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州乱弹的历史历史历史

台州乱弹的历史历史历史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州乱弹又名“黄岩乱弹”,是浙江乱弹的一路。因黄岩县为台州府属县,特别是解放后剧团由台州地区管辖,故又称“台州乱弹”。台州乱弹约形成于清初。台州乱弹是台州地区唯一入编《中国戏曲剧种大词典》的稀有剧种。如今,绍兴乱弹已改为绍剧;浦江乱弹已与徽班合演,改称婺剧;温州乱弹改称为瓯剧;唯独台州乱弹沿名至今,成为独一无二的“天下第一团”。
台州乱弹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台州乱弹

杨雪琴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汉语言302班)

摘 要 台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历史文化瑰宝,台州乱弹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有“天下第一团”之称的台州乱弹剧,历史上就多次获得过荣誉。台州乱弹的历史悠久,舞台语言充满乡土民韵,表演粗犷激越,富有台州人粗犷的性格,是台州特有的文化魁宝,是台州唯一的地方剧种。从1998年开始,由于受众需求变化和机制等多种原因,台州乱弹剧团陷于瘫痪。随着老艺人的年岁日高,这一古老的地方剧濒临失传危险。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台州乱弹 地方特色

浙江是戏剧大省,著名戏剧理论家戴不凡先生曾说:“一部中国戏剧史,至少半部是浙江的。”那么,浙江戏剧如果少了台州乱弹这一篇,终究是遗憾的。

台州乱弹的历史与成就:

台州是中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据新编的《台州地区志》记述: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台州乱弹又名“黄岩乱弹”,是浙江乱弹的一路。因黄岩县的乱弹班最多、最著名,故称为“黄岩乱弹”。因黄岩县为台州府属县,特别是解放后剧团由台州地区管辖,故又称“台州乱弹”。台州乱弹约形成于清初。清乾隆帝南巡时,两淮盐商集全国百余个地方戏于扬州接驾。地方官将各个地方剧分“雅”、“花”两部分,雅单指昆腔戏;花者,杂也,杂者为乱,统称为乱弹。台州乱弹到清中叶以后最为繁荣。它是以唱弹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皮簧,还包括词调的多声腔剧种,是由流传在台州地区的各声腔、剧种融合而成的。其特点是唱腔丰富,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浓郁。清末民初,台州已有28个乱弹剧团,演出流行于台州各县及温州、海宁等地。台州乱弹是台州地区唯一入编《中国戏曲剧种大词典》的稀有剧种。

1954年,由老艺人俞宝玉等聚集旧乱弹班流散艺人重新组团,初名为黄岩乱弹剧团,1982年更名为台州乱弹剧团。剧团曾先后排演了《双阳公主》、《辕门斩子》、《拾儿记》、《荒魂》等50余本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培养出卢惠来、俞凤钗、张存忠等一批优秀演员,演遍了台州大地。期间,还经常被邀到杭州、舟山、丽水、温州等地的演出,深受欢迎。尤其是剧团排演了《空花轿》、《拾儿记》、《荒魂》等剧目,参加了浙江省第一、二、三、四届戏剧节,分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引得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剧团纷纷前来求索剧本。

《拾儿记》艺术特色:

每每介绍台州乱弹艺术时,总少不了提到《拾儿记》这出戏。它由老剧作家章浦秋先生和曹志先生共同改编自台州乱弹传统戏《奇缘配》,由于该剧极富地方民俗特色,以前在台州一带家喻户晓,民间将其称为“王小三赶搿野祀”。

