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西肃州的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河西肃州的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历史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之母山嘉峪山,因元太子喃嗒失征羌驻酒泉曾在嘉峪山重建文殊寺而闻名,改名文殊山,至今有太子寺遗迹留存。肃州、嘉峪关地域亦同整个河西一样。可见当今的嘉峪关地带作为中西交往孔道的功能元代已充分发挥。
蒙元时期_嘉峪关志

第二节 蒙元时期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蒙古成吉思汗结束西征,回师东进,在途中发动了对沙州的强攻,由于西夏沙州军民的英勇抵抗,未能攻克。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南下攻入夏境,连续攻破黑水城、凉州、甘州等。在攻肃州时,西夏肃州守将坚守,蒙古军久攻未下。适有唐兀人、西夏豪酋举立沙为避免一场血腥屠杀,率众偷开城门,将城献给蒙古,又协助元军剿灭西夏守军,并在战斗中牺牲。因举立沙献城有功,封其子阿沙为肃州世袭达鲁花赤(地方掌印行政长官)。蒙古攻占肃州后,只保留了肃州之名而省了蕃和郡,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置肃州路总管府,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元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设置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治甘州(张掖),下辖七路二州: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宁夏府路、亦集乃路、兀剌海路、西宁州、山丹州;又有五属州:西凉州、灵州、瓜州、鸣沙州(治今环县)、理应州(治今庄浪)。各路设总管府。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肃州路有户1262户,口8679人。

元蒙帝国建立后,北方的蒙古人大量迁入河西,名王、大将进驻重要城镇,一些比较集中的农业和水草丰美的牧地,均被名王、将军们所占有,肃州境内下河清皇城、嘉峪山、金塔王子庄、玉门赤金等都是大小诸王驻地。嘉峪关之母山嘉峪山,因元太子喃嗒失征羌驻酒泉曾在嘉峪山重建文殊寺而闻名,改名文殊山,至今有太子寺遗迹留存。

蒙古人在占领肃州过程中,以屠杀人口为主要手段,《重修肃州新志》按引《续纲目》云:“破夏时多所杀戮,凡避兵山岩幽谷间者,俱搜索不免。”又强占农田进行放牧,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忽必烈时期附会汉法,改变落后政策,农业生产、经济等才得以恢复发展。忽必烈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设立军管万户府、屯储万户府,司理军民屯田事务管理农业的机构,设置河渠司专管农田水利,设置新民安抚机构专门负责移民安置,编辑发行劝课农桑的农书《农桑辑要》;保护发展农业生产,限制抑良为奴;招集逃亡,鼓励开荒,大力发展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免除苛捐杂税;设立粮仓、钱粮房,建广积仓、常平仓等经管钱粮财赋的征收储贮;设置和籴提举司,专备军饷,赈济灾民;又特设西番宣政院专管少数民族和僧侣的生产生活事务。采取多种移民措施为河西肃州增加大批劳动力。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对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农业生产成效是显著的。但元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各级统治者嗜利对人民苛征重敛,加以灾荒不断,导致河西各族人民日益贫困,所以有元一代河西经济发展始终受到限制,发展有限。肃州、嘉峪关地域亦同整个河西一样。

元朝疆域广大,东西交通大开,河西除蒙、汉人外,还有回鹘、回回从事农业和商业,也有吐蕃从事畜牧。西方的大食、印度、波斯、伊尔汗国,乃至欧洲人都来中国经商,西方诸国来中国朝贡的使节、僧侣、商团,大都取道于丝绸之路,而沙州、肃州都是必经之地,通过这条大道,中国的丝绸、药材、陶瓷制品,以及传统文化和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都由这里传到西方各国,西方的医学、天文、算数以及珍奇特产,也由这里传入中国内地。一些欧洲人、中亚人甚至常驻中国从事经商,而且常住不归。

元代为发展中西交往,于丝绸之路旧基开辟了通往西方的驿运大道,沿途设立驿站,由边疆直通京师。今天的嘉峪关以东和以西就有驿站多处,东有酒泉、临水、双井、盐池、深沟、黑泉等,西有石关、西双井、骟马城、赤金等,有利方便于交通邮传。可见当今的嘉峪关地带作为中西交往孔道的功能元代已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