围绕郑小驴该不该申报本省的一个文学奖发生争论。陈启文主张报,因为获奖后可以改善他的生存环境;赵瑜则主张甭管什么奖,走自己的路;而郑小驴本人则认为报了也白报;本人则是“骑墙派”,不妨报,但别太在意。呵呵,一个小小的文学奖会搅得这么多人心神不宁。

既然评奖的标准带有很大的弹性而无法量化,评委的眼光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评委,就会评出什么样的作品。因此,评奖的第一道程序应该先公开、公正地选评委。如果评委是某个领域最权威的学人、作家,而选出的作品却有失水准,那么,公众就完全有理由质疑评委的公正性。如果要甩板砖的话,不应该甩给获奖者,而应该甩到评委大佬身上去。

有老外感到奇怪,国外的大多文学大奖,当然包括诺奖在内,都是只奖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中国的奖为何要奖几十部作品、几十个人?我也弄不明白。是因为好作品太多了,不如此不行?还是要把更多的人摆摆平?其实,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是,任何事情牵涉的人越多就越难摆平。有些事做“加法”自寻烦恼,做“减法”倒更显智慧。

评奖中出现的问题,根子常常不是参与者个人品质的问题。有的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因为在中国获得某些奖,似乎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成了某些部门的“政绩工程”。附加在文学奖身上的包袱太沉重了,文学奖就成了“非文学奖”了。哦,我呼唤文学奖回归到“文学”本体来。更希望文学奖重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201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