这本七喜剧于1983年走进台州,进杭州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戏剧节。由于其别具一格的表演和剧本独特的创作,演出后引起了轰动,获得好评,并获剧本、表演、音乐等多项大奖。后来,浙江越剧团将其改编成三集戏曲电视剧《竹外桃花》,播出后颇有影响力。这是外话兵部之子梁文焕投奔黄岩戚家避难,遇戚家丫鬟王梅英机智相助,躲过衙役搜查。梁、戚两家本指腹为婚,戚小姐见势退婚,并将梁赶出家门。王小三为染病的女儿王梅英到黄岩五洞桥“搿野祀,驱晦气”,巧遇饥肠辘辘的梁文焕,将其收留做义子。王梅英重见梁文焕心头之病不治而愈。王小三兄弟王老四替“牙齿落光,头发阴光”的财主癞头向王梅英说媒,见梁是朝廷钦犯,遂报官求赏。好事多磨,梁、王终成佳缘。《拾儿记》的剧情并不复杂,属于传统式的结构。此剧的成就主要在于其独特的以生剧目;一改常见的以是生、旦为主的表现形式,而偏重丑行的表演对故事加以喜剧性的渲染和演绎;地道的民俗风情和刚柔相济的唱腔以及具有台州民间建筑风格的现实主义舞美设计。剧中塑造了王小三、王梅英、梁文焕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三的缺乏主见但敦厚朴实、心地善良;王梅英的正直、温和、机智、活泼;梁文焕的风流倜傥;王老四的见利忘义,均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台州风俗、方言俚语大多以王小三的表演与唱腔、念白表现出来。他的举手投足都直接来源于底层百姓的生活,平常而朴实,乐观而风趣,他的性格中还有百姓普遍存在的无奈中的抗争。剧本向人们表达了弃恶扬善的思想。在王小三身上就体现了“善”。《拾儿记》一直受观众尤其是台州观众的喜爱,除了本身以台州“歌舞”演台州“故事”外,最重要的是台州的民俗风情、村言俚语在剧中的表现。剧中人物的台词以台州方言为主,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关注,也显示了台州方言的独特幽默性。“弟子王小三,奶名叫阿乖……只因家道贫寒……三杯美酒哎,开刁长久变醋;刀头净肉哎,小猪还呒出窠;东海鲜鱼哎,白眼鲞鱼呒度(大);五爪金鸡哎,(在)鸡子壳里呒孵;水花豆腐哎,小囡病倒,老太婆忙(牢)呒磨;一碗水(么)当碗粥,一碗粥(么)当碗肉,麦饼筒豆面萝卜;我王小三待人热乐,勿要嫌淡薄,你有处去(么)走出去……”

这是王小三在搿野祀时对神祀诉说的一段带有韵腔的念白。搿野祀,是台州民间为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野外的祭祀活动。这段念白让所有的台州人都会忍俊不禁,其幽默品质就来源于台州民间,许多人看到这里都觉得特别亲切,似乎看到了自己或者他人的影子,这里蕴涵着台州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台州属东瓯沃土,是南戏的发祥地。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艺术积淀的地方,《拾儿记》中的唱腔无疑是非常丰富的。除昆腔、高腔外,台州乱弹的六大唱腔体系中,该剧有乱弹、徽调,有台州词调、台州滩簧四种曲调,“台州滩簧”则是该剧的主曲调,它适宜表现百姓日常生活,听起来轻松、明畅。

现状:

回眸台州乱弹过去的辉煌,我们不禁为它的现状担忧。剧团至今已停演8年,原班人马转的转,退的退,尚留下的40多名演员只拿100余元的生活补贴,且大多数正届中年,有些已步入老年。一些老演员忍不住哀叹:有数百年历史的乱弹戏可能要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

解放前,有绍兴乱弹、浦江乱弹、温州乱弹等遍布全省各地。如今,绍兴乱弹已改为绍剧;浦江乱弹已与徽班合演,改称婺剧;温州乱弹改称为瓯剧;唯独台州乱弹沿名至今,成为独一无二的“天下第一团”。但拥有530多万人口的台州市,目前竟无一个专业文艺团体,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州的150多个业余剧团却在各城乡活跃异常。据说,目前真正懂得正宗的台州乱弹的曲牌和传统表演程式者已为数不多了,且多上了年纪,如果再过十年或几十年才想到去抢救这份艺术遗产,困难恐怕更大了。

台州乱弹是从台州历代民众的血管里流出来的富有台州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百姓与台州乱弹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是台州的一种文化精神,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如今,台州乱弹的命运已经受到台州高层的重视,相信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台州乱弹必将重焕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