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三、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新课改发展到讨论课程人的社会责任,我想是先前所有的人始料不及的。社会在进步,改革在深入,如同这些年我们所经历的其他一些领域一样,中国教育改革这道槛,总有一天是要过的。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三、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新课改发展到讨论课程人的社会责任,我想是先前所有的人始料不及的。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对改革的争论渐渐地从学术认识演化为学术伦理,从郎咸平、张维迎的产权改革之争到吴敬琏的股市改革理论,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命题便是社会责任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如此。因此,若需对新课改有更深的认识,首先应明了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我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的现状,对于今天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只要稍有感知力的人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今天的中国教育在“基础扎实”的名义下,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死考书、考死书。姑且不论这样的教育是否可能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创新,是否可能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科教兴国,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制度对人的摧残无疑是反人性的,自然也是反教育本身的。换言之,“教育”的概念正在被“应试”的制度消解掉,“应试”体系终结了“教育”行为。

其实,考试本是教育过程中一种自然的检测评价手段,因此教育过程中适当注重评价,适当强化知识体系,适当注重知识记忆,进而形成对知识系统的认识、掌握基础扎实一点,本无可厚非。基于此的学术讨论也永远值得欢迎和期待。但是,当教育行为异化为应试体系的时候,教育便消亡了。正因为此,今天的课程改革针对的是反人性、反教育的应试体系,倡导的是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真正的教育。当然,这样一种教育难免有理想幼稚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学术探讨,通过教育实践来对其发展和完善,但是我们决不愿意回到反人性、反教育的应试体系中去。我想这不仅是课程人的社会责任,更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学者学术研究的伦理底线。

也许,说中国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未免有自作多情、孤芳自赏之嫌,但是教育的问题绝对是中国的问题,若否,何来“这些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一说?应试教育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等级制的体系,它在本质上与封建“科举制”没什么两样,专制的教育不仅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扎实的基础,它最大的危害是使学生个性的泯灭和人格的奴化,其后果就是创新人才的缺失和进取奉献精神的丧失。

需要强调的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中教师同样是受害者。当一个教师在“摆圆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谴责甚至除名;当一群教师在“摆圆桌”时,我们可以对其批评教育并建立机制予以约束;当一群又一群教师都在“摆圆桌”时,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其结果是,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被唤作“眼镜蛇”时一切便成为咎由自取,但是它比当年教师被谓之“臭老九”更可怕,教育事业的一切神圣性已荡然无存。话又说回来,热衷于家教收钱的教师毕竟只是一部分,但是作为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教师,只满足于“贩卖”知识,不读书、丧失独立精神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状态,这是更大的、真正的忧患。我们固然可以指责教师缺乏师道精神、缺乏职业精神,但是我们有没有问过,是什么环境和力量驱使教师甘于堕落?应试教育罪孽深重。

社会在进步,改革在深入,如同这些年我们所经历的其他一些领域一样,中国教育改革这道槛,总有一天是要过的。在行动中期待是我们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